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
【作者】 龙亚玲
【机构】 贵州省松桃县大兴镇大兴完小
【摘要】美术教育与素质教育是密不可分的,素质教育决定美术教育,美术教育反作用于素质教育,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是辩证的统一体。【关键词】美术教育;素质教育
我们知道在教学实践中,技能水平的提高与素质条件的改善相关联,没有相应的素质,技能水平是难以提高的。两者是存在一种互动、互相促进的关系,但它们之问互为因果的关系是不容否认的。在作为人文学科之中的美术,其意识形态及相关潜质与作为一种偶然特征的美术技术语言的关系是主客体的关系,恰似创造者与创造成果的关系。创建和推行以素质为重的美术教育模式是一种新的美术教育观念。
对于广大的学生来说,他们希望在美术教育中得到一个更准确、公平的标准以显现自身的条件、才华。否则,若以技能为重则使一大部分未受过“专业”训练的对象易被认为是没有美术基础。而对于所谓有一点“美术基础”的学生来说,他们所受过、及将受的教育又是什么样的呢?学生在幼
儿园到中学的各个阶段多多少少受家庭、学校、社会有关教育的影响,目前,在我国正统美术教育模式主要是建立在学院教育教学体系与传统中国画师传统模式之上的,而前者是主要模式。前者的模式又是建立在以苏联学院式、严格的、元个性化造型训练基础上的,渗杂着以欧洲印象主义前后艺术成就的影响。这种体系与国画传统教学模式的结台物使鼎习方法成为分段的、分画种的、分风格流派的、以技法学习为基础、以艺术表达为高级阶段的特殊的系统。其最大劣处是割裂了各美术种类问的互补性,出现了为了完成独立画种体系的教学而大量浪费时间、出现了由于是对既有画种既有技法观念的教学而导致了对受教育者个性的破坏的现象,而且由于教学内容战线过长导致学生专业学习深度及今后社会适应能力的不足。这种教育、教学模式不仅效率低下的,而且在社会功能艺术本意上是弊大于利的。这是现下中等美术教育的一大特征,至于初中、小学的美术教育则除了在专业深度、教季条件、师资力量方面有不同外,其他方面没有多少差异了。从现有美术现象与发展状况看,我们可趴也有必要在所有美术成就中抽取本质的、优秀的传统以在教育中继承并发扬之.这为我们的教学实践依此观念实施提供了现实的保证,这种保证涉及教学时间安排与教学内容的组织可更合理,涉及对美术教育方向与其社会价值及文明价值的可统一性。同时,这也是我们的美术教育走向现代化必需的,是对全世界艺术文明汲取与继承所必需的。
这里我们需要重新认识一下,中等美术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我认为:
1、美术教育是一种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
2、美术教育是一种培养艺术人才的教育。
3、美术教育是一种(对中专来说)适应 社会工作的教育。
我认为必须找到一条适合以上三点的 教育模式,它可以称之为能承担起美术的社会责任及文明责任的模式。
中等美术教育应是建立在现代美术成就的基础上的美术教育,这与美术的社会功能也是相符的。从全球看,现代社会的实用美术应用于经济、商业活动中的成功与 发展是建立在许多美术的现代观念与经验 之上的,脱离现代美术成就的美术教育、应 用美术教育都是缺乏时代性的、落后的、无法承载起其社会功能的教育。至于美术教育应有的寓于远见的文化责任,本人则认为应是所有形式的美术教育共同的重要职责之一。
对现代美术成就的继承与认识以及对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承载的认识是美术教育观念更新的基础。
首先“艺术的本意”的提出列实际教学的设计是必要、有益的。我提介以艺术的本意为教育二教学主体,改革现下以技法、技能的教学为主导的模式。提倡将艺术的自由、多样性、感性、情感高尚的本意作为教育教学的主导与主体的教育观念。这是把美术教育从面有重美术表面化的画种分割、将美术技法与美术蓊艺术本意分割开来,以僵化的传统造型能力的训练为主要弊病的模式中解放出来的观念基础。
我提倡的模式是,把美术教育从表面回归本质,正确对待各种美术现象及其观念,正确认识技术语言的教学实现是建立在素质的解放、提高及艺术观念的理解、丰富与个性化的基础上的,以保证教学水平得到促进、并真正地、直接地实现艺术教育的多样化、个性化。教学中应充分尊重并实现每个受教育的独特性及个性完整。学校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美术课堂教学叉是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的主渠道。教师作为学生的组织者、管理者,怎样上好每一堂美术课,如何在教学活动中体现出素质教育,让全体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并成为有健全人格,有宦4薪精神的台格人才呢?我通过几年来的教育实践与探索总结出三点。
一、要让学生接受教育、让学生有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学习德国的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师规则-辛明确指出:“我以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激励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所以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是丰富、生动、多样的。我总是走进他们:贴近他们,他们把我当成他们的大朋友,我除了注意自身的外表之处,更注意语言要丰富兽亲切,如讲《优美的云纹》一课时,我边拉动画有白云的投影片,让学生感受云彩轻柔、流动的特点,边鼓励学生总结云的外形特征。证《人物动态》时,我就做颈、肩、胯、四肢的动作,并带着他们一起做,边做逻扬稚,并引导学生自我总结。讲《优美的肌理》时,我用油水分离法制作了凡精范域,并且在课堂中演示制作方法,那光怪陆离、色彩班澜的画面给学生们以神秘、新奇感。我还经常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们的情绪。使学生在良好的情境中得到了美的熏陶,在美的环境中自然轻松地增民了知识、培养了能力,也证明了专家们的“一个人的成功智商占25%,情商占75%”的论点。
二、运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人们都认为美术教育是激发创造性的获取创造性表现能力的手段之一。西方从文艺复兴时期就有艺术家,搞创造性活动。美国从一九五八年开始注意人的能力与人才的开发教育。日本早在一九五二年就开始美术教育中创造力的培养。李岚清副总理提出以艺术教育为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其意义深远重大。我们教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要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突破习惯的范丽,产生大量的变异见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也就有了表现的欲望与冲动,在学生的造型活动中,我尊重他们的个性,既可以用写实的手法,也可以夸张、变形,在色彩上可以按客观去表现。也可按主观意识去表现,实践证明这样有利于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他们都能创造出风格各异的四面。
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学生因家庭、社会环境及自身的遗传因素都会引起不同韵个性差异,在知识的理解与行为表现及操作中会参差不齐。比如画“赛跑”,学生能正确画出人在跑步时的结构与动作关系,并能扩展成一组人就是很棒的作业。至于作业中出现的其它问题,老师用形式美的法则、规律(均衡、比例、节奏、参与和谐多样统一等)加以引导,亳者让学生们共同探讨找出作品中出现的闫题、并让其继续完成作品、即使作业画得真不好,教师也千万不要吝啬说一句表扬的话。如:“你画的画儿真棒!”、“你这个地方画得好极了。”、“你的色彩真漂亮!’’或拍拍他的肩膀点点头,学生会因此得到鼓励,更会为每一个学生留下成功的机会和希望。
面对21世纪的机遇与挑战,教师要不断学习、探索、实践,让自己成为发展高素质人才的沃土,让教师劳动在思索中发展、在前进中永远闪现创造的光辉,让每一堂美术课,每一个教学环节都体现出素质教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