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新课改下的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探微

【作者】 曲海英

【机构】 山东省平度市经济开发区香店中学

【摘要】所谓“高效课堂”,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即在课堂45分钟内要最大限度、最完美地完成教学任务,达成育人目标,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我认为,我们平时所说的“轻负担、高质量、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就是“高效课堂”教学理念的折射和反映。
【关键词】新课标;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手段
【正文】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自主”、“合作”、“探究”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全面的开发,充分体现新课标的“学生主体地位”,有的教师常采用“课堂讨论法”或“课堂交流法”进行课堂教学,以为这样就可以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了,还有的教师认为学生“讨论”了课内问题或“交流”了学习方法,课堂气氛热烈了,便完成了“互动”教学,就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殊不知,老师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循循善诱,步步启发,反复开导,最后将学生“引入正轨”的实质却还是教师一再补充说明,一再纠正学生的理解思维。说到底还是教师在唱主角,学生仍是被动的学,只不过“唱”的更巧妙。学生为自己做的太少而积极配合,课堂热热闹闹,只是虚伪的活力、肤浅的精彩。最后,整个课堂变成“学生的嘴说老师的话”。学生要了解的知识和学生想了解的知识,仍然得不到解决。这不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更谈不上是真正的高效的课堂。我认为高效课堂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研读文本的功夫,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于教师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方案,在于教师运用丰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情绪。这样既能使学生能进行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知识积累,教师能不失时机地引导和提升,使得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

一、进行有效的课堂设计和预设。

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入,要求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思路、革新教育理念等等,对诸如此类的种种问题,我个人认为其首要任务应该是教师要转换自己在课堂上的角色,由以前的“主体”变为“主导”地位,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的职责是引导学生解决“如何学”“学什么”的问题。因此在课前,教师要对自己的课堂进行精心的设计安排,自始至终都要将学生的“学”放在第一位。就在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里的“自主”即独学,它与我们的课前预习是紧密相连的,课前预习是汲取知识的开端,是整个教学中的基础环节,没有课前的独立自学,课堂上就无法激活学生的思维,也无法开展小组内的合作与探究。要真正地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不能让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流于形式,在很多语文课堂上,学生讨论十分热烈,可有价值的探究却微乎其微,这其实是源于我们的语文老师对课程改革的片面理解,一味地追求课堂热闹的氛围而忽略了学生讨论的实际内容。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对课堂进行精心而有效地设计。创造积极的课堂学习氛围,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而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设计适当的问题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牵引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而教师在课前设计问题时一定要注意问题的有效性,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注重所提问题的层次性、深度性和开放性。

二、高效的语文课堂必须重视“读”,夯实基础知识。

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多读才能让学生熟悉文章的内容、把握文章的情感、理解深刻的内涵等。课堂上诵读的形式必须多样化,这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多读,我更看重的是它对于学生语感的培养,因为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鉴赏文章的能力,而且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但如果朗读时仅仅是简单地把文字流畅地读出来,也无法体会文章的情感,也不能深入理解文意。因此课堂上,教师必须利用这有限的时间,教会学生如何去“读”。明确地给学生提出朗读的要求,并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尽可能融为一体,文章的思路、情感和优美的意境才会自然而然地浸润到学生的内心深处,激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促使其语感、审美能力等的提升。同时,教师要加强示范朗诵,学生可以从示范朗诵中获取情感上的信息,并感受文章的意蕴,进而萌发朗读的兴趣。学生对优美语言的鉴赏,文章内涵的理解,都是通过阅读感悟出来的。因此吟咏美读实属必要。

三、要把课堂留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 

“让学生学的进去并且学会,教师的课堂教学必须符合学生的需要”,高效语文课堂的自然本色应该是把课堂还给学生。华中师范大学杨再隋教授曾提出要还原语文本色的观念,提倡平淡、简单、扎实、轻松的教语文,“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试想,假如同学们在课堂之上,或争相举手踊跃发言,或对答如流滔滔不绝,或凝神静思灵感顿现,或奋笔疾书下笔成文……有了这样的学习状态,那我们还用担心孩子们的课堂学习效率吗? 毕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唱主角。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过程,能够同时体验到发现知识的兴奋感和完成任务的自信心,从而使他们相信:我能思考,我能自己解决问题。这样既可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因此,教师应增强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使课堂“活”起来。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实践和领悟去获得知识,才是最佳学习途径,更能达到高效的目的。因此,教学过程中,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把知识强行“塞入”学生大脑的传统教学模式和观念,创造一种使学生能真正处在学“语文”、用“语文”的情景中,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

 

四、要丰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情绪

 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戏是由愉快原则促动的,它是满足的源泉”。游戏是学生最乐于接受的形式,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我把课堂教学游戏作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渠道,让学生自始至终感受到成功的愉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如学习《陈太丘与友期》时,我就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学生在表演中很容易地就把握了人物性格。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小辩论、分角色朗读、竞背比赛等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的眼、口、耳、脑等动起来,让思维也运转起来,让个性得到自由的张扬。

总之,打造高效课堂,除了上面论述的内容,还需要教师及时反思。优质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理念,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语文,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达到这一最终目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秉承新课改的教育理念,继续探索、不断反思,努力构建高效的语文新课堂。

参考资料:

 1《有效教学方法》(美)D•鲍里奇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  叶澜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3《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朱慕菊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美)内尔诺丁斯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