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新课改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作者】 赵英华
【机构】 山东省莱西市南墅镇北墅完全小学
【摘要】德育渗透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信息技术十分发达的当今时代,我们接受信息的途径多种多样。然而,对于孩子来说,学校是最安全和可靠的教育环境,在这里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老师,不仅要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其中,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是一个首要因素,在人的各种素质中,思想素质是第一位的。倘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从教材实际出发,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方法,使课内、课外得到更好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能够自然而然地德育渗透,使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德育;渗透
【正文】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非常必要的,也就成了每位信息技术教育者急需思考的问题。下面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几点思考。
一、 结合教材,发掘德育教育因素
(一)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载体,在教材中挖掘教育切入点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德育渗透,是在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主要方式。只有拥护国家的各项准则,才能立志为祖国效力。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英雄主义观和爱国信念,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伟大的民族精神。例如,在对计算机发展历史的学习过程中,把我国在此过程中做出的贡献及成绩告诉学生,让他们对国家在这方面的成就感到自豪,并能够很好的树立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报效祖国打下良好的基础。又如,在学习文字处理软件时,我注重介绍金山软件公司的一种办公软件WPS,现在的中国大陆政府、机关很多都装有WPS Office办公软件。通过介绍,了解和使用国产软件,增加爱国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渗透习惯养成教育。
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分析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例如,在进行计算机认识时的相关知识学习时,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开机的关机步骤,让他们明白这样做是为了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
(三)渗透合作学习教育。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善于创造机会,让学生相互配合、互相帮助去完成任务,其中能够锻炼学生的领导能力,策划组织方面的特长,人际关系的处理等。通过小组成员的协作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例如,微机教室是一人一机的格局,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缺乏其他学科中的讨论气氛,在完成作业后,常去玩游戏。教师在对班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对他们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小组协作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并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还让学生能够共同分享小组合作成功的喜悦,也学会了表扬和欣赏他人的成果。
二、 提高教师修养,寓德育于课堂之中
(一) 提高教师自身德育渗透意识。
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要连续不断地边教边学习,并接受培训,不仅要加强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教育理论、德育理论,积累各种德育教育所需的资料和素材,为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切实保证。教师本身就是学生一本活的德育教材。所以教师在课堂示范和指导过程中,也应该有良好的习惯。从德育角度讲,教师的榜样作用至少有三方面:能够发挥德育主体的德育潜能;能够促进学生的榜样学习;能够改善道德教育效能。例如,把用户文件建立在系统目录中就是一种不好的习惯。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树立道德修养的榜样形象,以此提高自身的德育渗透思想和修养。
(二) 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在课堂中氛围是和谐的、鲜活的,有生命活力的。多采取精讲多练的形式,多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和探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方法上可多采用演示法、任务驱动法、练习法和讨论法等,同时还可采取同伴互助的方式,让学生各自取长补短,以学到知识、掌握过程和方法、培养情感价值观为目的。
(三) 教师应注重优化课堂设计和备课活动。
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需要以课程标准为核心,结合丰富的教学手段进行备课。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要认真阅读新课程改革纲要,根据计划,精心策划设计好每一堂课。不仅要备好大纲、备好教材,还需要了解学生学习的兴趣所在,将丰富多彩又充满趣味的话题引入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在每课的教学目标中强调德育渗透目标落实,敏锐抓住教学内容中进行德育的闪光点,从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操,创建良好的养成习惯,从而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实用性。教师在进行德育渗透时要了解德育的重要意义,不断地挖掘教材中的积极因素,抓住进行课堂教学和德育渗透的最佳切入点,采取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教学时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努力实现知识教育和德育教育的高度统一。
参考文献:
[1]何天香《浅析在计算机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2]陆 叶《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3]李 丽《浅谈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渗透德育的几个方法》
[4]郁剑伟《如何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非常必要的,也就成了每位信息技术教育者急需思考的问题。下面是我对这个问题的几点思考。
一、 结合教材,发掘德育教育因素
(一)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载体,在教材中挖掘教育切入点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德育渗透,是在学科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主要方式。只有拥护国家的各项准则,才能立志为祖国效力。这就需要老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英雄主义观和爱国信念,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伟大的民族精神。例如,在对计算机发展历史的学习过程中,把我国在此过程中做出的贡献及成绩告诉学生,让他们对国家在这方面的成就感到自豪,并能够很好的树立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报效祖国打下良好的基础。又如,在学习文字处理软件时,我注重介绍金山软件公司的一种办公软件WPS,现在的中国大陆政府、机关很多都装有WPS Office办公软件。通过介绍,了解和使用国产软件,增加爱国意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渗透习惯养成教育。
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注意分析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例如,在进行计算机认识时的相关知识学习时,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开机的关机步骤,让他们明白这样做是为了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保护计算机内数据的安全。
(三)渗透合作学习教育。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善于创造机会,让学生相互配合、互相帮助去完成任务,其中能够锻炼学生的领导能力,策划组织方面的特长,人际关系的处理等。通过小组成员的协作学习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集体协作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例如,微机教室是一人一机的格局,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缺乏其他学科中的讨论气氛,在完成作业后,常去玩游戏。教师在对班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对他们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进行小组协作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并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还让学生能够共同分享小组合作成功的喜悦,也学会了表扬和欣赏他人的成果。
二、 提高教师修养,寓德育于课堂之中
(一) 提高教师自身德育渗透意识。
教师在教授知识的过程中,要连续不断地边教边学习,并接受培训,不仅要加强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教育理论、德育理论,积累各种德育教育所需的资料和素材,为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切实保证。教师本身就是学生一本活的德育教材。所以教师在课堂示范和指导过程中,也应该有良好的习惯。从德育角度讲,教师的榜样作用至少有三方面:能够发挥德育主体的德育潜能;能够促进学生的榜样学习;能够改善道德教育效能。例如,把用户文件建立在系统目录中就是一种不好的习惯。教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树立道德修养的榜样形象,以此提高自身的德育渗透思想和修养。
(二) 采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在课堂中氛围是和谐的、鲜活的,有生命活力的。多采取精讲多练的形式,多让学生自己去摸索和探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学方法上可多采用演示法、任务驱动法、练习法和讨论法等,同时还可采取同伴互助的方式,让学生各自取长补短,以学到知识、掌握过程和方法、培养情感价值观为目的。
(三) 教师应注重优化课堂设计和备课活动。
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需要以课程标准为核心,结合丰富的教学手段进行备课。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要认真阅读新课程改革纲要,根据计划,精心策划设计好每一堂课。不仅要备好大纲、备好教材,还需要了解学生学习的兴趣所在,将丰富多彩又充满趣味的话题引入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在每课的教学目标中强调德育渗透目标落实,敏锐抓住教学内容中进行德育的闪光点,从而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总而言之,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思想情操,创建良好的养成习惯,从而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实用性。教师在进行德育渗透时要了解德育的重要意义,不断地挖掘教材中的积极因素,抓住进行课堂教学和德育渗透的最佳切入点,采取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教学时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努力实现知识教育和德育教育的高度统一。
参考文献:
[1]何天香《浅析在计算机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2]陆 叶《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3]李 丽《浅谈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渗透德育的几个方法》
[4]郁剑伟《如何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