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对高一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培养

【作者】 黄青松

【机构】 四川省仁寿一中北校区



【正文】      高一学生刚刚从初中升入高中阶段,对于高中地理的学习才刚接触,我们的地理教学怎样才能做到让学生具有深厚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到我们的地理教学当中,让其充分的挖掘出学习的潜能,这是地理教学在高一时的头等大事,同时也是我们高一地理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
  高一新生刚从初中的学习进入到高中阶段的学习,对于高中地理知识还是比较模糊的认识,还处于一个十分新奇的阶段。而这个阶段从两个方面既可能成为促进我们教学和学生学习地理的动力,又可能成为一种阻力。
  高一学生刚经历了初中学习地理学科被当做为一门副科(“豆芽科”),地理课的教学由非专业的地理教师来代教,课时被所谓的主科挤占,甚而至于被取消,中考分值又低的长期意识形态的形成过程。无疑会使得他们会将高中地理当着一门副科来错误对待,认为学与不学都无所谓。
  另一个方面又表现出对于高中地理知识学习的极大的不适应。一、高中地理相较于初中地理知识的难度有了较大的增强,初中地理强调对于地理现象的掌握,学生只需记住结论就完成了我们的教学要求。而高中地理则重知识的逻辑联系,强调地理现象产生的原因。二、高中地理相对于初中地理无论是在自然地理还是在人文地理方面,其所涉及的内容大大拓展,以及重心也由区域地理的知识转而侧重于人地关系的探研。三、高中地理知识的学习需要运用灵活多变的学习方法去取代初中地理学习死记硬背单一识记,高中地理知识注重通过图文信息,并对知识进行对比分析加以综合运用。在掌握原理的基础上运用其所掌握的知识来分析解释生活现实中的一些地理现象和发生的原因。这些地理知识学习要求上的跨度就使得高一学生很难适应。
  还有就是现在学生大多数属于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太阳”,一家大小都围绕着他们转,长期形成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在初中大多数学生没有离开家庭,而进入高中后这种状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学生多老师少,学生的受关注度和关怀度相对下降。学生容易失落从而产生自我的封闭,并很难完成这种角色的转换和适应。
  经历了初三的冲刺学生考入高中学校,在初三中考的成绩要求高压下学生进入高一阶段就有一种可以暂时放松和该休息的错误想法,从而造成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不足。另外,高一新生经历了中考后的长时间的假期状态,在假日里无规律的作息时间使得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
  所有这些将导至学生对高一地理学习不重视和提不起兴趣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很难被调动和激发出来,这些都将成为我们高中地理教学的重大阻力。
  但我们也要看到,并不是没有学习地理的动力。高中地理相对于初中地理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知识及要求,可以增加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新奇感。特别是高一地理必修一第章宇宙中的地球部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学习的欲望和兴趣。那么怎样充分的发掘有利因素来克服学习中的重重阻力,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呢?
  一、 备课要充分。首先要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层次学生对于地理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备课再根据其掌握的情况设置相应的教学梯度,实施分层次教学,从而使不同层次学生得以兼顾。如在讲地理运动自转时,由于地球太大,且我们人类置身于地球表面随着地球一起在运动,因而我们很难直接感知地球的运动。空间思维能力强的学生只在看了书上的讲解或教师的提示,他们很容易就能理解并掌握,但对于空间思维差的学生只是看书或只是我们一般的讲解他们是很难理解的。这时我们备课可以针对这种情况设置如下情景:我们站在教室里转圈,周围的同学、桌椅和天花板上的灯在其看来有何变化,是什么原因?这时全体学生无论基础好与差都能轻松回答。接着问如果我们坐在车上,车向前行驶时,我们看到的车本身和车外的景物运动又有何差异,为什么?这是学生都有亲身体验的,经学生思考后也都能做出正确的解答。这时我们就可以将问题再加深,问如果我们这辆车有地球那么大,我们坐在车上(地球上)能直接看到车在动吗?那可以用什么来反映呢?那么这辆车外的景物有哪些?这时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空间思维将打开,能准确的回答出看不到地球运动,地球外有日月星辰等景物。这时我们再深入问日月星辰在运动吗?那它反映了什么情况?这时学生很容易就会想到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实际上就是我们的车(地球)在做自西向东的自转运动。这样进行问题的梯度设置学生学习起来容易接受和理解。
  另外,我们备课要有广阔的知识面。 我们如果能将与教学对应相关的国内外时事结合进入课堂,特别是学生想了解的和感兴趣的知识。
  二、 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视听设备辅助教学。现代教学设备越来越多样化,充分的利用其进行教学可以给以学生在视觉、听觉和触觉等方面以强烈的冲击。如我们可以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对于地球自转、公转,大气环流和海水运动等进行直观的动态的演示,加深学生直观感受。再如在讲解自然灾害、宇宙探索等方面时,可以利用网络上的关于自然灾害的宇宙探索相关的影视作品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让学生主动去网上收集并在课堂中展示,给他们以自我的展示。
  三、 专注课堂,应对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知识意外。教师要对所讲的知识非常熟悉,对于教学的每个环节、步骤了然于心,对于学生的反应要随时关注,并灵活处置学生课堂中出现的意外。如在讲理环境整体性时,学生课堂中提到这样一个问题:根据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看,如果一个地方我们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那么气候变得湿润,地表水、地下水增加,环境得以改善;但如果从水循环的角度来说局部地区大气水气来源主要来自于水汽输送,地表水的蒸发和植物的蒸腾,局部地区的植被变好水汽输送是没有多大差异的,而植物蒸腾作用会加强了,地表水、地下水反而就该减少才对呀?针对这一突发问题,我引导学生思考径流的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有何变化特点,并要求学生下来查资料并分析整理形成小论文。最终学生从两方面都给出了充分的理由,有理有据,我再在课堂中加以点评。这既把问题解决了,同时又增强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四、 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建立师生良好和谐关系,这是学生学好地理知识的关键。所谓的爱屋及乌,学生喜欢你这个老师了他就愿意去学这个学科。关爱每一位学生消除其对于地理学习的自卑,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以及对老师的信任。
  总之,我们地理教师应在最短的时间里与高一学生之间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改变其对高中地理的错误认识,并对地理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以此来促进我们的教与学生的学,从而实现地理课堂中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