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让音乐课堂响起美妙的乐章——浅谈将葫芦丝引进中小学音乐课堂的重要性
【作者】 解丽衡
【机构】 云南省罗平县第一中学
【正文】 葫芦丝,音色亮丽而又柔肠百转,旋律富有诗意和舞蹈性,是我国特有的优秀少数民族乐器之一,源于云南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德宏、临沧地区,近年来通过葫芦丝制作者们对葫芦丝的进一步改良和开发,以及各种媒介的传播,受到越来越多音乐爱好者的关注和喜爱。?下面就葫芦丝引进中小学音乐课堂的优势,以及引入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谈一谈:
一、葫芦丝引进中小学音乐课堂的优势:
1、葫芦丝优秀的自身资源:
葫芦丝优秀的自身资源很多,我简单列举:
a、外形结构独特,本身就是一件精美别致的民间工艺品;
b、制作材料几乎全部来自天然的材料,是真正的“绿色乐器”。在许多发达国家推介来自于大自然的“绿色用品”的大环境下,葫芦丝有着它独特的光彩。对农村生活有感情的朋友看到曾经熟悉的葫芦壳和竹节,闻到葫芦里面淳朴的乡野气息,会不醉自醉;
c、音色优美、祥和、富有诗意,有一定文化素养的人听到葫芦丝的演奏往往会在脑海中想像出月光下的凤尾竹斑驳的剪影,或者大山里傣家姑娘跳孔雀舞的媚人身姿;
d、作为我国少数民族独有的民族乐器,有着它自身独特的民族文化价值。通过媒介的介绍以及专业民族乐队的演出,葫芦丝在世界的舞台上也焕发了迷人的色彩。几年以前维也纳金色大厅里,也曾回想过葫芦丝动人的音调;
e、体积小巧轻便,价格适中,声音相容性好,便于普及和学生的集体学习。
2、我国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需要:
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人喜欢听,却叫不出这些乐器的名称,从这些点滴的小事中可以看出我们的基础教育在介绍我国这一些优秀的音乐文化遗产方面是多么的苍白无力。而葫芦丝的学习则可以作为开启我们学生了解祖国民族音乐文化大门的钥匙,从体验和了解云南的民族风情开始,进而了解蒙古的马头琴、新疆的都它尔、苏州的小唱、湖北的大鼓......假如有一天我们的优秀学生到了国外发展交流,人家问她(他),你来自东方的文明古国,你能否介绍你们祖国的一些文化特色啊?如果这时,她(他)能够自豪的掏出一个葫芦丝演奏一段“金孔雀”,说上几段祖国的民族风情,我们音乐教师知道后一定会欣然一笑。
3、?容易掌握的演奏技能以及较短的学习周期:
葫芦丝的音域较窄,发音较容易,指法简单,嘴上技巧简练,无类似笛箫的超吹技巧,因此学生学习时比较容易上手。葫芦丝的学习周期相对较短,整体技巧难度小于竖笛等乐器。根据教学的密度,安排一年或者二年,只要教学得法,就一定会让学生愉快的掌握这一门乐器,演奏十到几十首难度不等的乐曲。
二、葫芦丝引进音乐课堂的重要性
1、以唱“带”吹
音乐教育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尤其节奏感、旋律感和声感、音色感和歌唱技能、演奏技能、表演技能等。
例如: 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所作的《月光下的凤尾竹》是一首节奏舒缓、优美缠绵、富有傣族风情的歌曲。“在月光溶溶的夜晚,微风轻拂凤尾竹,少女坐在竹楼望着窗外的明月,竹楼外的葫芦丝声在宁静的夜晚宛如玉珠落盘……”
我进行《月光下的凤尾竹》教学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1、作曲家运用了哪些音乐要素来表现这一美景的呢?让我们来唱一唱旋律,并引导学生从节拍、速度、音色、节奏等方面说一说。2、.找出圆滑线、装饰音等记号,说说他们在乐曲中所起的作用。 3、学唱歌曲(整体听唱法,跟琴模唱)。4、老师葫芦丝示范演奏,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打击乐跟着音乐打节拍,再次感觉这首歌曲的内涵。5、学生们以跟唱的方式学唱乐谱,为吹奏作铺垫。6、师生葫芦丝吹奏练习。以此可见综合各种不同的活动、律动方式提高学生喜爱音乐。
2、以吹“带”唱
小乐器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乐器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仅能正确地演奏出各种音符的时值、音高,还可以通过反复的演奏达到听音训练的作用。葫芦丝的音域处在小学生唱歌嗓音喉声区域内,葫芦丝的音域较窄,发音较容易,指法简单,嘴上技巧简练,吹奏技法难度小,能使学生在吹奏中建立起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的增强识谱的能力和兴趣。
在课堂中葫芦丝的介绍、演奏姿势、音阶气息节奏、技巧、表演训练以及音乐会展演等形式有效推进。葫芦丝既适合独奏,又适合合奏 ,还能领奏、轮奏等,学习《我和你》、《映山红》、《金色的孔雀》等歌曲时都能用葫芦丝吹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葫芦丝吹奏,对歌曲的教学起到辅助的作用,提高了学生的视唱、识谱的能力。
例如:《小骆驼》的教学时,以吹“带”唱为例的教学环节:
1. 乐谱中倚音的介绍及学习。单倚音和复倚音(概念,举例,节奏的掌握、练习)。结合乐谱,进行倚音的学习和练习(示范,举例,练吹奏)。
2. 2.乐谱中难点节奏的学习:⑴附点四分音符(概念,节奏的产生,节奏的吹奏)⑵八分休止符的运用。
3. .学奏歌曲《小骆驼》:(1)教师分句带吹 (2)学生自由练习(3)完整吹奏乐曲。
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识谱及视唱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
3、吹、唱巧结合
普及葫芦丝演奏与构建高效的音乐课堂的研究,远远不在器乐的本身,而是面向全体学生,拓宽学生音乐学习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每个学生的音乐素质得到提升。让学生体验音乐实践活动的愉悦感。教学中,葫芦丝吹奏与歌曲演唱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葫芦丝吹奏的功能,促进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逐步使孩子们的音准、节奏能力加强,还能自学简单的儿童歌曲简谱,并能正确地边听音乐边打拍子,随音乐主动融入音乐里,在演奏和演唱中得到提升。
又如:《蜗牛与黄鹂鸟》是一首家喻户晓的儿童歌曲,大家耳熟能详,教师通过葫芦丝吹奏和演唱相结合的方式,重新演绎经典,完美的诠释了整首歌曲。(1)听赏歌曲《蜗牛与黄鹂鸟》和欣赏葫芦丝演奏视频《蜗牛与黄鹂鸟》,初步让学生体会演唱与吹奏的共同点和区别。(2)歌曲中重点节奏的学习:切分音②附点八分音符 前八后十六 (3)有节奏的朗读歌词,注意重点节奏处的准确。(4)学奏歌曲《蜗牛与黄鹂鸟》。(在这里先使用葫芦丝的学习,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一开始的学习中就记住最准确的音准,这样对音准的学习具有极大的帮助)。
新的音乐课程理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给音乐教育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尝试新的教学策略,不但有效深化教学改革,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一技之长,让学生愉快的掌握这种小乐器,并逐步演奏出难度不等的乐曲,使他们在学习中品尝成功,体验快乐,为其终生喜爱、学习、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愿葫芦丝这种优秀的中国民族乐器走进更多的音乐课堂!让音乐课堂响起美妙的乐章!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
[2]《从零起步学葫芦丝》 王华编著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一、葫芦丝引进中小学音乐课堂的优势:
1、葫芦丝优秀的自身资源:
葫芦丝优秀的自身资源很多,我简单列举:
a、外形结构独特,本身就是一件精美别致的民间工艺品;
b、制作材料几乎全部来自天然的材料,是真正的“绿色乐器”。在许多发达国家推介来自于大自然的“绿色用品”的大环境下,葫芦丝有着它独特的光彩。对农村生活有感情的朋友看到曾经熟悉的葫芦壳和竹节,闻到葫芦里面淳朴的乡野气息,会不醉自醉;
c、音色优美、祥和、富有诗意,有一定文化素养的人听到葫芦丝的演奏往往会在脑海中想像出月光下的凤尾竹斑驳的剪影,或者大山里傣家姑娘跳孔雀舞的媚人身姿;
d、作为我国少数民族独有的民族乐器,有着它自身独特的民族文化价值。通过媒介的介绍以及专业民族乐队的演出,葫芦丝在世界的舞台上也焕发了迷人的色彩。几年以前维也纳金色大厅里,也曾回想过葫芦丝动人的音调;
e、体积小巧轻便,价格适中,声音相容性好,便于普及和学生的集体学习。
2、我国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需要:
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人喜欢听,却叫不出这些乐器的名称,从这些点滴的小事中可以看出我们的基础教育在介绍我国这一些优秀的音乐文化遗产方面是多么的苍白无力。而葫芦丝的学习则可以作为开启我们学生了解祖国民族音乐文化大门的钥匙,从体验和了解云南的民族风情开始,进而了解蒙古的马头琴、新疆的都它尔、苏州的小唱、湖北的大鼓......假如有一天我们的优秀学生到了国外发展交流,人家问她(他),你来自东方的文明古国,你能否介绍你们祖国的一些文化特色啊?如果这时,她(他)能够自豪的掏出一个葫芦丝演奏一段“金孔雀”,说上几段祖国的民族风情,我们音乐教师知道后一定会欣然一笑。
3、?容易掌握的演奏技能以及较短的学习周期:
葫芦丝的音域较窄,发音较容易,指法简单,嘴上技巧简练,无类似笛箫的超吹技巧,因此学生学习时比较容易上手。葫芦丝的学习周期相对较短,整体技巧难度小于竖笛等乐器。根据教学的密度,安排一年或者二年,只要教学得法,就一定会让学生愉快的掌握这一门乐器,演奏十到几十首难度不等的乐曲。
二、葫芦丝引进音乐课堂的重要性
1、以唱“带”吹
音乐教育给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尤其节奏感、旋律感和声感、音色感和歌唱技能、演奏技能、表演技能等。
例如: 著名作曲家施光南所作的《月光下的凤尾竹》是一首节奏舒缓、优美缠绵、富有傣族风情的歌曲。“在月光溶溶的夜晚,微风轻拂凤尾竹,少女坐在竹楼望着窗外的明月,竹楼外的葫芦丝声在宁静的夜晚宛如玉珠落盘……”
我进行《月光下的凤尾竹》教学时,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1、作曲家运用了哪些音乐要素来表现这一美景的呢?让我们来唱一唱旋律,并引导学生从节拍、速度、音色、节奏等方面说一说。2、.找出圆滑线、装饰音等记号,说说他们在乐曲中所起的作用。 3、学唱歌曲(整体听唱法,跟琴模唱)。4、老师葫芦丝示范演奏,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小打击乐跟着音乐打节拍,再次感觉这首歌曲的内涵。5、学生们以跟唱的方式学唱乐谱,为吹奏作铺垫。6、师生葫芦丝吹奏练习。以此可见综合各种不同的活动、律动方式提高学生喜爱音乐。
2、以吹“带”唱
小乐器进课堂是识谱教学的最佳实践活动,乐器演奏的过程同时也是识谱的过程,学生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不仅能正确地演奏出各种音符的时值、音高,还可以通过反复的演奏达到听音训练的作用。葫芦丝的音域处在小学生唱歌嗓音喉声区域内,葫芦丝的音域较窄,发音较容易,指法简单,嘴上技巧简练,吹奏技法难度小,能使学生在吹奏中建立起准确的音高概念,有效的增强识谱的能力和兴趣。
在课堂中葫芦丝的介绍、演奏姿势、音阶气息节奏、技巧、表演训练以及音乐会展演等形式有效推进。葫芦丝既适合独奏,又适合合奏 ,还能领奏、轮奏等,学习《我和你》、《映山红》、《金色的孔雀》等歌曲时都能用葫芦丝吹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葫芦丝吹奏,对歌曲的教学起到辅助的作用,提高了学生的视唱、识谱的能力。
例如:《小骆驼》的教学时,以吹“带”唱为例的教学环节:
1. 乐谱中倚音的介绍及学习。单倚音和复倚音(概念,举例,节奏的掌握、练习)。结合乐谱,进行倚音的学习和练习(示范,举例,练吹奏)。
2. 2.乐谱中难点节奏的学习:⑴附点四分音符(概念,节奏的产生,节奏的吹奏)⑵八分休止符的运用。
3. .学奏歌曲《小骆驼》:(1)教师分句带吹 (2)学生自由练习(3)完整吹奏乐曲。
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识谱及视唱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
3、吹、唱巧结合
普及葫芦丝演奏与构建高效的音乐课堂的研究,远远不在器乐的本身,而是面向全体学生,拓宽学生音乐学习的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每个学生的音乐素质得到提升。让学生体验音乐实践活动的愉悦感。教学中,葫芦丝吹奏与歌曲演唱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葫芦丝吹奏的功能,促进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逐步使孩子们的音准、节奏能力加强,还能自学简单的儿童歌曲简谱,并能正确地边听音乐边打拍子,随音乐主动融入音乐里,在演奏和演唱中得到提升。
又如:《蜗牛与黄鹂鸟》是一首家喻户晓的儿童歌曲,大家耳熟能详,教师通过葫芦丝吹奏和演唱相结合的方式,重新演绎经典,完美的诠释了整首歌曲。(1)听赏歌曲《蜗牛与黄鹂鸟》和欣赏葫芦丝演奏视频《蜗牛与黄鹂鸟》,初步让学生体会演唱与吹奏的共同点和区别。(2)歌曲中重点节奏的学习:切分音②附点八分音符 前八后十六 (3)有节奏的朗读歌词,注意重点节奏处的准确。(4)学奏歌曲《蜗牛与黄鹂鸟》。(在这里先使用葫芦丝的学习,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一开始的学习中就记住最准确的音准,这样对音准的学习具有极大的帮助)。
新的音乐课程理念、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给音乐教育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尝试新的教学策略,不但有效深化教学改革,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一技之长,让学生愉快的掌握这种小乐器,并逐步演奏出难度不等的乐曲,使他们在学习中品尝成功,体验快乐,为其终生喜爱、学习、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愿葫芦丝这种优秀的中国民族乐器走进更多的音乐课堂!让音乐课堂响起美妙的乐章!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
[2]《从零起步学葫芦丝》 王华编著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