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初高中语文对接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 刘建伟 李 盈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柳林中学
【正文】 我们学校地处鄂西北,现在的农村家长也很重视孩子受教育的程度,因此,初中毕业后的学生多半都上了高中,成绩好的都上了一中,进到我们学校的,学生情况就复杂得多了。我校在全市高中新生录取中录取线较低,性格和表现特殊的学生在我校占有较大的比例,“问题生”、“后进生”、“学困生”、“欠发展学生”、“偏科生”的现象很严重,学生流失率高,学习兴趣不浓,学生学习习惯差,学校学习风气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我校的发展。尤其是在当前,初中和高中都在进行新一轮课改的大形势下,对此,我们高中更应该主动“对接”初中课改,使初中毕业升入普通高中的农村学生得到一个适合他们发展的,适合他们学习和生活的育人环境。
一、初中高中学习学生生理与心理的不同导致的对接问题
高中是青年学生学习生涯面临的一个最关键的考验,不论是学生主观方面,还是客观环境和承担的学习任务,较之初中阶段都有很大的变化,能适应的学生则学得快乐、轻装前进,否则处处被动、非常吃力。作为高中,要积极研究和进一步加强初高中衔接,帮助学生过好初高中的衔接关。它的重要性从两个方面可以看出来:学生能否顺利地完成角色转变,从初中过渡到高中,继而顺利完成人生中最严肃、最关键的一次次考试;教师能否高质量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中学阶段的学习任务,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进而全面提高高中出口质量。
初中学校只注重学生由童年转为青少年后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养成,关注的是学生少年时期的心理、智育、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而到了高中,学生由15岁成长到18岁的成人,这个过渡时期是以青年人成分居多而被外人看待,学生就要形成和达到青年人的道德水准、心理成熟度、知识储蓄、智慧和能力,而大部分学生还停留在初中,是没有达到这个要求的。初中学生的思维水平较高中生低,且定式思维多,抽象思维少,可变性不强。学习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等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高中学生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接受、理解,也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完善。所以,学生要适应由初中的“记忆→再现→简单模仿”向高中的“记忆→模仿→再现→质疑→创新”逐步转变,这个转变离不开老师的帮助与指导。部分学生在初中的学习相当轻松,应付考试靠考前的短期突击,进入高中后因为学习不踏实而无法适应。学生在进入高中后,高一是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一年。在高一如果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正确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会受到影响,学生会感觉到自己付出了很多,成绩却不如意,或者跟以前的付出一样,成绩却比以前差多了。
二、初中高中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对接对策
我们首先从初中进入高中这一普遍的客观事实出发,结合我校作为二类高中进来的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基础薄弱,学习方式、生活习惯、思维品质、心理成熟度、智育发展程度、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实际情况,研究、查找学生产生这一系列困境的具体原因,根据这些原因,对这些原因进行分类,然后制定相应的措施,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包括告诫老师,联系学生家庭及亲友,制定出详细的应对方案,帮助学生预防和减少由这些原因导致的高中生活和学习无法适应因而对三年的高中生活感到厌烦或对高中学习感到恐惧,由些而产生的失败的高考结局。帮助那些已经有了这些问题的学生,都会他们怎样面对当面的窘境,为他们提高必要的心理疏导,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对策,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矫正其不当行为,使他们尽快地从各方面的被动和“落后”中走出来尽快适应充实紧张而又充满兴奋与挑战的高中学习生活。为过渡时期的高中生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生活环境、学习环境、思维模式,促进“对接”时期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他们走好将来的人生之路打好基础,落实素质教育目标,
其次从我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总结近五年的经验,联系各学校交流相关数据和实践材料,从高中学生自身研究做起,在他们身上找出学生阶段性成长的过渡期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造成这些问题和现象出现的原因,找出走出困境的方法,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措施,让学生们能够高高兴兴地、踏踏实实地走上三年充实而丰富的高中生活,为他们的人生开创出一个平坦而开阔的康庒大道。
再者从高一新生招生工作的一系列活动开始,从招生宣传、新生报名到校、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军训、高一新生班会、学习方法交流课、教师教学方法调查报告、心理辅导课、寝室文化、政教会议、收交管制刀具、禁手机、研究性学习的分组与合作、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秋季运动会等等以及联系我校编写校本教材的实际要求来多方面、多层次地研究、探索高中新生“对接”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现象和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三、初中高中学生管理与学习对接方法
首先通过新生的报到册对学生来源地、学生成绩段、学生家庭组成进行分析分类,通过班主任了解和班务活动了解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对经济困难学生实行国家的补助政策,同时了解对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学生的性格及其家庭和成长过程,查找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对问题和原因进行分类,看是学习方面、性格方面、习惯方面、身体或生理方面,亦或是心理方面的。
其次,制定相应的规定,并组织各种相应的活动来消除消极方面产生的土壤和环境,培养积极方面的情绪,比如开展心理辅导课,请校外的专业人士来学校开专题讲座,培养爱国情操、集体观念、团结思想、合作意识;学习方面就更多了,与初中教师同上一篇课文,看看高中教师和初中教师的着眼点和关注点都有哪些不同,交流学习心得,学习成绩的高低不是关注的重点,我们关注的是学习之外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学习”的内容,而正是这些方面制约和影响着高中生的学习和生活。成绩不分高低,每个人只要能做到自觉自愿就是我们的目标。
同时,参考以往几年的教训和经验总结,横向联系全十堰市多所高中的数据和材料,通过比较和归纳,与其他兄弟学校交流对这一课题的看法和做法,不断的增补和修正我们的研究材料,力争使本课题的研究贴近实际,起到实效,并能为后来的人起来好的借鉴作用。
一、初中高中学习学生生理与心理的不同导致的对接问题
高中是青年学生学习生涯面临的一个最关键的考验,不论是学生主观方面,还是客观环境和承担的学习任务,较之初中阶段都有很大的变化,能适应的学生则学得快乐、轻装前进,否则处处被动、非常吃力。作为高中,要积极研究和进一步加强初高中衔接,帮助学生过好初高中的衔接关。它的重要性从两个方面可以看出来:学生能否顺利地完成角色转变,从初中过渡到高中,继而顺利完成人生中最严肃、最关键的一次次考试;教师能否高质量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中学阶段的学习任务,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进而全面提高高中出口质量。
初中学校只注重学生由童年转为青少年后的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养成,关注的是学生少年时期的心理、智育、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而到了高中,学生由15岁成长到18岁的成人,这个过渡时期是以青年人成分居多而被外人看待,学生就要形成和达到青年人的道德水准、心理成熟度、知识储蓄、智慧和能力,而大部分学生还停留在初中,是没有达到这个要求的。初中学生的思维水平较高中生低,且定式思维多,抽象思维少,可变性不强。学习的方法主要是记忆→重现→简单模仿等较为机械、死板的方法。高中学生既注重基础知识的接受、理解,也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完善。所以,学生要适应由初中的“记忆→再现→简单模仿”向高中的“记忆→模仿→再现→质疑→创新”逐步转变,这个转变离不开老师的帮助与指导。部分学生在初中的学习相当轻松,应付考试靠考前的短期突击,进入高中后因为学习不踏实而无法适应。学生在进入高中后,高一是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一年。在高一如果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正确的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会受到影响,学生会感觉到自己付出了很多,成绩却不如意,或者跟以前的付出一样,成绩却比以前差多了。
二、初中高中学习方式的转变和对接对策
我们首先从初中进入高中这一普遍的客观事实出发,结合我校作为二类高中进来的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基础薄弱,学习方式、生活习惯、思维品质、心理成熟度、智育发展程度、生活自理能力等方面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和实际情况,研究、查找学生产生这一系列困境的具体原因,根据这些原因,对这些原因进行分类,然后制定相应的措施,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包括告诫老师,联系学生家庭及亲友,制定出详细的应对方案,帮助学生预防和减少由这些原因导致的高中生活和学习无法适应因而对三年的高中生活感到厌烦或对高中学习感到恐惧,由些而产生的失败的高考结局。帮助那些已经有了这些问题的学生,都会他们怎样面对当面的窘境,为他们提高必要的心理疏导,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对策,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矫正其不当行为,使他们尽快地从各方面的被动和“落后”中走出来尽快适应充实紧张而又充满兴奋与挑战的高中学习生活。为过渡时期的高中生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生活环境、学习环境、思维模式,促进“对接”时期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他们走好将来的人生之路打好基础,落实素质教育目标,
其次从我校的实际情况出发,总结近五年的经验,联系各学校交流相关数据和实践材料,从高中学生自身研究做起,在他们身上找出学生阶段性成长的过渡期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造成这些问题和现象出现的原因,找出走出困境的方法,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措施,让学生们能够高高兴兴地、踏踏实实地走上三年充实而丰富的高中生活,为他们的人生开创出一个平坦而开阔的康庒大道。
再者从高一新生招生工作的一系列活动开始,从招生宣传、新生报名到校、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军训、高一新生班会、学习方法交流课、教师教学方法调查报告、心理辅导课、寝室文化、政教会议、收交管制刀具、禁手机、研究性学习的分组与合作、社会实践、社区服务、秋季运动会等等以及联系我校编写校本教材的实际要求来多方面、多层次地研究、探索高中新生“对接”过程中出现的种种现象和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三、初中高中学生管理与学习对接方法
首先通过新生的报到册对学生来源地、学生成绩段、学生家庭组成进行分析分类,通过班主任了解和班务活动了解学生家庭的经济状况,对经济困难学生实行国家的补助政策,同时了解对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学生的性格及其家庭和成长过程,查找出现问题的原因,并对问题和原因进行分类,看是学习方面、性格方面、习惯方面、身体或生理方面,亦或是心理方面的。
其次,制定相应的规定,并组织各种相应的活动来消除消极方面产生的土壤和环境,培养积极方面的情绪,比如开展心理辅导课,请校外的专业人士来学校开专题讲座,培养爱国情操、集体观念、团结思想、合作意识;学习方面就更多了,与初中教师同上一篇课文,看看高中教师和初中教师的着眼点和关注点都有哪些不同,交流学习心得,学习成绩的高低不是关注的重点,我们关注的是学习之外与学习密切相关的“非学习”的内容,而正是这些方面制约和影响着高中生的学习和生活。成绩不分高低,每个人只要能做到自觉自愿就是我们的目标。
同时,参考以往几年的教训和经验总结,横向联系全十堰市多所高中的数据和材料,通过比较和归纳,与其他兄弟学校交流对这一课题的看法和做法,不断的增补和修正我们的研究材料,力争使本课题的研究贴近实际,起到实效,并能为后来的人起来好的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