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追求教学艺术,打造魅力课堂

【作者】 刘光瑶

【机构】 云南省西畴县上坝尾小学

【摘要】教学离不开艺术,只有讲究艺术的教学,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数学教学必须讲求科学性、逻辑性、系统性和原则性。教师的教学艺术,要求教师发挥独创性,灵活地运用教学原则,恰当地运用教学方法,机智地处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推动学生不断向新的目标迈进。
【关键词】小学数学;激趣艺术;授课艺术;语言艺术
【正文】

  讲求教学艺术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数学教学的更高效。教师如何把知识“呈现”给学生,其中大有学问,需要不断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小学数学与其他学科相比,显得比较单调和枯燥,需要数学教师不断优化教学手段,善用多种多样艺术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把“知识教育”真正变为“启智教育”。
  一、创设情境,激情激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针对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我们只有进行情境教学,才能使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通俗易懂,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任何知识均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也不例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将人类认识知识的过程灵活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亲自感悟到数学知识,积极参与有效的探索、思考,逐步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值得我们教师认认真真研究的大事。
  情因境生,境为情设,优美的课堂情景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引趣激情的作用,使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到特定的氛围和情调中去,提高对知识的感知、理解、记忆能力,达到情景交融的和谐融洽境界。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为了构建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化的数学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设情境非常重要。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创设情境”是小学数学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创设生动活泼、新颖有趣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睿智。我们只有通过精心设计富有真实性、有效性、探索性、针对性、适度性的情境,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只有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才能品尝到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能力。
  小学数学情境创设的方法是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我们可以巧设问题情境,引入生活情趣,利用故事启发,安排实践活动,使用多媒体,设置悬念,组织游戏活动,开展竞赛,创设愉快情境等等。情境创设的关键是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学活用,学以致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感悟数学魅力,提高自身数学素养。
  创设情境的艺术,体现在适合学生学情,彰显教师的个性化教育,能促使数学课堂妙趣横生,情趣盎然,激思启智,引人入胜。
  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特别重视学生学习情境的创设,以正因为如此,所以,我的教学成绩以因此不断得到新的突破,真是喜不自胜,美不胜收。
  但是,学无止境,教无尽期;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们只有不断地推陈出新,不断地与时俱进,不断地洗心革面,才能勇立潮头,笑迎生活,拥抱未来。
  二、授课艺术,求“实”求“活”
  最大的“教”就是“不教”,最重要的“学”就是“自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秉持“少教多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启发性、针对性、创造性、发展性地“少教”,实现学生积极地、理解地、深度地、自主地“多学”。使教与学都达到一种轻松愉悦、质优高效的最佳教学状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发展才是硬道理。因此,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教学一定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少教多学要力求发挥教师“导”的作用,促进学生“学”的兴趣,“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做到:着眼于诱导,变“苦学”为“乐学”;着力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着重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着手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关注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追求有效教学。
  在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学生的发展,为学生发展而教;尊重学生,与学生和谐相处。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实施高效课堂教学,就要落实——求“实”,求“趣”,求“活”,求“美”,求“新”,求“效”,才能行之有效地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
  求“实”,就是实事求是,不虚假,不做作。例如:我在组织学习“百分数的认识”时,当且仅当学生基本理解百分数概念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书写10个百分数,要求一个比一个写得好,写得快。在学生书写的过程中,我见机行事,突然叫停笔,让学生默默地数一数,自己写了几个。接着,我巧问:“你能告诉老师写了几个吗?”学生纷纷举手。我没有立即让学生回答,而是又接着问:“你能用百分数来告诉老师完成的情况吗?”学生顿觉有趣,积极思维后,有的学生回答:“我已经写好的个数占要写个数的30%。”有的学生回答:“我完成了任务的40%。”有的学生回答:“我还剩任务的60%没有完成。”有的学生回答:“我再写任务的10%,就完成任务的一半了。”我再问:“你们是如何想出这些答案的呢?”同学们都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如一学生回答说:“我写了4个,占任务10个的十分之四,也就是百分之四十。”这样,我充分肯定学生爱动脑筋,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喜悦。如此这般,学生不仅练习了写百分号的写法,而且将所学的知识用到了实践中,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真是其乐融融。
  求“趣”,教未见趣,必不乐学。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系统性强,如果我们不注意教活教材,注重创新教育,学生很容易昏昏欲睡;假如学生对您的课索然无味,可想而知,后果一定会很可怕。因此,“趣”一定要能够贯穿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做到“课伊始,趣已生;课正行,趣正浓;课已毕,趣犹存。”坚持寓教于乐,学生就会感受数学有趣、有用,魅力无限。天长日久后,教学效果就会与日俱增。
  求“活”,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堂教活了。如果把一种教学方法比作一把钥匙,那么在各种教学方法之上还有一把总钥匙,它的名字就叫‘活’”。因此,“活”的课堂是我们共同的追求。例如:我在组织学习“时、分、秒的认识”时,为了教活教材,我先让学生猜谜语:“兄弟三人来赛跑,个子有矮也有高,他们会走没有腿,他们会说没有嘴。会告诉我们在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去上学。”当同学们猜对后,我顺其自然地引出新课:“今天我们来认识钟面”。这样既有趣味性,又自然地把学生学习动机、兴趣吸引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学生岂能不爱学习数学呢﹖
  求“效”,这是数学教学的终极目标。高效课堂的根本就是有效,如果没有效,我们的教学还有什么意义可言。
  三、语言艺术,言简意明
  语言是表达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也是沟通感情的桥梁。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究语言艺术,注意教学语言的规范、科学,通俗、易懂,幽默、风趣,激励、启发,通过情趣盎然的表述,见解独到的分析,简明扼要的概括,恰到好处的点拨,把学生带进瑰丽的知识殿堂,能开启学生心智,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满足,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增强。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语言艺术是数学艺术中的艺术。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语言科学、深刻、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亲切、自然,充满情和意,学生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陶冶、激励和鼓舞。因此,数学教师要善于将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和教育性,用艺术化的优美形式和方法促使学生入耳、入脑、入心。
  讲究数学教学语言,随时注重数学语言的言简意明,我们的课堂就会生机勃勃,生动活泼。例如:“数位”和“位数”,“增加了”和“增加到”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有着本质的区别,“位数不够用0补足”就不能说成“数位不够用0补足”;“今年产品增加到180千克”就不能说成“今年产品增加了180千克”。又比如教学“比较比、除法、分数的关系”时,不能把“相当于”说成“就是”,因为他们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又有着本质的区别,即比是指两个量(或数)的倍数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在给三角形下定义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而不可随便说成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同样,增加,可以说增加几倍,但是下降,就不能说下降了几倍,等等。
  数学教学语言准确,符合科学性,是对数学教师语言基本功的要求,不论是对才上岗的青年教师,或者是对任教多年的老教师都要注意克服上述现象。否则,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提高。
  重视数学语言的清楚表达,必须注重,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时刻为人师表。语言精练,就是要求教师的语言必须合乎逻辑,语法正确,流利畅达,用学生最能理解的、最少的语言表达更丰富的内容。这里所说的“学生最能理解的最少的语言”,并不是单纯地削减语言的数量,而是要提高语言的质量,这就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分散难点,达到言简意赅,简明扼要。
  语言是交际工具,得体、关爱、亲切的语言,才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孩子都是在蜜罐里长大的,教学时,讲究数学语言的艺术,既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又有利于激思启智,不断愉悦学生的感官,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可谓一举多得,多多益善。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艺术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讲究教学艺术,善于运用教学艺术,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潘荣华;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好起来[J];中国校外教育.2014;
  [2]朱声海.对课堂教学有效“追问”的思考[J].小学数学教育,2010(7-8);
  [3]李国柱.数学课堂导入的有效性[J].中小学数学研究,2014(4);
  [4]程广让.教学艺术的本质、特点和作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8,(16);
  [5]袁樱.立足基础、把握本质[J];科技信息;2011年2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