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作者】 邓大伦

【机构】 云南省西畴县宝钢希望小学

【摘要】新课程理念要求:“将课堂还给学生”、“使数学课堂活起来”,让所有学生都能学有所获。我们只有在教学活动中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以人为本,使学生在乐中求学,学中求乐,乐中求思,思中求异,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机,充满活力,充满创新。
【关键词】小学数学;少教多学;引入生活;趣味教学
【正文】

  课堂是师生共同学习的主阵地。开展高效课堂教学,只有创设充满生机活力的数学课堂,我们才能引领学生遨游在数学的海洋里,体验数学之奇,感受数学之趣,领略数学之妙,从而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积极的、主动的、有意义的活动。
  一、践行少教多学,促进自主学习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要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率至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要注重与时俱进;注重“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注重优化教学方法,减负增效;注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注重竭尽全力让自己的所有学生都能学有所获。
  新课程改革日新月异,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教学新理念、新方法层出不穷,多姿多彩,我们一定要站在新课程改革的前头,审时度势,善于从学生实际出发,从教师个人的个性出发,从学校实际教学资源出发,实施个性化教学,扬长避短,提高时效。
  践行“少教多学”理念,充分认识“少教多学”内涵的基本特点:一是启发性地“教”,即教师不要包办学生的学习和思考,少做灌输式的“满堂灌”,多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发现并提出问题,学会尝试解决问题,教师只是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必要而适当的点拨、帮助;二是针对性地“教”,即教师不要笼统全面地教学,要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展开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三是创造性地“教”,即集中时间和精力创造性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帮助、激起、强化、优化学生的自主学习;四是发展性地“教”,即按“最近发展区”的要求,为学生的学习搭建“支架”,通过支架的支撑作用把学生的智力、情感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发展水平。一句话,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学生是自我学习的真正主人。
  教是为了不教,教就要交给方法。叶圣陶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有效课堂教学需要我们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把课堂变为充满生命活力的乐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二、联系生活实践,培养探究技能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小学数学教学多从学生的生活实践活动进行,有利于学生动口、动脑、动手、观察训练,培养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睿智。
  美国某科技馆有这样一则语录:“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看过了,就知道了;我做过了,就记住了。”这则语录深刻说明:让学生亲身体会、亲手实验,才能使他们真正学到知识。其实,高效课堂就是需要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实现教得少一点,让学生观察多一点;教得少一点,让学生体验多一点;教得少一点,让学生思维多一点;教得少一点,让学生每天进步一点点。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小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更强烈。”这说明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和需要。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中的认知、情感发展的特点是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听来的忘得快,看到的记得住,动手做的能学得更好。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给学生一点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们自己向前走。学生具有好奇、好问的探究心理,好新、好胜的思维特点,需要我们重点去激发、挖掘、开发。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笑起来。需要数学教师执着地追求,精心地设计,灵活地教学,耐心地教育。
  实践出真知,许多的数学知识,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悟概念的形成,获得成功的喜悦,学生会变厌学为爱学,变数学知识的枯燥无味为科学探究的津津乐道。
  教活、学活、用活,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捷径。数学教师需要不断丰富教学活动,让我们的学生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我们的数学教学活色生香,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以激发。因此,无论是自主学习,探究学习,还是合作学习,都需要数学教师精心指导,倾情呵护,学生才会受益。
  让学生动起来,我们还要注意保持“童贞”,发挥“童心”,吸引“童趣”,开发“童智”;教学过程中要得心应手,熟练驾驭教材,熟练教活学生,我们的教学效率才会指日可待,喜出望外。
  数学教学生活化,并注重学以致用,能有效促使学生认识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创造数学的广阔学习空间,使数学与生活更贴近,使数学学习充满生机与活力。重视数学知识的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可以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培养正确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有效的数学教学。
  例如:我在组织学习“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我开门见山地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我们人体的许多有趣的比吗?大部分学生肯定是一头雾水,让学生静下心来思考一番后,我介绍道:头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脚底长与身高的比也是1∶7,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的长度比大约是1∶1等等,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好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拳头上绕一周,就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假如你是警察,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样利用“人体有趣的比”的生活现象,引出“比例”的学习,可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所学的数学有趣、有用。
  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说明:数学教学应探寻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来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学生切实体验到身边有数学,做到课堂的生活化和生活的课堂化,才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三、追求趣味教学,张扬学生个性
  教未见趣,必不乐学。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学习成功的基础,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趣味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其核心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乐趣,让学生不再把学习当作沉重的负担,而是将学习活动作为一种享受。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教师要科学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与策略,让学生“动”起来,接受“活”的教育,闪烁“活”的思维,在“动”中深入感受体验,在“动”中获得真知,让课堂重现生命的活力,就要重视趣味教学的有效实施。
  激思启智,高效课堂。情为境生,境为情设。开展趣味教学,教师一定要认真备课,做到胸有成竹,运用自如,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如我在组织学习“年、月、日”时,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在教学将要结束的时候,恰当引入游戏:让一个同学报月份,如果报出的是大月,同学们要快速举左手,如果报出的是小月,同学们快速举右手,如果报的是二月,就两只手都要举起。游戏的目的就是促使学生踊跃参与,积极互动。因此,注重备课,安排游戏难度不要过于大,否则,学困生得不到照顾,影响情绪,就达不到人人学有所获的目的。
  实施趣味教学,灵活是关键。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灵活使用教具,学具,用事实说话,也能教活、学活教材。因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直观总比想象容易接受。举个简单的例子,小学数学的课程中有认识几何图形、立体图形的模块,并且要求会算圆锥圆柱的体积、面积。然而,在学习它们侧面积的算法时,肯定有脑袋转不过弯来的同学,我们使用教具,将立体模型轻轻一展开,学生们定能茅塞顿开,眼前一亮,豁然开朗。还有正方体的展开图,我们老师多费点心,把教具事先做好或者是在课堂上与学生们一起做,还会有不明白的学生吗?
  注重一题多解,答案不是唯一的,条条大路通罗马嘛!例如一幅图画中,树上有10只猴子,地上有6只猴子,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图画信息编写应用题。有的学生说:树上的10只猴子加上地上的6只猴子,图画中一共有多少只猴子;有的学生说:树上的16只猴子减去地上的6只猴子,树上还有多少只猴子;有的学生举手说:树上的10只猴子减去地上的6只猴子,树上比地上多多少只猴子等等。教活、学活,学生怎能不活?
  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形象、鲜明、生动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现代化教育要求教学媒体不断更新和普及,作为一门科学性、逻辑性、思维性很强的数学学科,要使学生主动而愉快地获取知识和技能,教师就要发挥教学的艺术,改革教学方法,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把现代化教学手段引进数学课堂,是优化数学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的需要。如教学《秒的认识》时,可以利用火箭发射的场景制作多媒体课件,火箭发射倒计时,学生也会跟着数“10、9、8、7、6、5、4、3、2、1、点火!”。通过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提供强大动力,我们岂能不用。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在基础教育改革迅速发展的今天,这门艺术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一线小学数学教师,要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切实发挥教材优势,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表现自己的机会;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充分交流的契机;给学生提供更多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帮助学生乐学、会学,爱学,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率高起来,义不容辞。
  参考文献:
  [1]杨洪广.让小学数学课堂充满魅力与激情[J];才智;2011年15期;
  [2]张桂芳;张昌红.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六卷)[C];2013年;
  [3]谢彩云.小学教学中“少教多学”模式分析[J];学周刊;2015年17期;
  [4]潘荣华;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J];中国校外教育.2014;
  [5]石艳平,尚小舟.小学数学少教多学的构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