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引导学生探索比较大小的方法——“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教学案例
【作者】 郑 伟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第二中学
【正文】 一、背景介绍
人教版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把数的范围扩充到了有理数,数的大小比较也随之要求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由于第一次接触到带有符号的数进行大小比较,必须克服小学里形成的非负数大小比较思维定势的负迁移,让学生明白以前认为的“数字”越大这个数就越大的想法是错的。
有理数大小比较,确立了有理数的顺序关系,为认识实数的有序性打下了基础,并对加法法则的给出有直接的作用。本节的重点是用法则和借助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由于学生对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本来就感到困难,所以比较负分数大小是本节的难点。教师通过对5个城市气温高低的比较,让学生体会到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是有实际意义的;借助数轴,使有理数大小比较法则的得出显得形象直观,更容易被学生理解。
二、情景描述
铃响后,教室里很静,教师开始以下教学活动:
1、播放图片。
出示哈尔滨、北京、广州、武汉、上海5个城市和它们对应的这一天的最低气温分别为 -20℃、-10℃、10℃、5℃、0℃。
2、通过问与答探索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师:气温可用有理数来表示,而且有高低,那有理数是否有大小,又怎样比较?结合屏幕上内容,说说气温与数之间的关系并完成下表。
比较下列两个城市气温的高低(填“高于”或“低于”)和所对应的数的大小(填“>”或“>”)
(1)武汉 广州 5℃ 10℃
(2)广州 上海 10℃ 0℃
(3)上海 北京 0℃ -10℃
(4)武汉 哈尔滨 5℃ -20℃
(5)北京 哈尔滨 -10℃ -20℃
生1:在第一列中,武汉气温为5C,广州气温为10C,武汉气温低于广州气温,因此5<10;同理可得,10>0。在第三列中,上海气温为0C ,北京气温为零下10C ,上海气温高于北京气温,因此0>—10;同理可得,5>—20,—10>—20。
出示答案。
师:把这些数表示在数轴上,请两位学生上来做(全班紧张地解题,然后争着想上来做。教师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使学生有成就感)。
图1:
师:观察这5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哪个在左,哪个在右;思考数的大小与数在数轴上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生2:在数轴上所表示的两个数,左边的数总比右边小。
师:很好,生2的话还可写成:在数轴上所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全班朗读2遍)
师:我们要学以致用。
讲解例题:结合图1,将这5 个数先按从小到大用“<”号连接,然后再按从大到小用“>”连接。
师:这种利用数轴对数排序,我们称作数轴比较法。在什么时候,用数轴比较法恰当?基本步骤又如何?(学生认真思考,教师适当引导)。
生3:多个有理数(三个或三个以上)大小比较时用数轴比较法恰当。基本步骤:①把要比较的数表示在数轴上。②根据这些数在数轴上的位置,按自左向右,或自右向左重新排列。③用“﹤”或“﹥”中的一种将它们连接。
学生完成课本中例1加以巩固。
师:观察图1,思考正数与零哪个在左,哪个在右?负数与零又是哪个在左,哪个在右?正数与负数呢?结合刚才全班朗读的内容,有什么启发?(学生踊跃发言)。
生4: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
师:用生4的话可比较异号两数大小,那法则完整了吗?遇到同号两数比较时,又该怎办?
生5:借助数轴。
师:是一种方法,有无更好的方法?(学生愕然)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先完成以下练习(课本18页的做一做)
(1)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对数,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①2和7; ②-6和-1; ③-6和-36; ④-0.5和-1.5
(2)求上述各对数的绝对值,并比较它们的大小。上面各对数的大小与它们的绝对值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师:从上题中,能否得出同号两数大小比较法则。(学生不知如何回答)。
师:同号两数大小比较其实就是正数与正数、负数与负数的大小比较。(教师给了学生明确指向,要从正数与正数、负数与负数两种情况考虑)。
生6:两个正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大。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反而小。(全班朗读2遍)。
师:我们用生6所回答的法则来解决以下问题(学生欲欲尝试)。
讲解例2,比较下列每对数的大小,并说明理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①7与-8; ②-9和-11; ③-(+2)与-(-1)
师:通过以上学习,请把所学的有理数大小比较方法讲给同桌听。(教室里出现了嘈杂的声音,学生正在兴致勃勃地总结)。
最后,有学生概括成书本上简练语言。
出示小结:(1)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注意:数轴比较法适合多个有理数大小比较,法则适合两个有理数大小比较。
通过全班朗读以上小结,并练习加以巩固。
三、反思与评价
这节课中有不少经验值得借鉴,现将主要经验概括如下:
善于积极引导探讨,启发发现。本节课最大的特点是:在教学中不是简单讲解和传授知识,也不是学生简单模仿和机械记忆,而是教师把问题看作是引导、启发学生去探讨、发现的工具,循循善诱、倡导学生积极答问和发问,允许学生答错或答偏,从中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学生回答时,教师没有去打搅,而是顺其思路发展,使学生能在成功或失败中都能得到收益,逐步学会探索与发现。①启发学生观察表示这5个气温的数在数轴上的位置,让学生自主学会用数轴比较法进行数的大小比较。在语言表述时,既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理解数轴比较法,再用课本中“标准”说话,两者结合较为和谐。只要学生理解本质,不必强求学生用“标准”语言。②引导学生用①中发现的数轴比较法,去发现异号两数大小比较法则。③针对学生已掌握有理数可分为正数、零、负数三类的知识,引导学生将有理数大小比较法则补充完整,再通过课本18页两道启发性的练习,学生不难发现异号两数大小比较法则。至此,有理数大小比较法则就完整了。这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程度,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而且使学生尝到了启发性教学带来新知的喜悦。
人教版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把数的范围扩充到了有理数,数的大小比较也随之要求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由于第一次接触到带有符号的数进行大小比较,必须克服小学里形成的非负数大小比较思维定势的负迁移,让学生明白以前认为的“数字”越大这个数就越大的想法是错的。
有理数大小比较,确立了有理数的顺序关系,为认识实数的有序性打下了基础,并对加法法则的给出有直接的作用。本节的重点是用法则和借助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由于学生对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本来就感到困难,所以比较负分数大小是本节的难点。教师通过对5个城市气温高低的比较,让学生体会到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是有实际意义的;借助数轴,使有理数大小比较法则的得出显得形象直观,更容易被学生理解。
二、情景描述
铃响后,教室里很静,教师开始以下教学活动:
1、播放图片。
出示哈尔滨、北京、广州、武汉、上海5个城市和它们对应的这一天的最低气温分别为 -20℃、-10℃、10℃、5℃、0℃。
2、通过问与答探索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师:气温可用有理数来表示,而且有高低,那有理数是否有大小,又怎样比较?结合屏幕上内容,说说气温与数之间的关系并完成下表。
比较下列两个城市气温的高低(填“高于”或“低于”)和所对应的数的大小(填“>”或“>”)
(1)武汉 广州 5℃ 10℃
(2)广州 上海 10℃ 0℃
(3)上海 北京 0℃ -10℃
(4)武汉 哈尔滨 5℃ -20℃
(5)北京 哈尔滨 -10℃ -20℃
生1:在第一列中,武汉气温为5C,广州气温为10C,武汉气温低于广州气温,因此5<10;同理可得,10>0。在第三列中,上海气温为0C ,北京气温为零下10C ,上海气温高于北京气温,因此0>—10;同理可得,5>—20,—10>—20。
出示答案。
师:把这些数表示在数轴上,请两位学生上来做(全班紧张地解题,然后争着想上来做。教师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使学生有成就感)。
图1:
师:观察这5个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哪个在左,哪个在右;思考数的大小与数在数轴上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生2:在数轴上所表示的两个数,左边的数总比右边小。
师:很好,生2的话还可写成:在数轴上所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全班朗读2遍)
师:我们要学以致用。
讲解例题:结合图1,将这5 个数先按从小到大用“<”号连接,然后再按从大到小用“>”连接。
师:这种利用数轴对数排序,我们称作数轴比较法。在什么时候,用数轴比较法恰当?基本步骤又如何?(学生认真思考,教师适当引导)。
生3:多个有理数(三个或三个以上)大小比较时用数轴比较法恰当。基本步骤:①把要比较的数表示在数轴上。②根据这些数在数轴上的位置,按自左向右,或自右向左重新排列。③用“﹤”或“﹥”中的一种将它们连接。
学生完成课本中例1加以巩固。
师:观察图1,思考正数与零哪个在左,哪个在右?负数与零又是哪个在左,哪个在右?正数与负数呢?结合刚才全班朗读的内容,有什么启发?(学生踊跃发言)。
生4: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负数。
师:用生4的话可比较异号两数大小,那法则完整了吗?遇到同号两数比较时,又该怎办?
生5:借助数轴。
师:是一种方法,有无更好的方法?(学生愕然)
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先完成以下练习(课本18页的做一做)
(1)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对数,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①2和7; ②-6和-1; ③-6和-36; ④-0.5和-1.5
(2)求上述各对数的绝对值,并比较它们的大小。上面各对数的大小与它们的绝对值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师:从上题中,能否得出同号两数大小比较法则。(学生不知如何回答)。
师:同号两数大小比较其实就是正数与正数、负数与负数的大小比较。(教师给了学生明确指向,要从正数与正数、负数与负数两种情况考虑)。
生6:两个正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大。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数反而小。(全班朗读2遍)。
师:我们用生6所回答的法则来解决以下问题(学生欲欲尝试)。
讲解例2,比较下列每对数的大小,并说明理由:(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①7与-8; ②-9和-11; ③-(+2)与-(-1)
师:通过以上学习,请把所学的有理数大小比较方法讲给同桌听。(教室里出现了嘈杂的声音,学生正在兴致勃勃地总结)。
最后,有学生概括成书本上简练语言。
出示小结:(1)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注意:数轴比较法适合多个有理数大小比较,法则适合两个有理数大小比较。
通过全班朗读以上小结,并练习加以巩固。
三、反思与评价
这节课中有不少经验值得借鉴,现将主要经验概括如下:
善于积极引导探讨,启发发现。本节课最大的特点是:在教学中不是简单讲解和传授知识,也不是学生简单模仿和机械记忆,而是教师把问题看作是引导、启发学生去探讨、发现的工具,循循善诱、倡导学生积极答问和发问,允许学生答错或答偏,从中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在学生回答时,教师没有去打搅,而是顺其思路发展,使学生能在成功或失败中都能得到收益,逐步学会探索与发现。①启发学生观察表示这5个气温的数在数轴上的位置,让学生自主学会用数轴比较法进行数的大小比较。在语言表述时,既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理解数轴比较法,再用课本中“标准”说话,两者结合较为和谐。只要学生理解本质,不必强求学生用“标准”语言。②引导学生用①中发现的数轴比较法,去发现异号两数大小比较法则。③针对学生已掌握有理数可分为正数、零、负数三类的知识,引导学生将有理数大小比较法则补充完整,再通过课本18页两道启发性的练习,学生不难发现异号两数大小比较法则。至此,有理数大小比较法则就完整了。这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和程度,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而且使学生尝到了启发性教学带来新知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