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激发兴趣——课堂教学“轻负担,高质量”的金钥匙
【作者】 曾忠丽
【机构】 贵州省望谟县王母街道第二小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和发展,广大的教育工作者面临的课题也越来越多。课堂教学的研究在众多的课题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影响着我们教育教学的质量。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激发学习兴趣就要注意方式方法?。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求知的內动力,它能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从而去探求知识,追求真理,走向成功。下面对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谈些浅见。【关键词】兴趣;效率;乐学;和谐;激励
【正文】
素质教育要求,课堂教学要“轻负担,高质量”。那么如何减轻学生心理和课业负担,还必须提高教学质量呢?我认为激发兴趣是打开这把锁的“金钥匙”。
兴趣是一种心理品质和心理发展,是学生成功的内在起点和学生个性完善发展的组成部分。兴趣能唤起学生对学习,对知识的爱,能唤起学生的自觉性。要使学生乐于学习,教师要努力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要把课上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生动有趣,因为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学习内在动力、智慧、潜能的充分发挥,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只有学生乐学,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用电教手段激发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形象。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而现代电教手段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变单一表现手法为多种表现手法。
鲜明的色彩,逼真的外形,连续的动作,极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每当打出幻灯,播放录相,录音机时,孩子们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了,新奇精彩的画面令学生惊叹不已,优美的乐曲让学生入情入境。
例如:《桂林山水》是一篇很优秀的描写文,通过描写桂林山水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感。学生没有到过桂林,就文章中的语言文字也难以打动学生的心,对作者描绘的景物抒发的感情理解不透。如果一放录音相片,优美画面展现在面前,再加上录音机深情的配乐,学生回完全陶醉于桂林山水美丽的画卷,真会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之感,他们的热爱自豪之感便油然而生,这也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轻松完成教学任务,提高了教学质量。
再如在低年级教学识字时,传统的教学手段,一般一节课可教6—8个生字,而利用了电教手段,则可达到12—14个生字,效率提高了,因为电教手段可以使新授课时间缩短,练习时间大增,练习形式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新课时幻灯出现的象形子的“象形”,能帮助记忆,也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尤其对低年级学生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画面,有利于他们识记。
二、巧设巧引激发兴趣
语文教师要能够运用富有艺术魅力的教学语言,通过绘声绘色的描绘,精辟透彻的分析,具体准确有刻画,使学生身临其境,倍受感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讲《千里长街送总理》时,学生对于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场景很难入境,更难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了,本课的教学任务,就是要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所以教师必须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与作者有同样的情感,紧紧把握沉痛悼念的感情基调。我用低沉的语调说:“1976年1月8日,一颗巨星在祖国上空陨落了,一颗伟大的心停止了跳动,1976年1月11日下午,首都百万群众自发云集在十里长街上,在一片泪雨与哀哭中向缓缓而去的总理灵车沉痛告别,直到今天,十里长街送总理感人的情景依然清晰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教师满怀哀痛之情的引入,渲染低沉抑郁的气氛,这样学生一开始上课,神情就很专注,很有兴趣与老师交流,感受到老师情感脉搏。在回答问题中学生也带着崇敬,爱戴之情。这六准确地感受到文章的写作基调,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突破了难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不是很呆板接受而是主动积极地获取。
教师还可以采用绘画这一手段激发兴趣。例如:教古诗《幕江吟》,诗中描写深秋时节从日落到夜晚江上的景色,表现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教师可针对诗中景色美这一特点,先展示蔚蓝天空,水平如静,岸边柳树倒垂,池里荷花开得正艳的背景图,再画上日落的太阳,水面一半红一半绿,在荷叶上画晶莹透明的露珠。构成了一幅形色兼备的风景图。就这样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脑海里浮现一幅美丽的图画,进入了诗人描绘意境之中得到了美的熏陶。从而完成了教学任务。
学生不用死记古诗,硬背诗意及中心,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提高了教学质量。
另外,教师可抓关键的情节,故事的梗概,课文题目等巧设巧引,激发兴趣。
三、课内活动激发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思想性,趣味性强,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题材,知识点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兴趣。如讲《奴隶英雄》一课,因为这是一部优秀的剧本,文章情节感人,所以可让学生表演,加深对剧本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好地分析剧本中的人物,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再比如讲《镜泊湖奇观》时,让学生“我是导游”带领“游客”乘着这班“旅游快车”去观赏幻灯上或录相中的美丽景色,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理解课文,完成教学任务,还能培养学生听说的能力。
课内增加适当的游戏内容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里学习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游戏最适合于低年级教学,因为游戏是低年级学生的精神食粮,它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手脑口眼耳齐动,使学生易获得知识,开发智力。如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可采用讲故事,猜谜语,找朋友,另外,教师可充分利用课中操,激发学生的兴趣,消除学生的疲劳,巩固课上所学的知识,一举两得。
四、引向课外激发兴趣
课堂教学受空间,时间的限制,有些教学内容在课内教学效果不及课外进行,让学生走出教室,首先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再加上实际操作呀,观察实物呀,听别人讲解呀,兴趣就更浓了。尤其在作文教学中如描写一景物,让学生到室外指导他们观察,就比在教室内让他们自己想象好多了。再如指导学生写《国旗在我心中》时,如果组织学生去天安门参加一次升国旗仪式,就会把他们对国旗的崇敬之情写出来。如写《参观×××》,带领学生参观一下,经过实地考查,别人的讲解,就不难写出这篇作文。从课内走向课外,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提高了教学质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国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乐知就是对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是学习入门的向导,是最好的教师,是成材的必由之路。我们教师要想实施素质教育,要想课堂教学中“轻负担,高质量”,我们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它是课堂教学中“轻负担,高质量”的金钥匙。
参考文献:
[1]李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3]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5]黄书光等著《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素质教育要求,课堂教学要“轻负担,高质量”。那么如何减轻学生心理和课业负担,还必须提高教学质量呢?我认为激发兴趣是打开这把锁的“金钥匙”。
兴趣是一种心理品质和心理发展,是学生成功的内在起点和学生个性完善发展的组成部分。兴趣能唤起学生对学习,对知识的爱,能唤起学生的自觉性。要使学生乐于学习,教师要努力创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要把课上得有滋有味,有声有色生动有趣,因为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学习内在动力、智慧、潜能的充分发挥,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只有学生乐学,才能提高教学效率。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用电教手段激发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形象。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而现代电教手段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变单一表现手法为多种表现手法。
鲜明的色彩,逼真的外形,连续的动作,极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每当打出幻灯,播放录相,录音机时,孩子们的注意力马上被吸引了,新奇精彩的画面令学生惊叹不已,优美的乐曲让学生入情入境。
例如:《桂林山水》是一篇很优秀的描写文,通过描写桂林山水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感。学生没有到过桂林,就文章中的语言文字也难以打动学生的心,对作者描绘的景物抒发的感情理解不透。如果一放录音相片,优美画面展现在面前,再加上录音机深情的配乐,学生回完全陶醉于桂林山水美丽的画卷,真会有“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之感,他们的热爱自豪之感便油然而生,这也突破了教学重点难点,轻松完成教学任务,提高了教学质量。
再如在低年级教学识字时,传统的教学手段,一般一节课可教6—8个生字,而利用了电教手段,则可达到12—14个生字,效率提高了,因为电教手段可以使新授课时间缩短,练习时间大增,练习形式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讲授新课时幻灯出现的象形子的“象形”,能帮助记忆,也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尤其对低年级学生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画面,有利于他们识记。
二、巧设巧引激发兴趣
语文教师要能够运用富有艺术魅力的教学语言,通过绘声绘色的描绘,精辟透彻的分析,具体准确有刻画,使学生身临其境,倍受感染,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讲《千里长街送总理》时,学生对于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场景很难入境,更难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了,本课的教学任务,就是要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所以教师必须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他们与作者有同样的情感,紧紧把握沉痛悼念的感情基调。我用低沉的语调说:“1976年1月8日,一颗巨星在祖国上空陨落了,一颗伟大的心停止了跳动,1976年1月11日下午,首都百万群众自发云集在十里长街上,在一片泪雨与哀哭中向缓缓而去的总理灵车沉痛告别,直到今天,十里长街送总理感人的情景依然清晰地留在人们的记忆里……”教师满怀哀痛之情的引入,渲染低沉抑郁的气氛,这样学生一开始上课,神情就很专注,很有兴趣与老师交流,感受到老师情感脉搏。在回答问题中学生也带着崇敬,爱戴之情。这六准确地感受到文章的写作基调,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突破了难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不是很呆板接受而是主动积极地获取。
教师还可以采用绘画这一手段激发兴趣。例如:教古诗《幕江吟》,诗中描写深秋时节从日落到夜晚江上的景色,表现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教师可针对诗中景色美这一特点,先展示蔚蓝天空,水平如静,岸边柳树倒垂,池里荷花开得正艳的背景图,再画上日落的太阳,水面一半红一半绿,在荷叶上画晶莹透明的露珠。构成了一幅形色兼备的风景图。就这样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脑海里浮现一幅美丽的图画,进入了诗人描绘意境之中得到了美的熏陶。从而完成了教学任务。
学生不用死记古诗,硬背诗意及中心,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提高了教学质量。
另外,教师可抓关键的情节,故事的梗概,课文题目等巧设巧引,激发兴趣。
三、课内活动激发兴趣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思想性,趣味性强,教师根据教材内容题材,知识点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兴趣。如讲《奴隶英雄》一课,因为这是一部优秀的剧本,文章情节感人,所以可让学生表演,加深对剧本的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好地分析剧本中的人物,培养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再比如讲《镜泊湖奇观》时,让学生“我是导游”带领“游客”乘着这班“旅游快车”去观赏幻灯上或录相中的美丽景色,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深入理解课文,完成教学任务,还能培养学生听说的能力。
课内增加适当的游戏内容可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里学习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游戏最适合于低年级教学,因为游戏是低年级学生的精神食粮,它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手脑口眼耳齐动,使学生易获得知识,开发智力。如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可采用讲故事,猜谜语,找朋友,另外,教师可充分利用课中操,激发学生的兴趣,消除学生的疲劳,巩固课上所学的知识,一举两得。
四、引向课外激发兴趣
课堂教学受空间,时间的限制,有些教学内容在课内教学效果不及课外进行,让学生走出教室,首先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再加上实际操作呀,观察实物呀,听别人讲解呀,兴趣就更浓了。尤其在作文教学中如描写一景物,让学生到室外指导他们观察,就比在教室内让他们自己想象好多了。再如指导学生写《国旗在我心中》时,如果组织学生去天安门参加一次升国旗仪式,就会把他们对国旗的崇敬之情写出来。如写《参观×××》,带领学生参观一下,经过实地考查,别人的讲解,就不难写出这篇作文。从课内走向课外,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还提高了教学质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国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乐知就是对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是学习入门的向导,是最好的教师,是成材的必由之路。我们教师要想实施素质教育,要想课堂教学中“轻负担,高质量”,我们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因为它是课堂教学中“轻负担,高质量”的金钥匙。
参考文献:
[1]李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
[3]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叶澜等著《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5]黄书光等著《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文化使命》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