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提升数学课堂 从问题开始

【作者】 闫 军

【机构】 新疆石河子121团第二小学

【摘要】问题,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当数学问题情境作用于思考者,就有可能展开数学思考活动。公平的提问能激励学生的信心;多样性的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性的提问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关键词】题;公平;多样性;启发性
【正文】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问题,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当数学问题情境作用于思考者,就有可能展开数学思考活动。在平时数学教学中,常能听到教师抱怨上课提问无人应答,提问效果非常糟糕。分析原因,有的是学生对问题无准备,把自己当成一个听客,有的是学生对教师“对不对”、“好不好”、“是不是”,这样的提问方式根本不感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把握好提问,能提高学生的有效学习。
  一、公平的提问能激励学生的信心
  课堂教学是实施教育的主阵地,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课堂教学的公平与否直接影响着教育公平与否及其实现程度,而课堂提问中则更能体现教育的公平性。在公开课或平时的常态课中,有些老师为了能使自己的课堂变得生机盎然,不为沉闷,对某一学生情有独钟,或者老师对学生的不了解,给举手的学生机会很多,学生常常站起来回答问题,一节课堂有的教师对某一学生提问了5次甚至更多,这些学生的发言观点新颖,其独到之处总能有力地吸引着授课教师和听课教师,甚至是同学的目光。但发言的毕竟是少数的优等生,绝大部分学生只能做听众。当少数优等生侃侃而谈时,大部分学生的思考时间就被占据了,或者说被剥夺了。而课堂应给学生的机会均等,不能总提问一部分的学生。因此,教师应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等到学生都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后,再点燃对话的导火线。通常,教师在课堂中提问哪位同学,应反映学生对哪种知识掌握的程度,而不是老师对这位同学的态度,否则总不被提问的同学会有失落感,挫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时间一长,这部分同学就不会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课堂提问的作用就会大大打折扣,也可能导致很多孩子产生自卑的心理,因此,课堂教学提问的公平性,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每一位孩子的自信心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多样性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开门见山的提问方式往往贯穿于整个课堂,但并没有将问题意识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没有带领学生循着问题去分析教材获得知识以及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这也就难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还可以通过挑逗式提问吸引学生,挑逗他们浓烈的学习欲望。如在教学简便运算时,可以出示一组可以进行简便运算的题目,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提问:老师对这些题目都可以进行口算,你知道老师是用什么方法的吗?学生必定非常好奇,同样是计算为什么老师算得那么快,求知欲和好奇心一下子就上来了。也可以通过挑拨式提问,鼓动学生的情志,激发学生的灵感,开启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热情地设入探究讨论问题的情境之中。如在解决问题:有80页书,已经看了35页,剩下的分5天看完,平均每天看多少页?在学生利用综合算式解决时,提问:有的学生认为80-35要加括号,有的认为不加括号,到底加不加,说说你的理由?教师只要稍加“挑拨”,学生定会展开激烈讨论。当然,开放式提问也能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如在“认识物体”教学时提问,你认识那些物体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样子?学生在想象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对这几种物体形状加深印象,也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三、启发性提问能激活学生的思维
  由于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发展阶段,学生学习数学出现思维疑难或思维受阻是经常发生的,在思考问题时往往不全面或遗漏某些条件,得出片面结论。因此,教师所设计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思考。学生通过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学习,教师要在学生思维停滞处设问,以启发性的问题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采用铺垫性、辅助性的提问,降低坡度,减小难度,将难点化整为零,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解决问题:面包3元一个,第一组买了9个,第二组买了6个,第一组比第二组多花了多少钱?学生的思维基本上都是先算出第一组花的钱,再算出第二组花的钱,再计算第一组比第二组多花了多少钱。而想不出解决这个问题的第二种方法。当老师提出问题:为什么第一组比第二组要多花钱?学生马上就想到多买了面包,多买的面包的钱就是多花的钱。不经意的一个问题,却激发了学生的思维。
  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认识,才能在教学实践中让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之情,探讨知识的源泉,自觉开发知识的宝藏。
  参考书目: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问题解决与数学教育》 作者:郑毓信 江苏教育出版社
  [3]《现代数学思想讲话》 作者:张奠宙 江苏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