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如何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

【作者】 刘 朋

【机构】 山东省华侨中学

【摘要】众所周知,高中语文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科知识教育和德育教育相结合,这就对语文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师,要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进行课堂创新,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 高中思想政治 教学效果 提高
【正文】

      高中语文教学如何去追求实现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从教学目标,教学活动,组织教学,有效推进四个方面,结合自身日常教学的体会,对高中语文教学有效性的规律和实践提出一些思考。强调有效教学标准关键是一定的教学手段和形式,要服从于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在选择主要教学行为时,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尽可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最大化。

      众所周知,高中语文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学科知识教育和德育教育相结合,这就对语文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获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进行课堂创新,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和发展,语文教学还存在一些貌合神离的现象,貌似实施了新课标,其实没有实效性。选择教学内容按部就班,基本按照教材内容进行,一些写出来的“教学目的”缺乏对学生的实际研究,杂而繁,备学生不够,教学过程多形式化。但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探究和实践如火如荼,可以说是群雄逐鹿。做为一线的高中语文老师希望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更希望在平时的教学和交流中有一套科学地对高中语文有效教学评价标准。

      一、 教学活动有效设计

      语文是香气扑鼻的绿茶,让人神清气爽;语文是浪花飞溅的大河,让人心潮澎湃;语文是神态悠闲的白云,让人浮想联翩。多么美妙的比喻,语文课堂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必须设计营造出一个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我们经常感到同样一篇课文,两个人两种不同的上法,效果反差很大。教材是固定的,教材的服务对象是人,教师要从学生乐意接受的角度“备学生”,要让学生有兴趣去用教材。陶行知先生说:“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付精神去做事体。”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因为有效的课堂教学既需要课堂预设,更需要课堂生成。教师既需要课堂预设来为学生营造学习的场景和氛围,把握课堂的节奏和效率,同时也需要课堂中的生成来激发学生的创造,为课堂注入生命的活力。教师要根据课堂的生成实际,不断调整,展开教学。特别是学生学习发生困难时,教师必须进行教学诊断,敢于调整,敢于引导,敢于追问,敢于讲解。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引向深入,保障课堂的教学效率。那么语文教学少、慢、费、差的现象在我们有效教学大目标的指引下,从设计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积极性的角度就会变得多、快、好、省的良性循环。从经常性的语文教案看,大都写有一堂课的目标,如一堂《蜀道难》的教学目标:①了解作者生平及创作。②了解七言诗、乐府诗、歌行题等文体常识。③领会诗歌的艺术风格、表现手法,提高诗歌欣赏能力。④掌握相关的语言知识,背诵全诗。⑤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教学活动要有效的设计要注意几个方面,一是自主性原则,就是尊重学生的自主权,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愿地选择参加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活动,一般说来,只要引导得法,学生参加学习活动的积极性会很高,也会更多地体会到独立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乐趣,有利于唤起学习语文的兴趣。二是实践性原则,一切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实践活动,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只有通过实践训练,在活动中获得。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和空间中,读一读,写一写,说一说,想一想甚至演一演,辩一辩等只要有设计,给予时间,放开手,相信学生,那么学生语文能力才会在长时间实践中得到有效的提高。三是合作性原则,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少则二个人,多则一个小组,有效的合作学习可以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学习过程,让学生在合作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促进学生间的各种交流,语言、情感、能力,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尊重、宽容等良好品质,同时好的合作学习还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当然,要进行有效的合作学习,达到良好的合作效果,学生小组分工各自的职责一定要清楚,这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坚持了“自主性”、“实践性”、“合作性”的原则从而使学生的学习能力、语文素养得到全面提高。在营造良好的学习活动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也使教学活动富有实效。 

      二、灵活有效组织教学

      教学设计后的实施不是贯彻计划,而是要根据课堂情景灵活有效组织教学,也就是要有所调整。导致调整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班上学生的反应。研究表明,教案过于详尽的教师在上课时对学生的反应反倒不敏感,较少鼓励学生谈自己的看法和进行讨论。相比准备计划简略的教师所教的学生,准备计划详尽的教师所教的学生在学习态度上的表现要差些。这就说明,如果教师不随机应变,过于详尽的教案就有可能起副作用。教案毕竟是带有主观性的设计蓝图,实施时的灵活性非常重要。比如设计中要求“背诵全诗”,如果不能背诵呢?有些同学可能读还是个问题,因此能否提出一个准背诵的要求,并根据具体情况和不同层次的同学不同的要求。那些过于具体、过于详尽的设计就是没有必要的。其实有时一次特别的作业布置、一句精彩的总结、一种情景的遐想、一项思考的意犹未尽等,都可以为课堂画上点睛之笔,甚至给学生留下终身的印象。有效的课堂教学既需要课堂预设,更需要课堂生成。教师的课堂设计不是楼房设计图纸,只建一幢楼房,而是要调动全体学生搭建各种各样的楼房,需要在课堂中为学生营造学习的场景和氛围,把握课堂的节奏和效率,同时也需要课堂的生成来激发学生的创造,为课堂注入生命的活力。因此,教师在课前对课堂的设计往往是精心准备的线条勾勒,用框架式备课引领课堂大的走向,但同时又给学生预留足够的创造空间,教师要根据课堂的生成实际,不断调整,展开教学。特别是学生学习发生困难时,教师必须进行教学诊断,敢于调整,敢于引导,敢于追问,敢于讲解,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引向深入。如学习《陈情表》这课,本文是一篇非常好的语文德育渗透篇,“孝”是文章的思想核心,如何体会作者真挚的感情就要深入到字里行间。那么教师在引导学生领会这个学习重点时不是只用“归纳”,而要创设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情境,把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同学们日常生活中和“孝”有关的经历应该处处可现,可以鼓励学生讲诉亲历,结合实践,独立思考,讨论交流。不把“结论”直接抛给学生,而是通过展示和分析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思维过程、改变现实的创造过程等活动,启发、引领学生向结论靠近,最后用精用精炼的语言或测试提升学习效果。其实如果能在教学活动中激发起新的问题,那将是最精彩的课堂,因为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

      三、有效推进教学过程

       教师要有很强的问题和矛盾制造意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个问题,及时抓住课堂上不同意见和观点的表达,通过和学生的相互交谈与问答推动学习的进程,这里教师的经验和艺术能力是关键,所以平时多储备些“盐”是必要的。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大多是文学性和思想性较强的文章,而对文学的理解是要形象思维,是要一定的形象想象力。小说也好,诗歌也罢,得要引导学生用想象去填补作者所勾勒或暗示的空间对作品进行再创造,教师的激情是不可少的,《梦游天姥吟留别》的飘逸与豪迈,《与妻书》的崇高与豪情,《归园田居》的恬淡与清幽,老师都要随着课文、随着学生去组织。我们很难想象一节沉闷的语文课会有多大的收效,会有多少学生喜欢语文,如果没有几个学生有兴趣又谈何保障课堂的教学效率。

      总之,有效推进教学从根本上讲是一个教师教学行为的选择,一般说来,教师在课堂里发生的行为按功能划分主要有两个方面:管理行为与教学行为。课堂管理行为是为教学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和确保单位时间的效益;而课堂教学行为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指向目标和内容的,事先可以作好准备的行为,这种行为称之为主要教学行为;而另一种行为直接指向具体的学生和教学情景,许多时候都是难以预料的偶发事件,因而事先很难或根本不可能作好准备,这种行为称之为辅助教学行为。主要教学行为和辅助教学行为要有机结合,设计自己个性化的教学,创造独特的教学风格。课堂教学行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体,在选择主要教学行为时,教师应该根据自己和班级的特点,尽可能地发挥自身的优势,弥补自己的不足。  

参考文献 
1]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
2] 封燕霞.浅谈高中语文的教学艺术,当代教育论坛[J.2005,4. 
3] 毛万金.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效果,甘肃教育[J.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