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解读关键信息 判别遗传类型

【作者】 叶建清

【机构】 四川省仁寿一中北校区



【正文】      在生物知识应用的过程中,我们知道认真读题和审题对于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尤其是能否准确解读问题中的关键信息。这对破题和解题起到了开局引路的作用,也关系到学生是否能按要求准确回答具体问题。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解读和处理能力非常重要。在解答遗传类综合题目时,往往第一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遗传类型的判别。这里结合高中生物必修2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这类题目中如何进行关键信息的解读和利用。
  一、遗传类题目中信息的呈现特点
  遗传应用型题目中的信息,从呈现方式来看,有的明显,有的隐晦;从对问题的作用效果来看,有的是关键信息,有的是干扰信息,有的是无用信息。近年各地生物高考试题体现出来的共性是:将教材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寄寓于形式新颖的具体话题和材料中,达到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的理解以及对信息的判断和处理能力的双重目的。这方面已经达到相当成熟的地步,非常值得我们去研究、总结和适应。
  二、遗传类型判别题的多样性和信息解读
  1、有图表的遗传题目
  遗传图表包括遗传系谱图,遗传组合中子代的表现型数据表、坐标柱形图等,一般在图表中必有关键信息,有时也出现在题干表述中。
  例1:下图为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病基因用A、a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Ⅱ-4无致病基因。求甲病和乙病的遗传方式。






  此例题中的横、竖两种图案及有关患病个体即是重要信息。其中的乙病,单凭系谱图推断有两种可能的类型,而“Ⅱ-4无致病基因”成为了关键信息,只有利用它才能排除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可能。
  2、纯文字描述题目
  (1)没有遗传类型明确信息。这类题目需要将各对相对性状独立分析,并往往要分别统计其子代雌雄两性的表现是否有区别,如下之例2。
  例2:果蝇的红眼(W)对白眼(w)是显性,长翅(B)对残翅(b)是显性。现有红眼长翅雌果蝇和红眼长翅雄果蝇杂交,子代的雄果蝇中,红眼长翅:红眼残翅:白眼长翅:白眼残翅=3:1:3:1;雌果蝇中,红眼长翅:红眼残翅=3∶1。
  (2)对遗传类型有直接或隐含告知。例如下面例3,题干中“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就是关键信息,即使亲子代性状表现出在性别上的偏差,也不能判断为伴性遗传。
  例3:羊的有角(A)对无角(a)为显性,但母羊只有在显性基因纯合时才表现出有角。白毛(B)对黑毛(b)为显性,不分雌雄都是如此。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纯种有角白毛公羊与纯种无角黑毛母羊交配,试求F1代雌性和雄性个体的表现型。
  3、实验探究和讨论型题目
  例如要求“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判断某性状属于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染色体遗传,要求通过选用一定的亲本,“根据眼色即能判别子代果蝇的性别”,或采用一定的遗传实验步骤后,辨别有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或“非同源区”等。这些探究题的“目的”就是问题的关键信息,可采用假说-演绎的办法,做不同情况的实验性推断或根据相应结果做预演性推断。
  三、遗传类型判别题目中关键信息解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1、养成良好的阅读和推算习惯,利用和围绕关键信息来解题很重要。
  学生面对题目时先要认真读题,对题目中子代表现型和比例、是否有性别表现差异、某些个体的特别描述不可错过。养成一边读题一边打草稿或一边绘图的良好习惯,将读取到的信息及时、准确地摆放到纸面上。不能确定的先留空待定,随着读题的进行以及题目信息前后之呼应,总有关键信息会到学生的面前。这种做题习惯对于抓好关键信息,找到解题突破口很有益处。   
  2、熟练掌握不同遗传类型的表现特征,抓住题目中某些个体表现的关键信息,在排查中确定遗传类型。
  例如对于遗传系谱图,下表简要概括其主要特征:









  表中的常染色体隐性病和显性病,特征是唯一性的。有的情况可能不止一种类型,当假设为某种遗传病时,要用眼光遍扫系谱图,若有一个个体不符合表中特征,则不属于该种遗传类型,然后在剩下的可能类型范围内,按照“伴Y染色体遗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思路,逐一排查,直至确定。
  3、用综合分析来抓准关键信息,排除干扰信息并避免错读无用信息。
  在信息量不止一个的情况下,需要在初次读题的前提下,再读再审题目,并将不同信息联系比对,才能牢牢把握题目的主题,抓准关键信息。
  例4:关于下面家系图中甲、乙两种遗传病,正确的叙述是
(    )






  A.Ⅲ2一定携带与乙遗传病相关的致病基因
  B.若乙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Ⅱ4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Ⅲ3携带乙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2
  C.若甲、乙病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Ⅱ4不携带乙病致病基因,则两对基因中非等位基因之间一定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D.若甲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在一个自由婚配的自然人群中其发病率为19%,则甲病患者中,杂合子约占18%
  本题容易单凭系谱图中Ⅲ2个体的表现判断乙病为常染色体隐性或伴X染色体隐性病,从而错选A选项,必须回头再看题目是否告知乙病为单基因遗传病,否则可能是染色体病。这里的“无中生有”成了干扰信息,是否属于单基因病才是关键信息。而对甲病的判断,在假设属于单基因遗传病的前提下,需要综合考虑Ⅱ1、Ⅱ2与Ⅲ1,Ⅱ5与Ⅰ2、Ⅲ4的关系,从而确定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病。
  遗传类型的判断事关遗传应用性题目的整体方向,读题审题至关重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很有必要进行专项性训练和一贯性培养。学生要想对关键信息准确解读,应当通过听讲、训练、纠错和反思,在不断总结中锤炼自己、提升能力,也才能够应对各种形式的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