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使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更高效
【作者】 袁仁府
【机构】 贵州省威宁县玉龙镇玉龙小学
【摘要】所谓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通过运用适当的教学策略,以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要想让科学课堂教学更高效应该从研读教材、教学设计、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地研究。【关键词】科学实验;有效教学;实施策略
【正文】
科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学生只有经历观察、发现问题、实验探索或者验证的过程,才能慢慢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效率,近两年来,我校开展“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如何让科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我个人从教师、学生和课堂教学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一、科学课高效课堂教学要从研读教材开始
1、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是提高科学探究有效性的基础
课堂教学的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规定教与学的方向。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必须弄清楚为什么要教这些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将获得什么,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使学生的哪些方面得到发展与提高。因此教师备课前先要熟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读懂每一册教材和教师用书,理清教材编写的目的,从整体上进行一个单元主题的备课,再落实到具体的某一课时,这样制订教学目标时才会步步为营,做到心中有数。
2、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有效探究的前提条件
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等功效,它是我们教学活动的核心。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除了要保证课堂教学环节清晰、层次清楚、衔接自然有序之外,心中还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中,通过探究要理解什么概念,解决什么问题,完成什么任务,教师要了解得清清楚楚。在设计探究活动方案时,教师要尽量挖掘每块内容的价值,无意义的活动不设计,不容易落实的活动不设计,真正做到课堂教学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因此要注意把教学目标具体化、细化,使之具有更强的操作性,便于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并随时反馈目标达成情况。
二、科学课高效教学要以活动为载体,以探究为核心
1、准备好有结构的实验材料是有效探究的物质基础
没有“材料”就没有 “经历”。所谓有结构的实验材料就是经过精心设计,有着丰富内在联系的材料,是蕴含着某些关系和规律的典型教学材料的组合。通过实验材料,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引导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是有效探究的前奏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科学性问题,是有效科学探究的前奏。我们的科学探究正是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的,科学性的问题最好是由学生身边所熟悉的现象或事物所引发的,并且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同时,对课堂上学生一些不寻常的浍和发现,教师要及时捕捉,筛选和广大那些充满灵性、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
3、优化实验方案是有效探究的催化剂
在学生的科学探究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求多种实验方案并进行反思,找出其特点和不足,并按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认真的实验操作。实验手应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认真开展实验方案的全方位、多角度反思评价,进一步理解实验、深化实验、完善实验、拓展实验,总结实验规律,优化实验方案,这对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技能与技巧及科学实验教学摄影师有着重要的作用。
4、教师指导作用的发挥是提高科学探究有效性的关键
科学教学的重点是学生的探究活动,其中教师指导作用发挥得是否到位,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课前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新颖有趣的教学情境,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一种乐于探究,迫切希望探究新知的情绪中走进学习活动中,为整堂课作好了铺垫。实验前要让学生充分地猜想、讨论各种探究的办法,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在学生开展实验时,教师应做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基本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在组织学生交流和讨论时,教师应组织学生围绕关键问题开展交流,引导学生关注在交流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闪光点,拓展学生的思维。
5、充足的探究时间是提高科学探究有效性的保障
由于小学科学教材的一课时中会安排好几个探究活动,教师为了保证课堂的完整性,很多探究活动刚开始就立马喊停,匆匆进入下一个活动。看似面面俱到,实则蜻蜓点水,探究仅是一个形式,匆匆地走过场。这样的探究又怎么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呢?在课堂中,教师的语言要严谨、准确、规范,给学生留出时间去试验自己的新想法,留出时间来开展相互讨论。另外不同的探究实验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在这个环节上教师要多关注进度慢的小组,引导速度快的小组整理实验结果,处理好小组间时间的差异性问题。
三、科学课高效教学要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 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我们经过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实验课教学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的“双主——螺旋递进”教学模式,把实验的各个过程明了地、有序地结合起来,逐渐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总之,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是科学教师教学中需要面对的一个长久的、棘手的又必须要关注、要解决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广大科学教师在不断的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完善,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和理论素养,让我们在整体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活用教材,关注学生学习科学的基础和需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思维过程与结果;关注学生对科学的情感与态度。让科学课堂教学真正做到高效,让科学教学真正的“科学”。
科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学生只有经历观察、发现问题、实验探索或者验证的过程,才能慢慢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效率,近两年来,我校开展“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如何让科学课堂教学更高效?我个人从教师、学生和课堂教学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地研究。
一、科学课高效课堂教学要从研读教材开始
1、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是提高科学探究有效性的基础
课堂教学的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规定教与学的方向。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必须弄清楚为什么要教这些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将获得什么,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使学生的哪些方面得到发展与提高。因此教师备课前先要熟读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读懂每一册教材和教师用书,理清教材编写的目的,从整体上进行一个单元主题的备课,再落实到具体的某一课时,这样制订教学目标时才会步步为营,做到心中有数。
2、有效的教学设计是有效探究的前提条件
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具有导向、调控、激励和评价等功效,它是我们教学活动的核心。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除了要保证课堂教学环节清晰、层次清楚、衔接自然有序之外,心中还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中,通过探究要理解什么概念,解决什么问题,完成什么任务,教师要了解得清清楚楚。在设计探究活动方案时,教师要尽量挖掘每块内容的价值,无意义的活动不设计,不容易落实的活动不设计,真正做到课堂教学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因此要注意把教学目标具体化、细化,使之具有更强的操作性,便于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并随时反馈目标达成情况。
二、科学课高效教学要以活动为载体,以探究为核心
1、准备好有结构的实验材料是有效探究的物质基础
没有“材料”就没有 “经历”。所谓有结构的实验材料就是经过精心设计,有着丰富内在联系的材料,是蕴含着某些关系和规律的典型教学材料的组合。通过实验材料,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引导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是有效探究的前奏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科学性问题,是有效科学探究的前奏。我们的科学探究正是围绕科学性问题展开的,科学性的问题最好是由学生身边所熟悉的现象或事物所引发的,并且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同时,对课堂上学生一些不寻常的浍和发现,教师要及时捕捉,筛选和广大那些充满灵性、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
3、优化实验方案是有效探究的催化剂
在学生的科学探究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求多种实验方案并进行反思,找出其特点和不足,并按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认真的实验操作。实验手应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认真开展实验方案的全方位、多角度反思评价,进一步理解实验、深化实验、完善实验、拓展实验,总结实验规律,优化实验方案,这对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技能与技巧及科学实验教学摄影师有着重要的作用。
4、教师指导作用的发挥是提高科学探究有效性的关键
科学教学的重点是学生的探究活动,其中教师指导作用发挥得是否到位,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课前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新颖有趣的教学情境,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一种乐于探究,迫切希望探究新知的情绪中走进学习活动中,为整堂课作好了铺垫。实验前要让学生充分地猜想、讨论各种探究的办法,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在学生开展实验时,教师应做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基本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在组织学生交流和讨论时,教师应组织学生围绕关键问题开展交流,引导学生关注在交流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闪光点,拓展学生的思维。
5、充足的探究时间是提高科学探究有效性的保障
由于小学科学教材的一课时中会安排好几个探究活动,教师为了保证课堂的完整性,很多探究活动刚开始就立马喊停,匆匆进入下一个活动。看似面面俱到,实则蜻蜓点水,探究仅是一个形式,匆匆地走过场。这样的探究又怎么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呢?在课堂中,教师的语言要严谨、准确、规范,给学生留出时间去试验自己的新想法,留出时间来开展相互讨论。另外不同的探究实验需要的时间是不同的,在这个环节上教师要多关注进度慢的小组,引导速度快的小组整理实验结果,处理好小组间时间的差异性问题。
三、科学课高效教学要有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 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我们经过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实验课教学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探究为主线”的“双主——螺旋递进”教学模式,把实验的各个过程明了地、有序地结合起来,逐渐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总之,提高科学教学的有效性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是科学教师教学中需要面对的一个长久的、棘手的又必须要关注、要解决的问题。这需要我们广大科学教师在不断的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完善,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素养和理论素养,让我们在整体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活用教材,关注学生学习科学的基础和需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思维过程与结果;关注学生对科学的情感与态度。让科学课堂教学真正做到高效,让科学教学真正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