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谈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作者】 周永庆
【机构】 山东省滕州市第一中学
【正文】 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根本宗旨的今天,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21世纪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那么,在体育教学中,怎样培养中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呢?
一、让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
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厌其烦地让学生明白体育课对其自身成长成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让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进而把枯燥单调的练习和锻炼转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当今在校学生中独生子女多,他们娇生惯养,怕苦怕累怕脏,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都没有,因为没有经历过失败,学生不知道痛苦的滋味,形成了怯懦、软弱的性格。所以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尤其是在体育课堂上有着这样、那样的不适应,表现出很多不良的习惯,俗话说:“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是如此。作为体育教师,不仅需要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只有学会做人,才能学会做事。
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可趋向某种事物并由此能获得情感满足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多种多样的,有由事物或行动本身引起的直接兴趣,也有由事物或行动的目的和任务引起的间接兴趣;有产生于活动过程而在活动结束后即消失的短暂兴趣,也有成为个人心理特征的稳定兴趣。直接体育兴趣是指学生被某项体育活动本身所吸引,一旦产生这种兴趣,就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间接体育兴趣是指学生充分认识练习的意义,对体育效果感兴趣,它离不开自身的意志努力。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应从教育引导入手,一是加强体育知识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参加锻炼的价值,加入到锻炼的行列;二是树立正确的目标,对已形成兴趣的学生进一步明确方向,保持稳固的兴趣。如果体育教师能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找到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使学生从中得到乐趣,不管现在学生有没有意识到体育对他个人成长的真正意义,就已经不知不觉地接受体育。教师要多增设一些体育比赛氛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使体育课成为学生运动的乐园,逐渐把体育运动变成学生自觉自愿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促使学生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的根本。自我锻炼能力如何与常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呢?本人认为,要将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在独立锻炼过程中,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自我纠正等方面的自我调控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体验锻炼身体的乐趣,从而提高对体育的兴趣,拥有健康的体魄。这将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四、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
拥有足够数量的体育场地和器材是保证中学体育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如果场地器材数量不足或不完善,给正常的组织教学带来一定的影响,影响到学生的练习量和练习积极性,难以保证教学效果,也会影响到中学体育教学任务和目标的顺利完成。另一方面,不少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只有在正常的上课期间给学生使用,在课余期间是不允许学生使用的,也就不能满足学生的运动欲望,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欲望在逐步降低,这对发展中学体育教育、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不利的。因此,为了完成中学体育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学校应想方设法,力求多方帮助,争取足够的体育经费,有效的加强和完善体育设施,学校练习场地和体育器材尽可能的对学生开放,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也有场地和器材使用,满足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需求。发展课余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参与体育的习惯,为培养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有利的。
五、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带动学生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是零距离的。实践证明,如果教师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那么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至师德与师能往往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体育教师要用高尚的情操、优美的形体、乐观积极的情绪、良好的教学状态、优秀的运动能力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教师这种无形的影响,会直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信心,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六、积极开展各项竞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体育教师是各项竞赛的组织者,不仅要组织校内各项比赛,如,篮球、排球、足球、拔河、乒乓球、跳绳等等各项比赛;还要组织学生走出去,向外学校学习先进经验,扩大学生的视野;还要组织请进来比赛,让学生们增长见识,通过较内、校外的各项比赛,使学生们思想上重视,行动上主动,逐步培养学生们锻炼的主动性、独立性、持久性,培养他们终身体育意识。
学校体育对终身体育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更新观念、不断完善自我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结构,要牢固树立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以适应体育改革对体育教师的新要求。在体育课上,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学会自学、自练、的能力,大力开展快乐体育,以增强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最终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让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
在教学中,教师要不厌其烦地让学生明白体育课对其自身成长成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让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目的,进而把枯燥单调的练习和锻炼转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当今在校学生中独生子女多,他们娇生惯养,怕苦怕累怕脏,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都没有,因为没有经历过失败,学生不知道痛苦的滋味,形成了怯懦、软弱的性格。所以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尤其是在体育课堂上有着这样、那样的不适应,表现出很多不良的习惯,俗话说:“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是如此。作为体育教师,不仅需要教会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只有学会做人,才能学会做事。
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可趋向某种事物并由此能获得情感满足的心理倾向。兴趣是多种多样的,有由事物或行动本身引起的直接兴趣,也有由事物或行动的目的和任务引起的间接兴趣;有产生于活动过程而在活动结束后即消失的短暂兴趣,也有成为个人心理特征的稳定兴趣。直接体育兴趣是指学生被某项体育活动本身所吸引,一旦产生这种兴趣,就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间接体育兴趣是指学生充分认识练习的意义,对体育效果感兴趣,它离不开自身的意志努力。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应从教育引导入手,一是加强体育知识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参加锻炼的价值,加入到锻炼的行列;二是树立正确的目标,对已形成兴趣的学生进一步明确方向,保持稳固的兴趣。如果体育教师能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找到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使学生从中得到乐趣,不管现在学生有没有意识到体育对他个人成长的真正意义,就已经不知不觉地接受体育。教师要多增设一些体育比赛氛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使体育课成为学生运动的乐园,逐渐把体育运动变成学生自觉自愿的习惯。
三、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促使学生养成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习惯和能力的根本。自我锻炼能力如何与常规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呢?本人认为,要将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在独立锻炼过程中,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自我纠正等方面的自我调控能力。使学生能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体验锻炼身体的乐趣,从而提高对体育的兴趣,拥有健康的体魄。这将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
四、加强学校体育设施建设,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
拥有足够数量的体育场地和器材是保证中学体育教学顺利进行的关键。如果场地器材数量不足或不完善,给正常的组织教学带来一定的影响,影响到学生的练习量和练习积极性,难以保证教学效果,也会影响到中学体育教学任务和目标的顺利完成。另一方面,不少学校的体育场地器材只有在正常的上课期间给学生使用,在课余期间是不允许学生使用的,也就不能满足学生的运动欲望,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欲望在逐步降低,这对发展中学体育教育、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不利的。因此,为了完成中学体育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学校应想方设法,力求多方帮助,争取足够的体育经费,有效的加强和完善体育设施,学校练习场地和体育器材尽可能的对学生开放,让学生在课余时间也有场地和器材使用,满足学生对体育锻炼的需求。发展课余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和参与体育的习惯,为培养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有利的。
五、以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带动学生
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是零距离的。实践证明,如果教师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那么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直至师德与师能往往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因此,体育教师要用高尚的情操、优美的形体、乐观积极的情绪、良好的教学状态、优秀的运动能力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教师这种无形的影响,会直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信心,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的养成将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六、积极开展各项竞赛,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体育教师是各项竞赛的组织者,不仅要组织校内各项比赛,如,篮球、排球、足球、拔河、乒乓球、跳绳等等各项比赛;还要组织学生走出去,向外学校学习先进经验,扩大学生的视野;还要组织请进来比赛,让学生们增长见识,通过较内、校外的各项比赛,使学生们思想上重视,行动上主动,逐步培养学生们锻炼的主动性、独立性、持久性,培养他们终身体育意识。
学校体育对终身体育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更新观念、不断完善自我的体育知识和技能结构,要牢固树立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以适应体育改革对体育教师的新要求。在体育课上,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学会自学、自练、的能力,大力开展快乐体育,以增强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最终为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