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开展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 培养幼儿探索精神
【作者】 刘园园
【机构】 新疆石河子市下野地134团中心幼儿园
【正文】 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科学教育应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幼儿能够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事物现象发生发展;培养幼儿对科学的认真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目前幼儿园科学教育重知识传授,轻探索精神培养。那么,如何通过科学教育活动,培养幼儿科学探索精神呢?
一、转变幼儿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努力培养幼儿探索精神
教师应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感官积极参与,不要怕材料准备、指导活动烦琐;更不必担心操作活动搞乱环境等问题。教师应具备科学幼儿教育理念,了解幼儿好奇、好动特点。教师的教育观念要必须具有开放性,敢于让幼儿多尝识、多探索,让幼儿在有趣的探索活动中获得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养成乐于探究问题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二、丰富教师科学知识,提高教师组织科学教育活动的技能水平
幼儿园科学教育虽然是对幼儿进行的粗浅常识教育活动,如认识水的变化,有趣的磁铁等;但它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包括自然、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知识。幼儿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丰富自身科学知识,完善科技知识结构,掌握周围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特点以及某些粗浅的科学原理等。只有具备了,雄厚的知识基础,才能更好地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活动。
幼儿教师必须掌握科学教育的知识技能,通俗描述解释的口语技能和借助现代化直观手段展示事物现象变化的技能;设计科学实验的技能;鼓励启发幼儿思考的提问技能等。
三、转变家长观念,提高家长对幼儿科学教育的认识
要更好地开展幼儿科学教育并培养幼儿探索精神,必须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支持,科学教育活动方可顺利进行。如外出参观或到野外进行认识自然活动,就需要家长配合:给孩子穿戴易于出行的衣服、鞋子,为孩子准备饮水等;进行探索活动,就需要搜集准备相应材料。教师可向家长宣传幼儿心理发展知识和科学教育的方法;让家长树立对科学教育的正确观念:科学探索活动是必要的。
四、创设适合幼儿特点的科学教育环境
新奇、易于动手操作的环境可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索欲望。教师创设儿童教育环境时,必须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尽量营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色彩并能令他们接受和介入,是幼儿产生共鸣和信息交流的环境。幼儿在丰富有趣的环境条件下,可以亲自操作实践,获得切身感性体验,饱尝科学探索活动的乐趣。幼儿教师要为幼儿提供科学探索活动的丰富材料和宽敞适宜的操作空间,如科学操作区、动物观察区、植物角等活动区和相应的操作材料。总之,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自由、安全愉悦的氛围,让幼儿轻松自在的进行科学探索和操作活动。
五、遵循组织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原则
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活动除必需的环境外,还要考虑到科学活动的特点,遵循组织科学活动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面向全体与关注个别差异
面向全体的教育意味着每个幼儿都拥有同等的发展机会。
⒈把以教师为中心的“面向全体”的教,转变为面向全体幼儿的学;关注教育的效果是否促进了全体幼儿真正得到发展。以往教师的“面向全体”是传授准备好的内容,甚至幼儿的回答也已设计好了,很少琢磨幼儿的具体思维过程与学习结果;是否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了发展等。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就必须首先把教师中心转向全面关注每一个幼儿。
⒉把面向中间,舍弃两端的“面向全体”转变为面向每个幼儿并促进他们达到自己能够达到的顶点。一味以中等水平为标准来选取教材、组织活动和评价,能力较强的孩子就不可能得到基于各自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能力较差的也得不到重视与发展。真正的“面向全体”应从满足表面的教育机会均等,到追求每个幼儿都拥有共同的发展机会,这样的同等机会必须建立在幼儿原有的知识基础之上。
⒊在统一要求、统一模式的背景之下,要尽可能关注每个幼儿个性化的发展。只有对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有了清晰的了解,才能对群体幼儿的共性把握准确,更好地加以指导。
(二)注重探索过程的指导而非知识的传播
教师不应仅着眼于科学知识的传授,而应让幼儿学习一些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如分类、计量等技能,指导幼儿熟练运用技能去发现一些“新”的知识,帮助幼儿逐步树立科学的态度和对自然的探究精神。
教师要努力做到:提出问题不急于马上给出正确答案,而是设计一些简单的活动,指导幼儿尝试,运用科学方法探索,在探索活动后总结有用的科学道理。教师要着重培养幼儿的细心谨慎的科学态度和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逐步培养幼儿积极探索事物科学原理的精神。
(三)幼儿直接参与性原则
直接参与是幼儿亲自动手、全身心体验,在活动中发现、总结科学现象得出规律,以利于探索精神的养成。
(四)多因素结合原则
幼儿科学活动的开展不仅要将教师的指导与幼儿的探索活动结合,还要与幼儿各种活动紧密结合。科学教育不止局限于教学活动,还可贯穿于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中;注意把课内的科学探索活动与课外生活中的常识认识活动结合;家庭、社会机构对幼儿的科学教育影响结合。
总之,幼儿教师应顺应幼儿的特点开展探索活动,为社会培养具有时代风貌且极具探索精神的新一代而不懈耕耘。
一、转变幼儿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努力培养幼儿探索精神
教师应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感官积极参与,不要怕材料准备、指导活动烦琐;更不必担心操作活动搞乱环境等问题。教师应具备科学幼儿教育理念,了解幼儿好奇、好动特点。教师的教育观念要必须具有开放性,敢于让幼儿多尝识、多探索,让幼儿在有趣的探索活动中获得对事物的感性认识,养成乐于探究问题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二、丰富教师科学知识,提高教师组织科学教育活动的技能水平
幼儿园科学教育虽然是对幼儿进行的粗浅常识教育活动,如认识水的变化,有趣的磁铁等;但它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包括自然、社会、生活等多方面知识。幼儿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丰富自身科学知识,完善科技知识结构,掌握周围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特点以及某些粗浅的科学原理等。只有具备了,雄厚的知识基础,才能更好地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活动。
幼儿教师必须掌握科学教育的知识技能,通俗描述解释的口语技能和借助现代化直观手段展示事物现象变化的技能;设计科学实验的技能;鼓励启发幼儿思考的提问技能等。
三、转变家长观念,提高家长对幼儿科学教育的认识
要更好地开展幼儿科学教育并培养幼儿探索精神,必须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支持,科学教育活动方可顺利进行。如外出参观或到野外进行认识自然活动,就需要家长配合:给孩子穿戴易于出行的衣服、鞋子,为孩子准备饮水等;进行探索活动,就需要搜集准备相应材料。教师可向家长宣传幼儿心理发展知识和科学教育的方法;让家长树立对科学教育的正确观念:科学探索活动是必要的。
四、创设适合幼儿特点的科学教育环境
新奇、易于动手操作的环境可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索欲望。教师创设儿童教育环境时,必须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尽量营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色彩并能令他们接受和介入,是幼儿产生共鸣和信息交流的环境。幼儿在丰富有趣的环境条件下,可以亲自操作实践,获得切身感性体验,饱尝科学探索活动的乐趣。幼儿教师要为幼儿提供科学探索活动的丰富材料和宽敞适宜的操作空间,如科学操作区、动物观察区、植物角等活动区和相应的操作材料。总之,要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的自由、安全愉悦的氛围,让幼儿轻松自在的进行科学探索和操作活动。
五、遵循组织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原则
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活动除必需的环境外,还要考虑到科学活动的特点,遵循组织科学活动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条:
(一)面向全体与关注个别差异
面向全体的教育意味着每个幼儿都拥有同等的发展机会。
⒈把以教师为中心的“面向全体”的教,转变为面向全体幼儿的学;关注教育的效果是否促进了全体幼儿真正得到发展。以往教师的“面向全体”是传授准备好的内容,甚至幼儿的回答也已设计好了,很少琢磨幼儿的具体思维过程与学习结果;是否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了发展等。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就必须首先把教师中心转向全面关注每一个幼儿。
⒉把面向中间,舍弃两端的“面向全体”转变为面向每个幼儿并促进他们达到自己能够达到的顶点。一味以中等水平为标准来选取教材、组织活动和评价,能力较强的孩子就不可能得到基于各自原有水平上的发展;能力较差的也得不到重视与发展。真正的“面向全体”应从满足表面的教育机会均等,到追求每个幼儿都拥有共同的发展机会,这样的同等机会必须建立在幼儿原有的知识基础之上。
⒊在统一要求、统一模式的背景之下,要尽可能关注每个幼儿个性化的发展。只有对每个幼儿的个性特点有了清晰的了解,才能对群体幼儿的共性把握准确,更好地加以指导。
(二)注重探索过程的指导而非知识的传播
教师不应仅着眼于科学知识的传授,而应让幼儿学习一些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如分类、计量等技能,指导幼儿熟练运用技能去发现一些“新”的知识,帮助幼儿逐步树立科学的态度和对自然的探究精神。
教师要努力做到:提出问题不急于马上给出正确答案,而是设计一些简单的活动,指导幼儿尝试,运用科学方法探索,在探索活动后总结有用的科学道理。教师要着重培养幼儿的细心谨慎的科学态度和对科学探索活动的兴趣,逐步培养幼儿积极探索事物科学原理的精神。
(三)幼儿直接参与性原则
直接参与是幼儿亲自动手、全身心体验,在活动中发现、总结科学现象得出规律,以利于探索精神的养成。
(四)多因素结合原则
幼儿科学活动的开展不仅要将教师的指导与幼儿的探索活动结合,还要与幼儿各种活动紧密结合。科学教育不止局限于教学活动,还可贯穿于幼儿的日常生活活动中;注意把课内的科学探索活动与课外生活中的常识认识活动结合;家庭、社会机构对幼儿的科学教育影响结合。
总之,幼儿教师应顺应幼儿的特点开展探索活动,为社会培养具有时代风貌且极具探索精神的新一代而不懈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