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艺术
【作者】 惠兴格
【机构】 云南省西畴县第一中学
【摘要】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平台,是知识与灵魂传送的纽带,也是师生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游乐园。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知识的获取过程中,注重物理实验教学,认真观察,学会分析判断,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高智力,增强素质。【关键词】高中物理;巧导;激思启智;妙问;高效
【正文】
教学的艺术在于“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和发展学生”;在于从“教中心”走向“学中心”。课堂上,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是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力量源泉。其宗旨是“以生命影响生命,用智慧点燃智慧。”
一、激情激趣,引人入胜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育者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够透彻地、迅速地、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教学的技巧和艺术要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并不断追求真理,并带着强烈的渴望去探索、认识世界,所以教学过程必须遵循这一真理,要精心设计教学,以启迪学生的心灵,点燃其智慧的火花,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一种乐趣,是一种需要。物理课堂教学的艺术,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引入,是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恰当的新课导入,既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扣住学生心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发学生智力,活跃学生思维,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艺术导入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既是新课的开始,又是课堂主体与教师相互配合的起点,是整堂课的关键所在,影响着所有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所教学生的实际,我们可以以“情”入境,以“疑”入境,以“趣”入境,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对主题的高度注意,吸引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
在高中物理新课导入中,需要严格遵循导入原则,紧紧围绕“切、激、精、活”四个字。做到导入的“切”题、“激”趣、“精”炼、灵“活”。
导入要有启发性、针对性、新颖性、趣味性、简洁性。可以实验导入,可以设疑导入,可以温故知新导入,可以解题导入,可以故事导入,可以情境导入,可以多媒体导入,可以悬念导入,可以开门见山、直接导入,可以辩论导入,类比导入等等。
例如:我在组织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因为学生已知由于重力的作用,手中的铅球在放手后会竖直下落,并看到从同一高度下落的篮球与铅球快慢不同(可以当堂演示)。这时,我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铅球和篮球下落的快慢不同?”学生必然回答:“因为铅球比篮球重。”我又问:“那么,将铅球和篮球绑在一起下落,又会怎么样呢?”此时会有学生说,它们下落快慢介于铅球与篮球之间;而也会有学生说,它们下落的快慢比铅球与篮球任何一个单独下落都要快,原因是重量更大。我再问:“到底怎么样?”此时,几乎全体学生都哑口无言,不知所措,进入了积极的思维状态。在学生左右为难时,我说:“错,物体越重下落越快”是个错误的认识。这种循序渐进的问题导入,既活跃了思维,激发了兴趣,又培养了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物理新课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我们一定要灵活,再灵活。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二、激疑导学,促思启智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思、有究,才有所得。设疑问难,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动机、增强学生求知欲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捷径。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如果说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开发学生的智力,让他们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充满智慧,那么,启发学生的思维则是高效物理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提倡启发诱导的教学方式,几乎是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共同的教学主张,而善于启发诱导、激思启智,则是他们教学艺术实践的闪光之处。
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艺术。课堂提问是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前提,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讲究提问艺术,使课堂在妙问中“生花”。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灵活巧妙地抓住各种契机提问,才能改变平庸沉闷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高度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从而在创造性的智力活动中,活跃气氛,陶冶情操,促进思考,启迪智慧,使学生的生命潜在能力在课堂上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如在学习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和“惯性”后,学生掌握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理念,但不能正确运用“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去解释原来已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后的运动状态,我激发学生思考:“假如你坐在匀速向前直线运动的汽车里,将手中的钥匙竖直向上抛出,这时,钥匙落在手里,还是落在后面?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钥匙抛出后,虽然在竖直方向上做先上后下的运动,但水平方向上它还将保持抛出时钥匙随汽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有效突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解决了重点,克服了难点。
一个人的智慧总是有限的,培养学生的发问精神非常重要。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与思,学与悟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只有学与思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学有所成。质疑问难是思维的火种,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我对美国某科技馆的一则广告语:“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看过了,就知道了;我做过了,就记住了”深有感触。的确,让学生亲身体会、亲手实践,才能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学活知识。教师的“多教”其实是劳而无功的,学生的“多学”才是学生获得真知的有效途径。与“多学”相伴的是“多问”、“好问”和“巧问”。
发现优点,培养天才;发现缺点,培养庸才。一个平庸的教师只会奉送真理,而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的方法。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从平常中看出异常,从普遍中发现特殊,从而不断地发现问题,创造奇迹。
善教者善导,善导者高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果学生不能发现问题、不能提出问题,科学探究便无从谈起。培养学生的发问精神特别重要,成功的物理教师无一不是善于培养问题意识的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本插图提问题;从日常生活中提问题;从实验现象提问题;从物理学史中提问题;通过自身体验提问题等等。
“物理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
例如: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我先介绍物理学史——古希腊的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由于他的说法跟人们的某些日常经验相符,所以这种错误的观点在人类历史上统治了近两千年。直到三百多年前,人们才开始怀疑这个观点,于是才有了伽利略、笛卡儿和牛顿等人对力和运动关系的新论断。这时,学生肯定会问:“两千年前亚里士多得的观点为什么是错误的?”“伽利略等人是如何发现这种错误的?”“伽利略等人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科学论断又是怎样的呢?”等一系列问题。
物理学科是以实验为主的学科,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才能有效促进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三、优化教学,追求高效
打造高效物理课堂教学,教师不仅要考虑怎样教,而且要考虑如何帮助学生学。教要最优化,学要最大化。让教师教得轻松让学生学得愉快。力求优化教学过程,使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效率高起来。引导学生学有价值的物理,注重物理实验,活学活用物理知识。
优化需要睿智,只有注重方方面面的优化,才能实现高效。教学方法要优化,教学内容要优化,实验过程要优化,作业训练要优化,教师的问,学生的答都需要优化。
优化要结合教师实际,学生情况,教材难易,实验条件,熟练驾驭,灵活运用,有条不紊,行之有效。
如在“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由于实验相对简单,容易完成,因此,教学时,我采用学生实验的方式进行。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探究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这样,有效地将教师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自主探究实验,有效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教学效率显著提高。
又如:在复习《功》的概念时,我和学生一起归纳做功的几种求法:(1)恒力做功直接用公式计算;(2)变力做功在已知初末速度时一般考虑用动能定理;(3)象弹簧弹力做功的情况用微分的思想求解;(4)重力、电场力做功考虑只和路径有关;(5)用能量守恒解决不在上述可能的情况下功的计算。条理清楚,言简意明,学生容易理解,解题轻松自如。
优化教学方法,多媒体少不了。特别是在教材重难点的突破上,更是独占鳌头。如学习“感应电流的方向”时,楞次定律的实验是一个比较关键的教学重点,为了让这一教学场景形象生动,我用Flash制作动画,把原磁场方向与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在大屏幕上展示出来,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成功的教学是高度的科学性和精湛的艺术性的有机结合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参与者,教学过程中只有坚持科学探究的教学原则,采用艺术手法,积极引导学生遨游物理知识的海洋,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参考文献:
[1]杨凯.谈谈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3(5):76;
[2]王志芳等.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有效性课堂教学探讨[J].物理教学探讨,2011(07);
[3]简科军.浅谈高中物理新课导入的艺术[J].新课程学习·中;2011年第11期;
[4]全桂玲《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中国期刊网2012年第4期;
[5]张国刚.浅谈高中物理课堂提问技巧[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5(07)。
教学的艺术在于“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和发展学生”;在于从“教中心”走向“学中心”。课堂上,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是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力量源泉。其宗旨是“以生命影响生命,用智慧点燃智慧。”
一、激情激趣,引人入胜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课堂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育者的艺术表现在使学生能够透彻地、迅速地、愉快地学习知识技能。”教学的技巧和艺术要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并不断追求真理,并带着强烈的渴望去探索、认识世界,所以教学过程必须遵循这一真理,要精心设计教学,以启迪学生的心灵,点燃其智慧的火花,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一种乐趣,是一种需要。物理课堂教学的艺术,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引入,是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恰当的新课导入,既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扣住学生心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开发学生智力,活跃学生思维,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艺术导入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既是新课的开始,又是课堂主体与教师相互配合的起点,是整堂课的关键所在,影响着所有学生的学习。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所教学生的实际,我们可以以“情”入境,以“疑”入境,以“趣”入境,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对主题的高度注意,吸引学生积极有效地学习。
在高中物理新课导入中,需要严格遵循导入原则,紧紧围绕“切、激、精、活”四个字。做到导入的“切”题、“激”趣、“精”炼、灵“活”。
导入要有启发性、针对性、新颖性、趣味性、简洁性。可以实验导入,可以设疑导入,可以温故知新导入,可以解题导入,可以故事导入,可以情境导入,可以多媒体导入,可以悬念导入,可以开门见山、直接导入,可以辩论导入,类比导入等等。
例如:我在组织学习“自由落体运动”时,因为学生已知由于重力的作用,手中的铅球在放手后会竖直下落,并看到从同一高度下落的篮球与铅球快慢不同(可以当堂演示)。这时,我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铅球和篮球下落的快慢不同?”学生必然回答:“因为铅球比篮球重。”我又问:“那么,将铅球和篮球绑在一起下落,又会怎么样呢?”此时会有学生说,它们下落快慢介于铅球与篮球之间;而也会有学生说,它们下落的快慢比铅球与篮球任何一个单独下落都要快,原因是重量更大。我再问:“到底怎么样?”此时,几乎全体学生都哑口无言,不知所措,进入了积极的思维状态。在学生左右为难时,我说:“错,物体越重下落越快”是个错误的认识。这种循序渐进的问题导入,既活跃了思维,激发了兴趣,又培养了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有效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物理新课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我们一定要灵活,再灵活。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二、激疑导学,促思启智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起点,有疑才有问、有思、有究,才有所得。设疑问难,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思维动机、增强学生求知欲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捷径。
苏霍姆林斯基说:“真正的学校乃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如果说教育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开发学生的智力,让他们越来越聪明,越来越充满智慧,那么,启发学生的思维则是高效物理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提倡启发诱导的教学方式,几乎是古今中外的教育家们共同的教学主张,而善于启发诱导、激思启智,则是他们教学艺术实践的闪光之处。
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艺术。课堂提问是物理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前提,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讲究提问艺术,使课堂在妙问中“生花”。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灵活巧妙地抓住各种契机提问,才能改变平庸沉闷的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高度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从而在创造性的智力活动中,活跃气氛,陶冶情操,促进思考,启迪智慧,使学生的生命潜在能力在课堂上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
如在学习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和“惯性”后,学生掌握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理念,但不能正确运用“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去解释原来已处于运动状态的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后的运动状态,我激发学生思考:“假如你坐在匀速向前直线运动的汽车里,将手中的钥匙竖直向上抛出,这时,钥匙落在手里,还是落在后面?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钥匙抛出后,虽然在竖直方向上做先上后下的运动,但水平方向上它还将保持抛出时钥匙随汽车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有效突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解决了重点,克服了难点。
一个人的智慧总是有限的,培养学生的发问精神非常重要。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与思,学与悟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只有学与思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学有所成。质疑问难是思维的火种,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我对美国某科技馆的一则广告语:“我听过了,就忘记了;我看过了,就知道了;我做过了,就记住了”深有感触。的确,让学生亲身体会、亲手实践,才能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学活知识。教师的“多教”其实是劳而无功的,学生的“多学”才是学生获得真知的有效途径。与“多学”相伴的是“多问”、“好问”和“巧问”。
发现优点,培养天才;发现缺点,培养庸才。一个平庸的教师只会奉送真理,而一个优秀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的方法。因此,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从平常中看出异常,从普遍中发现特殊,从而不断地发现问题,创造奇迹。
善教者善导,善导者高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如果学生不能发现问题、不能提出问题,科学探究便无从谈起。培养学生的发问精神特别重要,成功的物理教师无一不是善于培养问题意识的老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本插图提问题;从日常生活中提问题;从实验现象提问题;从物理学史中提问题;通过自身体验提问题等等。
“物理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
例如: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我先介绍物理学史——古希腊的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下来。由于他的说法跟人们的某些日常经验相符,所以这种错误的观点在人类历史上统治了近两千年。直到三百多年前,人们才开始怀疑这个观点,于是才有了伽利略、笛卡儿和牛顿等人对力和运动关系的新论断。这时,学生肯定会问:“两千年前亚里士多得的观点为什么是错误的?”“伽利略等人是如何发现这种错误的?”“伽利略等人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科学论断又是怎样的呢?”等一系列问题。
物理学科是以实验为主的学科,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才能有效促进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三、优化教学,追求高效
打造高效物理课堂教学,教师不仅要考虑怎样教,而且要考虑如何帮助学生学。教要最优化,学要最大化。让教师教得轻松让学生学得愉快。力求优化教学过程,使课堂活起来,学生动起来,效率高起来。引导学生学有价值的物理,注重物理实验,活学活用物理知识。
优化需要睿智,只有注重方方面面的优化,才能实现高效。教学方法要优化,教学内容要优化,实验过程要优化,作业训练要优化,教师的问,学生的答都需要优化。
优化要结合教师实际,学生情况,教材难易,实验条件,熟练驾驭,灵活运用,有条不紊,行之有效。
如在“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由于实验相对简单,容易完成,因此,教学时,我采用学生实验的方式进行。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探究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这样,有效地将教师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自主探究实验,有效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教学效率显著提高。
又如:在复习《功》的概念时,我和学生一起归纳做功的几种求法:(1)恒力做功直接用公式计算;(2)变力做功在已知初末速度时一般考虑用动能定理;(3)象弹簧弹力做功的情况用微分的思想求解;(4)重力、电场力做功考虑只和路径有关;(5)用能量守恒解决不在上述可能的情况下功的计算。条理清楚,言简意明,学生容易理解,解题轻松自如。
优化教学方法,多媒体少不了。特别是在教材重难点的突破上,更是独占鳌头。如学习“感应电流的方向”时,楞次定律的实验是一个比较关键的教学重点,为了让这一教学场景形象生动,我用Flash制作动画,把原磁场方向与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方向在大屏幕上展示出来,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成功的教学是高度的科学性和精湛的艺术性的有机结合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参与者,教学过程中只有坚持科学探究的教学原则,采用艺术手法,积极引导学生遨游物理知识的海洋,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参考文献:
[1]杨凯.谈谈如何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3(5):76;
[2]王志芳等.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有效性课堂教学探讨[J].物理教学探讨,2011(07);
[3]简科军.浅谈高中物理新课导入的艺术[J].新课程学习·中;2011年第11期;
[4]全桂玲《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中国期刊网2012年第4期;
[5]张国刚.浅谈高中物理课堂提问技巧[J].中学生数理化:学研版,201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