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单元预习:提升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作者】 马晓萍
【机构】 新疆伊宁县愉群翁回族乡新户小学
【摘要】课堂教学成败与否,课堂效率的高低,不仅依赖于教师的学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艺术等,更重要的在于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单元预习习惯,必须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根据学习语文的特点,循序渐进地指导,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单元预习习惯,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效果。【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单元预习;方法
【正文】
小学语文教材以单元作为基本单位,同一单元的几篇课文各具特色,但也有其共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以单元为依托,整合教材选文内容、活动内容、练习内容和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进行“单元整体教学”。那么,如何更好地落实“单元整体教学”,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认为,我们的摸索、研究可以从提高学生预习质量入手,而“单元预习”的指导和推进就显得尤为重要。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成功与否,是要看学生最终能否离开教师自己去读书、作文,做好课前预习不仅能提高听课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新课标教材使用以来,教材就以容量大、密度高、内容新的特点,再加上教学时间缩短、教学内容增加、教学目标突出“三维”等客观因素所致。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预习课文也是这样。如果学生能在教学前进行充分的预习,教学时就会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单元预习的方法很多。今天,我给大家介绍我设计的“读、写、想”预习法。
一、引导学生阅读单元课文,做好预习准备
预习,是一种学习方法,指在学习某件事情之前进行自学准备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我在进行某个单元预习时,引导学生首先把本单元从头到尾预览一遍,看看有些什么学习内容。然后,老师引导学生逐课翻阅,师生共同探讨课文的体裁及学习要点。
二、交给学生单元预习的方法,提高预习效果
我一般交给学生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方法,用口诀的形式概括出来。口诀如下:一画段,二画圈,三画需认字,四画翘舌音,五画疑难处,六画好词句。这个口诀称为“六画读书预习法”。(其中前“四画”在一年级开始学习使用,“五画、六画”在二年级开始学习使用)其含义是:“一画段”即让学生预习一篇课文前,先让学生用笔在课文每个自然段前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序号。这个小序号的标画看似简单,其实在小学生标画的过程中,对文章就有了一种感性认识,知道一篇文章是由许多个自然段构成,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便于操作。“二画圈”即学生在完成“一画段”后,对照课后生字表中需要“学会”的生字,在课文中用“O”画出,这样用“O”一画就使学生明确了哪是要求“学会”的,哪是要求“会认”的。“三画需认字”就是画完要求“学会”的生字后,再对照可后要求“会认”的生字,用“V”在课文中画出,以区别要求“学会”的字。“四画翘舌音”,就是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把含翘舌音的音节用“-”在其下面画出来,以利于正确的读书。“五画疑难处”就是指学生在完成上面画法之后,再读课文的过程中,对不明白的地方用“?”再其右边画出。读完课文后对疑难问题或查字典,或问同学、老师,或交流讨论解决。老师要求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句段用波浪线“~~”画出。这为培养学生“自能读书”奠定了坚实的一步!
三、明确单位课程对学习方法,深化预习效果
在语文第十册第三单元预习时,上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读目录,知道本单元有哪些课文要学习。接着,我引领学生浏览本单元的每篇课文,在师生的互动中初略感知课文:《献你一束花》这篇课文写了一位机场女服务员为一位在比赛中失败的女体操运动员鲜花的故事,说明胜利者需要祝贺,失败者更需要鼓励,赞美了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要求学生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学习作者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学习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积累有特点的句子;《微笑》这是一首阐明哲理的小诗。课文紧紧围绕“微笑”从不同的方面写了对微笑的看法。要求学生熟读成诵;知道诗人为什么把微笑比喻成最好的身份证。两篇拓展阅读文章《礼物》和《奇怪的圣诞包裹》放手让学生课下预习中自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带着课后问题深入学习,课上汇报自学情况。最后,我要求学生对本单元的每篇课文做到熟读基本达到成诵,积累优美的句子,为本单元的作文做准备。课堂作业中关于词类等简单的题目学生要能提前独立完成。疑难质解的地方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的能力。一句话,运用“读、写、想”的方法学习本单元。
当我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预习时,只花了十多分钟讲解,而学生便明白该做什么了。他们翻书、交谈、做题……学习的兴趣非常浓厚。我看到一位同学的特色预习是这样的:在浏览完整单元的所有内容之后,首先她先制定了单元预习目标,然后按照这个目标再进行逐课预习。每一课围绕目标都预习的非常扎实。并且在学完本单元后又根据学完课文后的感受写出自己的单元预习小结,在不断地改进不足,总结更好的预习方法。该同学在课上表现尤为突出,回答问题沉着冷静观点明确,想法很独特。我想着和她的认真预习十分不开的。由此,我体会到: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格式。一堂课不在于你讲的时间有多长,也不在于你对学生灌输多么深刻的道理或多么专业的概念,而在于用生动、有趣、易懂的语言去引导他们,给他们的心灵点亮一盏灯,让他们时刻处在一种兴奋、急于探索或表达的状态中。在课堂中,当学生的思维游离于课堂学习之外时,教师就应给予适当的提醒。除了对没有认真听讲的学生需要关注之外,正在认真听讲的学生也需要教师的关注。比如教师做一个赞许的动作(竖起大拇指、摸摸学生的小脑袋……),露出一个淡淡的微笑,给予一个肯定的眼神,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都是在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四、注重预习评价,提高预习积极性
单元预习中,当个别学生回答正确时,我就说:“奖他一个小鞭炮!”同学们边拍手边说:“砰一—啪”。学生回答有创意时,教师说:“奖他一串小鞭炮!”同学们边拍三次手边说:“砰啪!砰啪!砰啪!”。当学有进步时,教师说:“布谷鸟向你祝贺!”同学们也齐声说:“布谷!布谷!”这样的评价方式,形象生动,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课堂气氛活跃,可谓一举两得。此外,还要善于引导学生互相评价。首先,教师要教会学生评价,在评价他人时,要先肯定同学的可取之处,然后再委婉地提出自己的建议。
当然,这种“读、写、想”的预习方法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或其它单元的学习。故而,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长教常新,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小学语文教材以单元作为基本单位,同一单元的几篇课文各具特色,但也有其共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以单元为依托,整合教材选文内容、活动内容、练习内容和丰富的课外课程资源,进行“单元整体教学”。那么,如何更好地落实“单元整体教学”,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认为,我们的摸索、研究可以从提高学生预习质量入手,而“单元预习”的指导和推进就显得尤为重要。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成功与否,是要看学生最终能否离开教师自己去读书、作文,做好课前预习不仅能提高听课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新课标教材使用以来,教材就以容量大、密度高、内容新的特点,再加上教学时间缩短、教学内容增加、教学目标突出“三维”等客观因素所致。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预习课文也是这样。如果学生能在教学前进行充分的预习,教学时就会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单元预习的方法很多。今天,我给大家介绍我设计的“读、写、想”预习法。
一、引导学生阅读单元课文,做好预习准备
预习,是一种学习方法,指在学习某件事情之前进行自学准备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我在进行某个单元预习时,引导学生首先把本单元从头到尾预览一遍,看看有些什么学习内容。然后,老师引导学生逐课翻阅,师生共同探讨课文的体裁及学习要点。
二、交给学生单元预习的方法,提高预习效果
我一般交给学生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方法,用口诀的形式概括出来。口诀如下:一画段,二画圈,三画需认字,四画翘舌音,五画疑难处,六画好词句。这个口诀称为“六画读书预习法”。(其中前“四画”在一年级开始学习使用,“五画、六画”在二年级开始学习使用)其含义是:“一画段”即让学生预习一篇课文前,先让学生用笔在课文每个自然段前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序号。这个小序号的标画看似简单,其实在小学生标画的过程中,对文章就有了一种感性认识,知道一篇文章是由许多个自然段构成,在教学活动中师生便于操作。“二画圈”即学生在完成“一画段”后,对照课后生字表中需要“学会”的生字,在课文中用“O”画出,这样用“O”一画就使学生明确了哪是要求“学会”的,哪是要求“会认”的。“三画需认字”就是画完要求“学会”的生字后,再对照可后要求“会认”的生字,用“V”在课文中画出,以区别要求“学会”的字。“四画翘舌音”,就是在读课文的过程中,把含翘舌音的音节用“-”在其下面画出来,以利于正确的读书。“五画疑难处”就是指学生在完成上面画法之后,再读课文的过程中,对不明白的地方用“?”再其右边画出。读完课文后对疑难问题或查字典,或问同学、老师,或交流讨论解决。老师要求学生把自己最喜欢的句段用波浪线“~~”画出。这为培养学生“自能读书”奠定了坚实的一步!
三、明确单位课程对学习方法,深化预习效果
在语文第十册第三单元预习时,上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读目录,知道本单元有哪些课文要学习。接着,我引领学生浏览本单元的每篇课文,在师生的互动中初略感知课文:《献你一束花》这篇课文写了一位机场女服务员为一位在比赛中失败的女体操运动员鲜花的故事,说明胜利者需要祝贺,失败者更需要鼓励,赞美了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情感。要求学生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目的;学习作者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学习心理活动描写的方法;积累有特点的句子;《微笑》这是一首阐明哲理的小诗。课文紧紧围绕“微笑”从不同的方面写了对微笑的看法。要求学生熟读成诵;知道诗人为什么把微笑比喻成最好的身份证。两篇拓展阅读文章《礼物》和《奇怪的圣诞包裹》放手让学生课下预习中自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带着课后问题深入学习,课上汇报自学情况。最后,我要求学生对本单元的每篇课文做到熟读基本达到成诵,积累优美的句子,为本单元的作文做准备。课堂作业中关于词类等简单的题目学生要能提前独立完成。疑难质解的地方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的能力。一句话,运用“读、写、想”的方法学习本单元。
当我用这种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预习时,只花了十多分钟讲解,而学生便明白该做什么了。他们翻书、交谈、做题……学习的兴趣非常浓厚。我看到一位同学的特色预习是这样的:在浏览完整单元的所有内容之后,首先她先制定了单元预习目标,然后按照这个目标再进行逐课预习。每一课围绕目标都预习的非常扎实。并且在学完本单元后又根据学完课文后的感受写出自己的单元预习小结,在不断地改进不足,总结更好的预习方法。该同学在课上表现尤为突出,回答问题沉着冷静观点明确,想法很独特。我想着和她的认真预习十分不开的。由此,我体会到: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格式。一堂课不在于你讲的时间有多长,也不在于你对学生灌输多么深刻的道理或多么专业的概念,而在于用生动、有趣、易懂的语言去引导他们,给他们的心灵点亮一盏灯,让他们时刻处在一种兴奋、急于探索或表达的状态中。在课堂中,当学生的思维游离于课堂学习之外时,教师就应给予适当的提醒。除了对没有认真听讲的学生需要关注之外,正在认真听讲的学生也需要教师的关注。比如教师做一个赞许的动作(竖起大拇指、摸摸学生的小脑袋……),露出一个淡淡的微笑,给予一个肯定的眼神,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都是在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四、注重预习评价,提高预习积极性
单元预习中,当个别学生回答正确时,我就说:“奖他一个小鞭炮!”同学们边拍手边说:“砰一—啪”。学生回答有创意时,教师说:“奖他一串小鞭炮!”同学们边拍三次手边说:“砰啪!砰啪!砰啪!”。当学有进步时,教师说:“布谷鸟向你祝贺!”同学们也齐声说:“布谷!布谷!”这样的评价方式,形象生动,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课堂气氛活跃,可谓一举两得。此外,还要善于引导学生互相评价。首先,教师要教会学生评价,在评价他人时,要先肯定同学的可取之处,然后再委婉地提出自己的建议。
当然,这种“读、写、想”的预习方法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学生或其它单元的学习。故而,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做到长教常新,不断积累经验,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