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

【作者】 卢 英

【机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一0三团学校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提高学生整体作文水平,这是每个语文教师经常考虑和积极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作文本应顺其自然,“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抒发真情实感,下笔有感而发。如何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使学生做到作文“言之有物”,谈真话,抒真情,则是培养小学生写作能力的重心。
【关键词】提高;写作水平;真情实感;能力
【正文】

  一、写作从生活出发
  生活是作文的源头,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生活丰富、见多识广、视野开阔的人,往往对生活有诸多感悟,在写作时能直抒胸臆,触类旁通。 所以,在小学生接触写作伊始,小学语文教师就需要进行有效引导,兴趣培养,让小学生对作文增加好感,从而熟悉写作到善于写作、喜欢写作。
  小学生的生活内容是极为丰富多彩的。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学习、文体、课余兴趣等活动;在家里,有生活、家务等各种形式活动……那么,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随时记录下来,就是收集写作素材的最佳方式。
  与此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观察是说话的前提,是思维的基础,细致的观察能力是写作的助力,可见观察能力的重要性。
  因此,老师要有目的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景物,用耳朵听取大众语言,听取生活中种种声响,用心去感受生活脉搏,训练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认识世界,从客观世界中摄取多种营养,不断充实,丰富知识,陶冶情操。
  小学生的观察事物角度多种多样,教师在培养学生观察的同时,要接受不同的声音,不同的看法,时刻以学生为主体,但观察是在叙事,并不是想象、夸张,这需要有所区别,因此教师就显得格外重要,如何引导,如何沟通,让学生们易于接受并乐于接受,这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经验积累,查阅资料后根据所教授的小学生们的性格特征形成授课方式,总结教学经验。教师要明白现在所从事之事的重要性。
  另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写日记、读后感等,让他们在实践中尝到写作的乐趣。定期举行交流会,让学生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相互交流,一方面增进学生间的友谊,一方面丰富学生的所见所感,使每个个体都能获得全体的信息量,从而使他们感受到“处处留心皆文章”。
  对于精彩优秀的见闻,老师可适时鼓励点评,激发学生对留心观察的深层的兴趣,促进乐写不疲的内驱力。在此基础上,老师还要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天地,随时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中有意义的、有趣的事物。
  二、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利用语文课文,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述思想的方法。教师在上语文课时,除了讲解相关知识点,还可以从课文的写作方面出发,讲解作者在习作时的想法及方法,既能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印象,还能让学生们了解写作的方法或者是写作的角度。
  定期推荐美文、好文、趣文给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及习惯,让学生在阅读中享受熏陶,学习如何谋篇布局,教会学生善于借鉴。同时要把作文训练贯穿于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随课堂积累优美词句。因为,要使文章精彩,首先是文章有优美的语言和词语。这些内容从哪里来呢?主要靠平时的积累。总之,要引导学生从课文中学习作者观察方法,表达方式,积累词汇,积累素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生语言积累不足,习作时往往入不敷出。但是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这是小学生在写作方面的优势,教师要把握这个优势,为学生创造阅读条件,引导学生广泛阅读,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及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感悟力。单从课文中学习知识,积累素材远远不够。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课文外,还要要求学生多读课外书籍、报刊、杂志,扩大知识面,充实写作材料。教师要从实际出发,向学生推荐一些童话、寓言、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小说以及中外名作名篇的编写普及本等。 在阅读过程中,可建议学生们针对好文好久进行摘抄积累,或是将摘抄 妙词佳句,精彩片段,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也是说多读是提高学生作文的基础。小学生活泼好动,爱玩爱闹是天性,他们往往没有耐心阅读,或是蜓点水式的读法,无法深入了解文章的写作技巧。这就要求教师要与他们一起欣赏好作文。可根据不同内容的文章,采取不同的读法。写景的文章可读得山清水秀、心旷神怡,有一种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之感;记事的文章,可读得扣人心弦、如痴如醉;写人的文章,可读出欢蹦乱跳、活灵活现。让学生了解文章的精句妙段,并和自己一起去读,久而久之,学生对阅读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兴趣是一种内在的力量,它能促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产生一种自我追求,向着认定的目标前进。
  就作文教学而言,教师一旦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学生就会自觉地刻苦训练,一是对学生进行写作目的的教育,让学生懂得写好作文的重要性,二是经常给学生读报刊杂志上的优秀作文和较好的学生写作,并结合班级实际,表扬勤于刻苦写作的学生。三是结合课文,创设情境,即兴作文。四是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深入到城市、部队、敬老院、博物馆等参观访问,使学生学会观察方法,达到视而有见,听而有闻,善于思考,从生活中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
  四、 培养写日记习惯
  素材丰富后就要教会引导学生如何用好素材,提高写作水平。好文章是写出来的,但仅仅依靠作文课堂上冥思苦想,闭门造车远远不够。
  写日记,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写作训练方式。学生通过把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随时记下来,来进行写作的积累,日记内容不拘,可长可短,灵活多样,养成写日记的习惯不仅能大大增加练笔的机会,而且能使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让小学生写日记,关键是激发兴趣,启发自觉,一般不宜把日记作为必须完成的作业来布置。要使日记成为学生生活上的乐事,让学生想写、爱写。这样学生不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练笔的热情就能经久不衰,习惯成自然。当学生习惯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事物,并做到专心致志,开动脑筋时,他们会自发自觉的选择有意义的、感受深刻的记下来,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一来写作的素材会异常丰富,二来写作技巧也就会逐渐提高。
  另外,坚持写读书笔记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开拓写作思路,提高认识事物,表达事物的能力,是有效提高作文能力的捷径。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不光要教给学生写作方法,更重要的是教给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方法,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摄取写作材料,在名篇中吸收营养,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作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