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构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
【作者】 陈光宇
【机构】 新疆伊犁新源县第二中学
【正文】 如何改变学生对课堂教学激情不高,课堂气氛不浓的局面?”是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思考并在实践层面上必须解决的问题。而这首先要解决的是:向课堂教学要效益,要成效。而当前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实施高效课堂的必要性、现实性及其基本策略值得我们分析和探讨,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提高高中化学教学质量。化学教学目标要在教学活动中完成,而教师是教学活动的指导者和组织者。所以为引导和帮助学生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教师在课堂中必须寻找有效的教学方法。因为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其有效性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知识、能力的提升。可见寻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中学教师教学活动中的根本目标,而有效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1.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
教学离不开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离不开教学内容的设计。但是长期以来,我们都只是关注单纯的化学知识内容,更准确的说是只关注具体的知识,这样做无法体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目标。这就要求老师要改变过去的教学习惯,学会将“裸露”的知识包装起来。换言之就是引入和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生活化学场景、化学问题,让学生带着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学习化学,刺激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扩展学生的认知视野和思维空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就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在课堂中创设恰当有效的情景十分重要。
例如笔者在讲原电池这节课时,就首先给学生提供了以下两个教学情景:
教学情景(1)化学是一门知识点多又散的学科,如何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有所收获,这是我们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每节课都要让学生觉得有收获。比如〈〈镁铝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教学设计我希望能达到以下三点目的:
巩固了:镁铝单质基本的化学性质;
学会了:几种比较金属元素金属性的方法;
懂得了:(1)镁、铝单质和一些盐溶液反应的实质
(2)不能仅凭现象作判断,而要分析本质再作合理判断。如果上述目的达到了,说明这节课的知识目的是有效的。
教学情景(2)如,FeCl3溶液与Na2S溶液混合是发生水解反应还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FeCl3溶液过量或Na2S溶液过量现象一样吗?这些问题都能引起学生的疑惑,这过程本身就蕴含着创造思维的火花,产生了探索和创新的欲望。所以教师应因势利导,鼓励他们设计出实验方案,以激发了他们的探索欲望和创新精神。
2.创设有效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经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想办法解决,才有了思考,才有问题解决的办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考的可能。所以课堂提问能够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任务,从而展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还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能引导学生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善于发问,课堂气氛就会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如果教师不善于发问,或问得不得法,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就会相对差一些。所以只有对提问进行艺术设计,巧妙使用,恰到好处,才能产生积极作用,达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为了帮助学生弄清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的关键,笔者引导学生对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进行质疑:①为什么用0.55mol/L的NaOH溶液,而不用0.55mol/L盐酸?②为什么大、小烧杯的口要相平?③为什么用环形玻璃棒搅拌,而不用铁丝等金属搅拌棒?④为什么要把NaOH溶液一次性倒入小烧杯中?⑤如何准确读取混合液的最高温度?⑥确保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通过从平常处生疑,向细微处问难,引起学生惊讶,激起思维的浪花.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实验设计的思路和实验操作的原理,顺利完成实验,又可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
总结平时的教学情况,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提问要做好充分淮备,从形式到内容,从时间到人选,从收听反馈信息到讲评,都要心中有数。切不可有口无心,随意而问,把提问流于形式,把课堂当做过场。(2)学生答错或回答离题太远如何往回引导等等,都需要精心策划,认真考虑,特别是课堂应变提问,更应该有的放矢,绝不能随意发问,仓促上阵。(3)只管提问,不管效果如何,那么设计地再好的问题都会大打折扣。(4)课堂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内容要有梯度,要有层次;要不拘一格。总的说,课堂提问要让每个同学都有启迪,要使人人主动进取,使课堂变成学生施展才华、相互竞争的场所
3.创设有效的探究实验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一直受“讲解——接受”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欠缺。正如著名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所批评的:“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
从教学功能上看,化学教学更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运用分析、推理、概括等方法来认识问题的实质,掌握规律,完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我认为实验设计最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和提高,可以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挖掘。比如化学习题中常常涉及到一些与实验相关的内容,通常我们用书面的方式解决,思维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放手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来解决,有意识地为他们创设一种良好的探究情境,则有利于培养其思维的发散性,培养他们动手动脑能力。
综上所述,学生的兴趣提高和收获明显就是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表征。实施有效的化学课堂教学是中学化学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必须研究的问题。成功的化学教师必须强化“有效教学”的理念,不断思考课堂教学效益,扬长避短。
1.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
教学离不开教学内容,教学设计离不开教学内容的设计。但是长期以来,我们都只是关注单纯的化学知识内容,更准确的说是只关注具体的知识,这样做无法体现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目标。这就要求老师要改变过去的教学习惯,学会将“裸露”的知识包装起来。换言之就是引入和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生活化学场景、化学问题,让学生带着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学习化学,刺激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从而,扩展学生的认知视野和思维空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就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在课堂中创设恰当有效的情景十分重要。
例如笔者在讲原电池这节课时,就首先给学生提供了以下两个教学情景:
教学情景(1)化学是一门知识点多又散的学科,如何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有所收获,这是我们老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每节课都要让学生觉得有收获。比如〈〈镁铝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教学设计我希望能达到以下三点目的:
巩固了:镁铝单质基本的化学性质;
学会了:几种比较金属元素金属性的方法;
懂得了:(1)镁、铝单质和一些盐溶液反应的实质
(2)不能仅凭现象作判断,而要分析本质再作合理判断。如果上述目的达到了,说明这节课的知识目的是有效的。
教学情景(2)如,FeCl3溶液与Na2S溶液混合是发生水解反应还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FeCl3溶液过量或Na2S溶液过量现象一样吗?这些问题都能引起学生的疑惑,这过程本身就蕴含着创造思维的火花,产生了探索和创新的欲望。所以教师应因势利导,鼓励他们设计出实验方案,以激发了他们的探索欲望和创新精神。
2.创设有效的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曾经说过“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想办法解决,才有了思考,才有问题解决的办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考的可能。所以课堂提问能够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形成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任务,从而展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还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能引导学生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在教学实践中如果教师善于发问,课堂气氛就会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如果教师不善于发问,或问得不得法,课堂气氛和教学效果就会相对差一些。所以只有对提问进行艺术设计,巧妙使用,恰到好处,才能产生积极作用,达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为了帮助学生弄清实验原理和实验操作的关键,笔者引导学生对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进行质疑:①为什么用0.55mol/L的NaOH溶液,而不用0.55mol/L盐酸?②为什么大、小烧杯的口要相平?③为什么用环形玻璃棒搅拌,而不用铁丝等金属搅拌棒?④为什么要把NaOH溶液一次性倒入小烧杯中?⑤如何准确读取混合液的最高温度?⑥确保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通过从平常处生疑,向细微处问难,引起学生惊讶,激起思维的浪花.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实验设计的思路和实验操作的原理,顺利完成实验,又可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精神。
总结平时的教学情况,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课堂提问要做好充分淮备,从形式到内容,从时间到人选,从收听反馈信息到讲评,都要心中有数。切不可有口无心,随意而问,把提问流于形式,把课堂当做过场。(2)学生答错或回答离题太远如何往回引导等等,都需要精心策划,认真考虑,特别是课堂应变提问,更应该有的放矢,绝不能随意发问,仓促上阵。(3)只管提问,不管效果如何,那么设计地再好的问题都会大打折扣。(4)课堂提问应该面向全体学生,内容要有梯度,要有层次;要不拘一格。总的说,课堂提问要让每个同学都有启迪,要使人人主动进取,使课堂变成学生施展才华、相互竞争的场所
3.创设有效的探究实验
长期以来,中国教育一直受“讲解——接受”教学模式的影响,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欠缺。正如著名教育家尼尔﹒波斯特曼所批评的:“孩子们入学时像个‘问号’,毕业时却像个‘句号’”。
从教学功能上看,化学教学更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运用分析、推理、概括等方法来认识问题的实质,掌握规律,完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我认为实验设计最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和提高,可以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挖掘。比如化学习题中常常涉及到一些与实验相关的内容,通常我们用书面的方式解决,思维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放手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来解决,有意识地为他们创设一种良好的探究情境,则有利于培养其思维的发散性,培养他们动手动脑能力。
综上所述,学生的兴趣提高和收获明显就是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表征。实施有效的化学课堂教学是中学化学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过程中必须研究的问题。成功的化学教师必须强化“有效教学”的理念,不断思考课堂教学效益,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