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试析初中美术教师的教学组织智慧
【作者】 冉华东
【机构】 四川省宣汉县天宝乡中心校
【正文】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纪律是学习的保障,课堂教学的有组织性是上好每一节课的有力保证,课堂纪律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由于美术课课堂具有生动性和趣味性,课堂气氛追求活跃,这也导致了部分学生注意力分散,出现纪律散乱的现象。如何使得课堂活而不乱、灵动有序,美术老师要考虑选择什么样的教学形式来完成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课堂上有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如何控制课堂气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都有可能产生乱的情况。再则教育理念不同对“活”的认识也不同,用传统的教学思想来看“活”,可能就是乱,但如果用新课标的“生本”理念来看待“乱”,“乱”也就可能是活。从“乱”调整到“活”上面来,就是一种教学智慧。
一、研究教材并包装教材
格尔特兰德指出,“在课堂控制中,应有大约95%依靠动机与兴趣,5%依靠纪律约束。为了激发学生的动机,我们必须了解他们的需要与兴趣,学生就会积极,认真地学习,如果学生出现纪律问题,激发学生动机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教师应该深入教材,研究并分析教材。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和生活需求,因势利导地去挖掘教材中的可授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动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和认知周围世界的过程充满情感,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能力的极其重要的土壤。如果老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我们不妨来学学包装,对教学也像做“广告”一样,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心动,把学生吸引到学习中来,制定与他们心灵共鸣的教学内容。
二、抓“厌学”生的积极性
每个班级都有几个对美术缺少热情的学生,他们上课无所事事,自己不学还扰乱他人学习。仔细观察,他们的闪光点,他们面临的困难有哪些?有一次我发现平时爱闹的几位“厌学”生回答问题时,还特别有想法,有些问题回答得还相当准确。我找到了答案,他们不是对美术课完全没有兴趣,只是某些原因阻止了他们。我发现无论是什么性格、什么气质、什么年龄段的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他们无论是情感丰富的、理性的、爱脑力劳动的、喜欢体力劳动的,都能找到自己的表达方式。我开始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合作完成作业。这种学习方法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只要适当地去引导,并让他们感觉到成就感,同学们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更好的改善了课堂教学环境。
为了鼓励每个同学,他们的表现要与小组集体荣誉联系起来,要与个人的期末美术成绩挂钩,从而形成小组监督评比的制度,促进学生良性竞争,并定期召开小组表彰会。另外每个月集体表现好的情况下,也要给予奖励,但这奖励物也要有意义,不要浪费掉宝贵的40分钟,鉴于学生们的喜好,利用这些奖励课给他们看些经典的、有教育意义的动画片,也给他们一些不一样的视觉冲击力。所选择的影片也要与美术课相关联,如:动画片里面动漫人物的形象塑造,画面的美感,人物表情的表现等等,而这些信息的获得,必须要有老师的引导和讲解,才能达到教育的目标。
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美术课由于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以及其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课堂上往往很容易乱起来,尤其是在课堂练习的时候,纪律极为不好,这样的情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面对这样的状况,教师们往往用大声训斥的方式去解决,但现实表现出来,以恐吓当作教育的捷径并非一种好方法。有时侯面对学生的不断讲话耐心等待可能比大声训斥的效果来得要好。用自己的双眼紧盯着班里相对讲得最欢的那位学生,一直盯,盯到他感觉到不对劲。让学生自己感到错误比强迫他们停下来的效果要更好,用眼神来制止他们,做到无声胜有声。俗话说,“一心不可两用”,当学生还没准备好进入下一环节时,作为老师就要学会等待,严格要求学生,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尽力避免学生同时执行“活动”及“听讲”这两种任务,每个环节,都要让学生专注于一件事情,我们必须要有耐心等待学生注意力全部集中之后再来开始下一个环节。尽管这样的等待极有可能影响到教学任务的完成,但一旦学生形成不“一心两用”的好习惯后,我们的课堂将事半功倍。
四、善待学生,建立起师生间的信任
师生之间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不是对学生长篇大论地谈我们多么负责任,而是要让他们把信任寄托于教师。作为教师,要起到榜样的作用,真正践行“身教重于言教”。如果与学生约定好一件事情,就必须要在约定的时间去实现诺言,作为老师,要勇于负责。要用真心和真爱来对待每一位学生,善待学生就是善待自己。一次小小的关怀,就有可能得到一位学生对你的信任。记得有一位学生在一次期中考试完成答卷后,眼睛不是很舒服,便使劲揉眼睛,我出于好心走过去,劝说他不要使劲揉,容易揉坏眼睛,累的话,闭上眼睛休息一下。然而这一个细小的关怀,却让这位学生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一直在我的课堂上遵守纪律,还乐于帮维持课堂纪律,让我极为感动。这让我更加相信,以信任取代恐吓,来维持班级的课堂纪律来得更有效更长久。
总之,改变美术课堂纪律不是一两种方法就能解决的。要想达到真正的卓越需要做出不解地努力,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坚持下去,进行到底,不仅仅是为了学生,也是为了我们自己有更轻松的课堂环境,更顺利地实现教学任务。“穷则思变,变则聪明”,毕竟,教育是没有捷径的,为了能够达到活而不乱、灵动有序的课堂,我将努力下去,不断地研究,改进应对策略。
一、研究教材并包装教材
格尔特兰德指出,“在课堂控制中,应有大约95%依靠动机与兴趣,5%依靠纪律约束。为了激发学生的动机,我们必须了解他们的需要与兴趣,学生就会积极,认真地学习,如果学生出现纪律问题,激发学生动机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教师应该深入教材,研究并分析教材。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和生活需求,因势利导地去挖掘教材中的可授知识点,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动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和认知周围世界的过程充满情感,这种情感是发展儿童智力和创造能力的极其重要的土壤。如果老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我们不妨来学学包装,对教学也像做“广告”一样,千方百计地让学生心动,把学生吸引到学习中来,制定与他们心灵共鸣的教学内容。
二、抓“厌学”生的积极性
每个班级都有几个对美术缺少热情的学生,他们上课无所事事,自己不学还扰乱他人学习。仔细观察,他们的闪光点,他们面临的困难有哪些?有一次我发现平时爱闹的几位“厌学”生回答问题时,还特别有想法,有些问题回答得还相当准确。我找到了答案,他们不是对美术课完全没有兴趣,只是某些原因阻止了他们。我发现无论是什么性格、什么气质、什么年龄段的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喜欢的学习内容;他们无论是情感丰富的、理性的、爱脑力劳动的、喜欢体力劳动的,都能找到自己的表达方式。我开始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合作完成作业。这种学习方法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只要适当地去引导,并让他们感觉到成就感,同学们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更好的改善了课堂教学环境。
为了鼓励每个同学,他们的表现要与小组集体荣誉联系起来,要与个人的期末美术成绩挂钩,从而形成小组监督评比的制度,促进学生良性竞争,并定期召开小组表彰会。另外每个月集体表现好的情况下,也要给予奖励,但这奖励物也要有意义,不要浪费掉宝贵的40分钟,鉴于学生们的喜好,利用这些奖励课给他们看些经典的、有教育意义的动画片,也给他们一些不一样的视觉冲击力。所选择的影片也要与美术课相关联,如:动画片里面动漫人物的形象塑造,画面的美感,人物表情的表现等等,而这些信息的获得,必须要有老师的引导和讲解,才能达到教育的目标。
三、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美术课由于其独特的表现形式,以及其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课堂上往往很容易乱起来,尤其是在课堂练习的时候,纪律极为不好,这样的情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面对这样的状况,教师们往往用大声训斥的方式去解决,但现实表现出来,以恐吓当作教育的捷径并非一种好方法。有时侯面对学生的不断讲话耐心等待可能比大声训斥的效果来得要好。用自己的双眼紧盯着班里相对讲得最欢的那位学生,一直盯,盯到他感觉到不对劲。让学生自己感到错误比强迫他们停下来的效果要更好,用眼神来制止他们,做到无声胜有声。俗话说,“一心不可两用”,当学生还没准备好进入下一环节时,作为老师就要学会等待,严格要求学生,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尽力避免学生同时执行“活动”及“听讲”这两种任务,每个环节,都要让学生专注于一件事情,我们必须要有耐心等待学生注意力全部集中之后再来开始下一个环节。尽管这样的等待极有可能影响到教学任务的完成,但一旦学生形成不“一心两用”的好习惯后,我们的课堂将事半功倍。
四、善待学生,建立起师生间的信任
师生之间建立信任的最佳方式,不是对学生长篇大论地谈我们多么负责任,而是要让他们把信任寄托于教师。作为教师,要起到榜样的作用,真正践行“身教重于言教”。如果与学生约定好一件事情,就必须要在约定的时间去实现诺言,作为老师,要勇于负责。要用真心和真爱来对待每一位学生,善待学生就是善待自己。一次小小的关怀,就有可能得到一位学生对你的信任。记得有一位学生在一次期中考试完成答卷后,眼睛不是很舒服,便使劲揉眼睛,我出于好心走过去,劝说他不要使劲揉,容易揉坏眼睛,累的话,闭上眼睛休息一下。然而这一个细小的关怀,却让这位学生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一直在我的课堂上遵守纪律,还乐于帮维持课堂纪律,让我极为感动。这让我更加相信,以信任取代恐吓,来维持班级的课堂纪律来得更有效更长久。
总之,改变美术课堂纪律不是一两种方法就能解决的。要想达到真正的卓越需要做出不解地努力,需要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坚持下去,进行到底,不仅仅是为了学生,也是为了我们自己有更轻松的课堂环境,更顺利地实现教学任务。“穷则思变,变则聪明”,毕竟,教育是没有捷径的,为了能够达到活而不乱、灵动有序的课堂,我将努力下去,不断地研究,改进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