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高中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

【作者】 何育美

【机构】 四川省南部中学



【正文】      如果说小学阶段是行为习惯养成的时期,初中阶段是品格形成时期,那么高中阶段就是学生品格定型的关键时期,所以,这一时期的德育工作不容小觑。班主任应该根据高中生的特点开展德育工作,努力提高工作实效。
  首先是教育工作者自身
  1、不断提升自己,与时俱进 
  在信息迅速发展的今天,班主任应博学多才,在自己所教的学科上,要不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先进的育人理念,做大做强自身的专业,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搜集教研教改的信息,锐意进取,站在新时期新课程改革的前沿,努力使自己成为新时代的学者型教学能手。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当好心理上的医生,还要做他们学习上的导师。?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发自内心地尊崇你,打心眼地佩服你,并自愿地接近你,主动地与你交流,班主任的凝聚力自然地就增强了。
  2、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展学生能力。
  在教育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展学生的能力。我的做法是:第一,充分利用各种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道德情感体验,磨练意志,躬行实践。第二,注重“榜样”教育。平时多提供品德方面的事例,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评判,不是一味强迫学生去学习什么,而是在不违反大原则的前提下,让学生从中有选择地学习。第三,在对学生进行品行评价时,更注重学生的实际行动,而不是单一地看他懂得了什么道理。这些做法都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品德能力,实现了知行的统一。
  3、以身立教。“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以自身作为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肯定做到,对学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特殊作用。教师事事以身作则,是无声命令,是空洞说教无法比拟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班主任要做好德育工作,“以身作则”这一点是不容忽视的。班主任应处处严于律已,当好学生的表率,只有切身体会到德育工作者要“德为人范”,才能取得“不令而行”的教育实效。
  其次是学生方面
  1、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泰戈尔曾经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会使日常行为中表现出的“德行”逐渐累积为品德素质。古希腊的哲人认为:“德是表现在行为上的习惯。”“德只能在行为或制约中寻求。”一旦习惯养成,就会“不虑而行”。自觉的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的道德和法律的要求。不仅如此,习惯养成还具有很强的稳定性、长久性,行为习惯一旦形成,就成为一种内在的自律需要,变为引导和激励青少年不断向善的重要精神力量。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在平时就要对学生严格要求,特别是纪律方面的。一个班级必须要明确的班规,主要是纪律规定,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要一致。凡是违反纪律的学生一定要受到批评,而且班主任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自身为榜样教育学生,学生的年龄特征使得他们的模仿性很强,而他们最直接的模仿对像就是班主任,因而班主任应特别注意在学生眼中的形象及行为规范,要求学生的事自己先做到,事事起到表彰作用、使学生有好的榜样。 
  2、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锻炼
  学生不仅仅是教育对象,更是合作者和教育促进者。如果班主任教育思想和管理模式先进,学生就可以由被管理者变成管理参与者。这样,学生的潜能被充分激发了,班级事务和琐事就不用班主任事事亲临,学生们自己就能解决好。
  笔者认为管理班级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全员管理,这一目标的实践相当难,要让每个学生学会并主动去管理班级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但首先我们至少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在这个班级中,我是其中一员,我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班级的形象。从“我以班级为荣”上升为“班级以我为荣”,从而树立起责任心,从被动管理转为主动管理。笔者以一部分人为突破口,以一部分人的管理行为影响另一部份人,从而有序的带动整个班级运转。比如笔者现在的班一开始就提出“我爱我班”的口号,希望以此带动全班同学团结向上,健康发展。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比较多,每次我总是鼓励学生力争做到最好,同学们心里都有一个信念:我要为集体争光。
  最后是教育工作者与学生之间
  1、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关心并理解学生
  没有交流,就没有教育,就没有感悟,就没有情感。走进学生,和每一个学生成为朋友,让他们尊重我,理解我。利用课外的时间和学生一起谈心、交流……
  关爱学生是我们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只有对学生真挚的爱,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只有热爱学生才能得到师生之间的心灵沟通,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学生把教师当作可以信赖的朋友,这样教师的教育就容易被接受。热爱学生最忌偏爱,偏爱不仅有损教师的形象,不利于学生的团结和学习,而且不符合师德规范。作为班主任应热爱班上的每一位学生并处处表示对他们的爱护和关心。理解学生要深入学生,从关心学生入手。这样要求班主任要做到了解班上每位同学的家庭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心理状况。对学生的关心,他们会以努力学习来回报。
  2、尊重学生人格,发展学生个性
  每个人都有自尊,同时也需要别人的尊重,学生亦如此。教育家杜威说过:尊重的欲望是人类天性最深刻的冲动。我们知道大多数中学生都很爱面子,有较强的自尊心。虽然许多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具有某些共同的特点,但我们绝对不能不顾学生的自尊,按照统一的教育模式去约束学生的个性。当前,创新教育极力提倡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独立个性,就是要求教师从维护学生的自尊开始来考虑学生的发展,从而使学生能更自觉、更充分、更主动地全面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对待进步较慢的学生更是如此。有一句格言说得好:“假如你厌恶学生,那么,当你工作开始时,就已结束了。”只有理解和尊重学生,才能让学生口服心服地接受教育,使行为具有自主性和自觉性。只有善待每一位学生,从维护学生的自尊出发,并以“个性充分的自由发展”为目的,承认学生的千差万别,努力开发他们的潜能,才能提高其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