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中英语教学要渗透文化意识

【作者】 石平章

【机构】 四川省宣汉中学

【摘要】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在教学过程中,文化教学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基于已有的理论,从文化教学与英语教学的关系出发,重点阐述了将文化渗透到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方法,并在最后提出了对英语教师的一些要求。本文旨在改善英语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并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关键词】英语教学;英语学习;文化意识
【正文】

  在美国有这样一个尽人皆知的句子:“When you’re down, you are not necessarily out.”但是许多English learners却对其含义不甚了了。原因是不了解这句话的文化背景。这原是一句拳击术语,在拳击比赛中拳击手若被对方击倒,裁判数到10还不能起来则被判输。但在很多情况下不等裁判数到10,倒地的拳击手便能爬起来再战。因此,这句话的表层意思是:当你被人击倒,并不意味着输了这场比赛。其寓意为:当你遇到挫折,并不一定丧失了成功的机会。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应提高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应树立文化意识并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
  不同区域,不同民族,所处时代的发展是不同的,这就构成了不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所以,我们英语教师要根据所教的内容,认真备好课,挖掘内在的文化因素,因势利导,努力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英语人才,为此我尝试做好以下几方面:
  一、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内涵,通过日常教学活动渗透跨文化意识
  英语教材选材广泛,内容丰富,不少课文涉及英语国家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识。因此,我们结合课文,介绍英美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民族、宗教、制度、饮食习惯等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全面认识、了解英美国家。我们的教材里还有很多值得挖掘的文化信息,我们将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制作了有关课件。其提供了圣诞节的历史,有关圣诞的英语故事、歌曲,整体内容丰富有趣,学生通过感官与心灵接触英语国家的文化信息,以轻松愉悦的心情体验外国文化并感悟其文化内涵。在课堂活动中,学生可以和可爱的圣诞老人现场互动并且进行对话;学生可以通过阅读Christmas Eve等英语故事,可以欣赏Silent night等优美的歌曲来感受圣诞的气氛。课后,让学生制作一张Christmas Card并送给自己的好朋友。浓郁的外国节日文化气息,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们英语学习的兴趣。谈及赠送礼物时,就将接受礼物的方式提供给学生,西方人性情外露,表达感情直接,不当面拆封欣赏礼物是非常不礼貌的。而中国人则恰恰相反,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在呈现圣诞文化同时,还让学生与中国的传统节日进行比较,使学生感受节日的气氛,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收集、传播文化
  我们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课外这样一片广阔的天地来共同开发学习资源。英语杂志、电影、小说、广播和互联网等都是学生接触、理解英语文化的有效途径。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与外国友人交笔友,在交流过程中逐步认识、了解异国文化,从而加强文化意识。另外,还可以组织一些英语活动,如英语角、英语讨论等活动,能活跃英语学习气氛,也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中,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努力:1.课堂内外穿插英语歌曲,英语短诗和故事教学。例如:我们在讲到教材九年级中的The New Ocean Waves乐队时,又讲述了摇滚音乐产生的历史背景、爵士音乐诞生的社会环境等,这样寓教于乐,提高学生们学习跨文化知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我校利用每天晚自修时间让学生收看程度相当的英语动画片或教学节目。这类节目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学习英语的理解,而且也会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有时候老师有意识的给学生几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查资料,自己去找答案。3.在校园里的宣传栏和板报开辟了英语学习园地,介绍一些习惯用语,名言名句,利用这些展板定期进行英语文化宣传。
  三、通过广泛阅读,感受文化气息,渗透文化
  语言学专家说过,在阅读理解过程中,读者语言因素很重要,只有借助文化知识的帮助,才能读懂字里行间,因为词的意思是在一定文化环境下形成的。如果学生不了解英语文化、历史、价值、思维模式、风俗习惯、宗教和生活方式,也就不能理解篇章的真正含义。我们一向鼓励和引导学生在课余阅读一些英美文学作品和英语报刊,并促使他们在阅读时注意留心和积累有关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等方面的知识,这样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因为学生在阅读理解时,能吸纳一些相关的语言背景文化知识,扩大英语知识面,掌握词语运用的内涵和外延,了解西方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关键之处。阅读的目的是获取正确的信息,但在阅读的过程中,常常由于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欠缺,使其对英文的某些内容百思不得其解,甚至出现误解篇章是文化现象的一个方面。因此,我们建议学生要想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减少误解,更好地欣赏英语文章,就必须平时处处留心,用心积累,努力加强自身对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通过教学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英语教学不仅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加强语言的文化导入,重视语言文化差异及对语言的影响,教会学生得体地运用语言,最终达到能够正确运用语言进行交流的目的。所以,我们英语教师自身要加强跨文化交际意识,把文化知识的传授融人到教学中去,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总之,我们只有把语言与文化有机结合,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新课程. 山西出版集团, 2009.9
  [2]张和琼. 试论掌握英美文化知识与英语教学[J].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4,8
  [3]王振亚. 语言与文化(最新版)[M]. 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