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
【作者】 吾尔娜
【机构】 新疆伊犁州昭苏县夏特柯尔柯孜民族乡中学
【摘要】教学作为人类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思想与方法几乎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教学的语言也日益成为人们交流的科学语言。世界各国的课程标准都提出了教学交流方面的教学要求,我国新的《教学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这方面的要求。【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数学;数学交流;培养
【正文】
注重数学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已经成为当今数学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只有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才能有序地展开数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让互动成为实质,让活动得以落实。因此,提高初中数学课堂合作交流有效性已经是迫在眉睫。
一、注重教学语言训练
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能说会讲”,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掌握好数学交流的工具。数学教学中的交流,既有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也有学生与社会的交流。教师特别重视为学生创设交流的情境,提供“数学对话”的机会,鼓励学生用耳、用口、用眼、用手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接受他人的思想。因而,在教学中往往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内交流和全班交流活动。也鼓励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与家长、与朋友交流学习数学的感受,交流对数学的态度。
二、创设数学交流的环境
设置合作交流小组,为学生提供了合适的交流环境,形成宽松的交流氛围,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提供了交流的可能;定期开展数学活动,给学生提供数学交流的舞台。为发现数学特长生提供机会,同时也可以提高其他同学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数学课外活动可以是“数学小故事”、“趣味数学问题”,也可以是各种数学讲座、一些数学小竞赛,还可以是一些研究性课题,让学生走出校门,到生产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应用数学,去进行数学交流。通过这些做法,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学习数学的兴趣也高涨起来,数学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同时对课堂教学也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加强听说读写训练、注重教学语言训练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因此,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能说会讲”,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掌握好数学交流的工具。口语训练的层次:说正确,说完整,符合逻辑地说,说得简练以及尽量说得有风趣。例如讲等腰三角形性质时可用“三线合一”来概括;讲圆心角、圆周角时可用一个圆中“等弧对等角”来理解;讲抛物线平移时,“左加右减”可以较好的解决问题。描述、探索、调查、倾听、阅读和书写是交流的技能。数学教学中的交流,既有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也有学生与社会的交流。教师特别重视为学生创设交流的情境,提供“数学对话”的机会,鼓励学生用耳、用口、用眼、用手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接受他人的思想。因而,在教学中往往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内交流和全班交流活动。这样,教师就可以及时地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做出有根据的教学决策,同时也促进了学生间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交流。
四、“人机交流”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
新课标指出:“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而且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利用计算机虚拟技术可以节省学生大量时间,突破空间的限制,如三角形稳定性教学中,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出收集到的图片,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虚拟数学模型,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人机交流”的最大作用在于学生是在很轻松的学习环境中进行交流与学习,并且可以对一些模糊不清的结论进行验证。
五、丰富课外知识,在应用和探索数学问题中加强数学交流
1、通过写数学周记或数学小论文,提高学生书面交流能力
在课后学习中给学生创造写数学的机会,来提高学生进行书面数学交流的能力。我们的做法是每周布置一篇数学周记或是数学小论文,要求学生写出有关教材某章节的总结,或是某道题的解题分析、解题体会,还可能是学习数学的一些感受,对某些解题方法的总结等等,具体内容由学生自行决定。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可与同小组成员进行探讨,完成后先在小组中进行交流,然后再作修改,再参加全班的交流。通过这些做法,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学习数学的兴趣也高涨起来,数学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同时对课堂教学也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2、定期开展数学活动课,给学生提供数学交流的舞台
课外定期开展数学活动,可以给具有较强数学能力的同学一个表现的舞台,为发现数学特长生提供机会,同时也可以提高其他同学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数学课外活动可以是“数学小故事”、“趣味数学问题”,也可以是各种数学讲座、一些数学小竞赛,还可以是一些研究性课题,让学生走出校门,到生产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应用数学,去进行数学交流。值得注意的是,无论采用那种形式,都应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协作,教师的作用只是给学生搭好台,真正唱戏的仍是学生。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树立平等互助的师生、生生的关系,要充分确信学生的能力,把自己的地位下放到学生的水平线上,这样才能使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思维成果,师生共同研讨、交流,在平等的氛围中增进是生、生生的交流情感。让我们乘着《新课程标准》的东风,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数学的交流能力。
注重数学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已经成为当今数学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只有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才能有序地展开数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让互动成为实质,让活动得以落实。因此,提高初中数学课堂合作交流有效性已经是迫在眉睫。
一、注重教学语言训练
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能说会讲”,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掌握好数学交流的工具。数学教学中的交流,既有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也有学生与社会的交流。教师特别重视为学生创设交流的情境,提供“数学对话”的机会,鼓励学生用耳、用口、用眼、用手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接受他人的思想。因而,在教学中往往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内交流和全班交流活动。也鼓励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与家长、与朋友交流学习数学的感受,交流对数学的态度。
二、创设数学交流的环境
设置合作交流小组,为学生提供了合适的交流环境,形成宽松的交流氛围,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提供了交流的可能;定期开展数学活动,给学生提供数学交流的舞台。为发现数学特长生提供机会,同时也可以提高其他同学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数学课外活动可以是“数学小故事”、“趣味数学问题”,也可以是各种数学讲座、一些数学小竞赛,还可以是一些研究性课题,让学生走出校门,到生产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应用数学,去进行数学交流。通过这些做法,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学习数学的兴趣也高涨起来,数学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同时对课堂教学也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加强听说读写训练、注重教学语言训练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因此,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培养学生“能说会讲”,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掌握好数学交流的工具。口语训练的层次:说正确,说完整,符合逻辑地说,说得简练以及尽量说得有风趣。例如讲等腰三角形性质时可用“三线合一”来概括;讲圆心角、圆周角时可用一个圆中“等弧对等角”来理解;讲抛物线平移时,“左加右减”可以较好的解决问题。描述、探索、调查、倾听、阅读和书写是交流的技能。数学教学中的交流,既有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学生与学生的交流,也有学生与社会的交流。教师特别重视为学生创设交流的情境,提供“数学对话”的机会,鼓励学生用耳、用口、用眼、用手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接受他人的思想。因而,在教学中往往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内交流和全班交流活动。这样,教师就可以及时地获得教学反馈信息,做出有根据的教学决策,同时也促进了学生间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交流。
四、“人机交流”提高学习数学的效率
新课标指出:“要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而且要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利用计算机虚拟技术可以节省学生大量时间,突破空间的限制,如三角形稳定性教学中,可以用多媒体展示出收集到的图片,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虚拟数学模型,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人机交流”的最大作用在于学生是在很轻松的学习环境中进行交流与学习,并且可以对一些模糊不清的结论进行验证。
五、丰富课外知识,在应用和探索数学问题中加强数学交流
1、通过写数学周记或数学小论文,提高学生书面交流能力
在课后学习中给学生创造写数学的机会,来提高学生进行书面数学交流的能力。我们的做法是每周布置一篇数学周记或是数学小论文,要求学生写出有关教材某章节的总结,或是某道题的解题分析、解题体会,还可能是学习数学的一些感受,对某些解题方法的总结等等,具体内容由学生自行决定。在学生写作过程中可与同小组成员进行探讨,完成后先在小组中进行交流,然后再作修改,再参加全班的交流。通过这些做法,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学习数学的兴趣也高涨起来,数学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同时对课堂教学也起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2、定期开展数学活动课,给学生提供数学交流的舞台
课外定期开展数学活动,可以给具有较强数学能力的同学一个表现的舞台,为发现数学特长生提供机会,同时也可以提高其他同学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数学课外活动可以是“数学小故事”、“趣味数学问题”,也可以是各种数学讲座、一些数学小竞赛,还可以是一些研究性课题,让学生走出校门,到生产生活中去寻找数学,应用数学,去进行数学交流。值得注意的是,无论采用那种形式,都应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协作,教师的作用只是给学生搭好台,真正唱戏的仍是学生。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树立平等互助的师生、生生的关系,要充分确信学生的能力,把自己的地位下放到学生的水平线上,这样才能使学生充分展现自己的思维成果,师生共同研讨、交流,在平等的氛围中增进是生、生生的交流情感。让我们乘着《新课程标准》的东风,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数学的交流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