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作者】 李前伟

【机构】 新疆石河子市下野地134团中心幼儿园

【摘要】安全教育是幼儿教育永恒的话题,是幼儿园教育的头等大事。幼儿的安全事关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不仅牵涉到教学的稳定,还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所以要把幼儿的安全教育扎扎实实地融入孩子真实的学习生活中,充分抓住每一个细节把安全教育工作做充分,让家长满意,让孩子得益,让社会放心。
【关键词】如何;培养;幼儿;安全意识
【正文】

  幼儿园小朋友年龄小,缺少知识经验,缺乏独立行为能力,然而又好奇、好动、好探索,在生活中对危险事物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不能预见行为后果,面临危险时不会保护自己。如:幼儿在跑来跑去时,对迎面跑来的其他幼儿却不知要躲闪。有的幼儿在骑木马时,不顾坐在后面的小朋友,自己突然走开等,都是幼儿不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出现什么后果的表现。幼儿面临危险时不会保护自己,安全意识薄弱,缺乏应有的防范知识,不知道躲避风险。如:幼儿出现的砸伤、摔伤、烫伤、骨折等事故的发生。这些意外伤害不仅影响幼儿的身体,同时也会对幼儿的心理造成影响。于是家长和教师为了避免幼儿受到这些伤害,往往对幼儿管头管脚、束缚幼儿的行为。其实,“千般照顾,不如自护”。家长和教师不仅有保护幼儿生命安全的责任,同时要及时检查幼儿园的设备、设施,更重要的是要对幼儿进行初步的安全指导、教育,提高幼儿保护自己的能力,帮助幼儿树立一定的安全意识。
  一、加强幼儿日常安全的教育,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1、利用幼儿活动进行安全教育。如:谈话活动“我身边的危险”;看图讲述“谁对谁不对”;美术活动“我来设计安全标志”等。让幼儿主动获取一定的安全知识和求助方法,树立了安全意识。教幼儿学习一些常见的安全知识。2、利用听故事进行安全教育。安全教育仅仅这几个活动是不够的,他需要与日常生活有机的结合和渗透。例如:利用听故事“小明走丢了”,让幼儿知道回家要等父母来接,决不跟陌生人走,也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教育幼儿单独在家时不自己动手反锁门,单独在家时,不随意开门,听到敲门声不要开门,可说:“我父母不在家,请你以后再来”,不给陌生人开门。3、教育幼儿上下楼梯靠右边走,不从楼梯扶手往下滑,不做爬窗、扒窗、跳楼梯、玩门、从高处往下跳等危险的动作。4、学习110、119、120电话的拨打方法和报警方法,向大人求助的方法。5、教育幼儿知道自己的姓名、家长姓名、单位、家庭住址、电话,会表达清楚,紧急情况下知道如何联系家人。
  二、让幼儿了解一些生活常识,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
  幼儿生活在家庭、幼儿园和社会的环境之中,意外事故的发生常常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通过学习一些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能,变消极躲避为积极预防,就能够使各种意外伤害发生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限度。如热水是幼儿日常经常接触的,杯里的热水也会因为幼儿不会判断而造成烫伤。那么如何提高幼儿对事件的预见性呢?首先要了解一些生活的常识。教师组织专门的讨论活动,倒一杯热水,请幼儿讨论一下,从而学会一些自我保护的技能。在讨论中幼儿纷纷发表意见。有的说:“杯里冒着热气,一定非常烫,不能马上喝。”有的说:“用手摸摸杯的外面,如果烫手就不能喝。”还有的说:“喝水的时候,也应该先吹一吹,先小口小口的喝,就不会烫着了。”知道了生活中的一些小常识,那么就应提高幼儿分析、判断的能力,为幼儿准备一些画有安全与危险事物的小图片,如插座、火、药、热水、食品、玩具等,请幼儿自己来区分哪些是安全的,哪些是危险的,提高幼儿判断事物的能力。从而提高幼儿对事情的预见性,预防悲剧的发生。
  三、 通过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促进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发展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自我保护能力包括:遵守游戏规则,不乱扔游戏材料,不玩破损的玩具,不擅自离开集体或老师。但是在实际的游戏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与他掌握的自护常识的情况不完全相同。如幼儿在玩户外和大型玩具时推、挤同伴的现象时有发生;在游戏场地上追逐、奔跑、乱仍游戏材料的幼儿为数不少。所以在教育活动中要增加必要的生活课程,对幼儿开发自我保护教育的内容。如为了让幼儿了解户外运动时一些粗浅的自我保护的方法,我们设计了“小猪笨笨”。幼儿看到贴满创可贴的小猪,通过观看图片,大胆想象小猪受伤的原因,并说出怎样做才不会受伤。开始幼儿看到满身贴着创可贴的小猪时都哈哈大笑,但一会就被情节吸引了,都开动脑筋想小猪怎样受伤的。从而掌握了一些户外活动的方法。如万一摔到,要用手撑一下,以免摔伤脸;滑滑梯时要扶好扶手。在活动中教师还请幼儿进行模仿,怎样用双手“撑住地”,怎样是“抓紧”。使幼儿学会怎样进行游戏。一系列的教育活动,使幼儿学会了如何安全的游戏,并建立了良好的生活习惯,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
  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幼儿自我保护的基础
  首先,要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决定了幼儿喜爱尝试和探索。在尝试和探索中幼儿可以认识很多事物的特征及其危害性,积累一定的经验,提高防护的意识,学到自我保护的技能。而日常的生活自理就是一种幼儿探索和尝试的很好活动。它不仅能产生这样的效果,而且还可以使幼儿手脚更灵活,身体更协调,从而使幼儿在遇到危险时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但是当今2+1的核心家庭中成人往往对孩子一切包办、代替过多,家长的出发点是为了保护孩子,却事与愿违,使孩子失去了很多锻炼的机会,不仅这些孩子在生活方面不能自理,而且在面临危险时往往不知所措。
  其次,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著名的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讲过:“习惯养得好,终身受其益”的道理。可见培养习惯的重要性,幼儿期又是习惯养成的较好时期,成人要抓住这一教育契机,探索有效的教育方法,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对幼儿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进而转化为幼儿的自护习惯。如正确有序的穿衣能保护身体;热汤、热水摸一摸、吹一吹再喝就能避免烫伤等等,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有了良好的习惯,就可以免受一些伤害。
  五、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园一致教育
  只有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一致才能取得好的教育效果,对幼儿进行自护教育也不例外。因为,对幼儿进行的自护教育不仅体现在幼儿园的活动中,家庭又是幼儿的主要活动场所,家长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在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时,必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幼儿园要通过各种渠道开展家长工作。如,通过家园联系卡向家长介绍自护教育的重要性,征求家长的意见,使家长主动参与对幼儿自护能力的培养。通过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自护能力的一些家教方法等等。家长在了解幼儿园的培养目的后就会更好的与教师配合,从而达到教育的一致性,使对幼儿的教育达到一定的效果。
  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绝非是一朝一夕的事,但也不是高不可攀的,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真正使幼儿形成自律,从而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