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生活化的思想品德教学更能激发学生兴趣

【作者】 兰 勇

【机构】 四川省西昌市黄水乡中心小学

【摘要】思想品德课教学源于生活,是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再现与升华,广泛取材于生活实践,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引导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中学会生存和发展,在生活实践中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追求,也是其核心理念。本文通过三个方面的思考,阐述了怎样利用思想品德教材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唤醒学生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有趣导入;深挖教材;激发兴趣
【正文】
  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社会性发展,既需要通过学校教育予以正确的价值引导,又需要通过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去内化。新课程改革提出“教育回归生活”,“把生活作为本源,以生活为本”的基本理念,指出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要引导学生回归生活,热爱生活,有道德地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做人。 
  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体现“生活化”的理念,让课堂教学回归生活,笔者基于多年的教学实践与学习借鉴,对构建生活化课堂教学的途径和策略作了一些思考。
  一、生动有趣的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它好比是一首歌的前奏。如果前奏悠扬、动听、气势磅礴,就很容易吸引听众。一节课,导入得好与否,直接影响到该节课的质量。在教学中,我们应特别注重精心设计导入新课的不同方式,如“表演小品”、“成语(词语)接龙赛”、 “讲故事” “猜谜语”“智力比拼”、“欣赏乐曲”“影视文件”等。如在教学《我和动物交朋友》,我是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上面短短草,下面短短草,中间有颗黑葡萄,有它可以看书报”,让大多数学生都能猜到,学生能不积极吗?“此物生得怪,肚下长脑袋,宝宝袋中养,跳起来真快”“面孔相猫,岂非像鸟,天天上夜班,捕鼠本领高”等等,都是与动物有关的,适合要讲的课《我和动物交朋友》紧密相关的,很自然、有趣,小学生当然是在快乐的思维中进入新课,学习热情是在不经意中调动起来了。
  二、深挖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兴趣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本的内容和编排都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展开,从道德教育到心理品质和健康教育,从法制教育到发展常识和国情教育,无不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生活中有丰富的案例和素材。教师可以多方面采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例,深入浅出,让课本上的图画,课本上的事例活起来动起来,让事实说话,将遥远的拉近,让历史复活……这样就可以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深刻的问题通俗化。如在学习《与邻里和睦相处》一课时,上课后可以给学生们讲一个小故事:昨天我的邻居老张突然跑来找我说:“新搬来的李某好可恶!晚上三更半夜跑来猛按我家的门铃。”我非常同情他说:“的确可恶,你没有马上报警?”他说:“没有。我就当他们是疯子,继续听我的爵士乐。”一则小笑话引发了学生们广泛的讨论,让他们列举发生在他们身边邻里之间许多凡人小事,如爸妈不在家时邻居是怎样帮你的、你的家人又是怎样帮助邻居的、你是怎样帮助邻居的等等,通过学生讲自己的故事,让他们自己明白与邻居相处,要互谅互让,说话、做事要考虑左邻右舍的利益,尽而引伸到对邻居的困难要热情帮助,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像《我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我和动物交朋友》等课,都是非常贴近生活的。通过对身边的事的回忆、讲自己和小动物的故事,通过积极参与老师精心设计的体验活动,学生们对理解保护好眼睛、爱护小动物,还有在教学《伸出爱的手》,让一个小学生讲述了她姐姐的故事(聋哑人),使在坐的人都留下了眼泪,在坐的学生对残疾人的痛苦,一定会有更深的理解,他们的认识会达到更高的层面。
  三、利用鲜活的时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喜欢是最主要的,课堂上学生喜欢的事情会让他们聚精会神,兴致勃勃。教师应投其所好。当教师的都有过这样的体会:在课下与学生聊天时,提起神州5号、神州6号、嫦娥一号来,学生们都津津乐道;提起奥运会、提起2008抗击冰灾,他们都会娓娓道来,其兴致远远超过课上的一些内容。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课下的事搬到课堂来做呢?简略课本上的一些事例,利用鲜活的时事引发学生的兴趣是学习品德课的最佳途径之一。如讲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勇于进取的刘翔、姚明、杨利伟等新闻人物的靓丽人生等等,熟悉的事实让每个学生在讨论中感受的是真情实意。《我们的爷爷奶奶》中,通过对“老人行为”的分析,来感受老人的希望和家的温暖,结合孝德工程来教育学生要尊敬和孝敬老人;在学习《祖国江山的保卫者》一课时,通过“98 解放军的抗洪抢险”、“2003年的SAS的防治”、“神5”“神6”“嫦娥1号”的成功发射、“青藏铁路的通车”、及2008年抗击冰灾的回忆,以及发生在学生生活中拥军爱民的感人故事等,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祖国的强盛、人民的安危、我们的幸福生活都离不开我们的解放军,激发学生向解放军学习、热爱祖国,为维护祖国统一、保卫国家安全,建设祖国而发奋学习;通过《人类的家园—地球》的学习,联系世界环保日、世界水日、世界气象日等的设立的理由,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必须要保护好它、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并回家告诉家人告诉我们周围的人,告诉社会上的人怎样保护好地球。在讲四年级下册的诚信部分时,结合3.15晚会中的主题以及网上关于诚信的讨论,老师们可以组织学生走进市场,通过购物,通过明察暗访,回来进行整理,课堂上或讨论、或辩论、或竞答、或表演、或书、或画、或演讲比赛等,对社会不诚信事例进行透视、进行声讨,使学生真正了解诚信对我们是多么的重要, “社会呼唤诚信”,我们必须讲诚信。      
  生活是千变万化的,生活是纷繁复杂的,生活中的滋味不是在书本中、在课堂教学中所能完全体验到的,正如要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学生也应该在生活中学会生活。因此,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坚持从生活中来,回归到生活中去,让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探究生活,才能真正感悟生活、学会生活。也才能让思想品德教学活起来,从而激发学生上好思想品德课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