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小学美术教育的创新

【作者】 黄历芳

【机构】 贵州省威宁县陕桥街道新河学校

【摘要】小学美术课程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和创造力,美术学科以其独特性,一直是小学课程中最受人瞩目的课程。通过对小学美术的深入分析,试图探讨创新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对以后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能力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 创新;美术教育;学习氛围
【正文】

  小学美术这门学科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创造性,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创造的乐趣,还可以增强自信心。小学美术教育最忌惮的就是模式化,因此,美术教学需要打破常规,使学生从小学会创造性思维,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小学美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学校教学模式的僵化
  如今的小学,模式化教学盛行,小学美术课程往往得不到应该有的重视,许多教师看重其他学科的学习成绩,不重视美术教育。即使教师有心抓好小学美术,也常常没有窍门,不知道怎样才能真正挖掘学生潜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2.家长的不重视
  小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辨别能力,这时候家长应该积极地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课程的培养目标。家长的重视也是小学美术教育重要的一环。
  二、怎样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注意保护学生的个性
  小学生往往很顽皮,过度的管制常常起到相反的效果。美术课程的教育就是要注意挖掘孩子的潜能,人人都有潜能,只是需要开发。只有较好地保护学生的个性,才能保证学生在下一步的美术课程中敢于并且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
  2.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是创新教育的第二个方面,指的是学会发明或发现一种不同以往的方式处理事情的思维过程。这时候,小学美术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扮演一个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尽情发挥。
  3.创新技能和创新情感的培养
  创新技能和创新情感的培养是创新教育的目标。美术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承载着审美、道德、认知情感等方面,创新情感的培养能够开启学生另一个世界。学生有了创新思维,有了创新能力,在愉快的环境中闪现灵感,想象、思考集中于一个新颖的作品。
  三、对教育者的要求
  1.教师要更新观念
  在美术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是课程的实践参与者和主体。把新的理念正确地融入自己的教学工作中,积极地了解美术教育的新进展是教师必备的素质。
  2.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教师的自身素质直接影响到被动接受观念的学生水平。教师具有好的美术素质,能够很方便地指导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教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很好地减轻学生负担,使学生更愉快地融入课堂,从而进一步提高绘画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师生之间可以多进行互动,小学生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如果教师表现出良好的创新能力,会积极影响学生,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四、具体方法
  1.多提问
  教师在课堂上多设立一些情景式、发散式、探究式的问题,可以诱发学生进行开阔性思维。注意要多鼓励,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寻找答案。只有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学生才能在下一步的美术创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2.民主评价
  教师和同学的表扬可以增强创造者的信心。学生受到鼓舞就会有继续创造的动力。同时多举行一些可以给学生施展才能的展览和比赛等,营造好的氛围和环境。
  总之,小学美术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小学美术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环。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中培养创新情感,有利于学生以后的生活、学习。教师要积极对美术教育进行探索和完善,找到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培养更多有创新思维和创新情感的人。
  参考文献:
  [1]周正强.小学美术创新教学设想[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