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生勤俭节约意识的培养
【作者】 杨秀珍
【机构】 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特区太极湖学校
【摘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民生活水平已显著提高,“勤俭节约”的意识在人们的头脑中被逐渐淡化。节俭反成了装穷和小气的代名词。因此,有必要培养小学生的节俭意识,培养孩子们正确 的消费理念,教育他们应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促使孩子能够把勤俭节约的思想意识入脑、入心、入行。【关键词】勤俭;节约;教育;培养
【正文】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持家治国的根本。从孩子们牙牙学语起,许多的家长都会教授一首诗歌《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我们一年级的语文课本里,又会出现这首诗歌。书本上配以写实的画面,加上通俗的语言,告诉我们的孩子要节约盘中之餐,从每一顿饭中,养成节约的好习惯。然而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民生活水平已显著提高, 以前的“吃得饱”现在变成了“吃得好”。“勤俭节约”的意识在人们的心中正被淡化,甚至遗忘。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些人认为,节俭是一件小事,而实际上他与孩子健康成长,培养成一种什么样的品行,有极大的关系。爱孩子、疼孩子,理所当然,但放任孩子乱花钱,看似疼孩子,实则危机孩子一生。尤其是现在的小学生的零花钱不断增多,渐渐地使他们认为大手大脚的花钱是那么的顺理成章,也就是出现了好吃好喝、花钱如流水、浪费文具,浪费饭菜、浪费生活用品等许多不文明行为,“勤俭节约”的意识在人们的头脑中被逐渐淡化,节俭反成了装穷和小气的代名词。因此,怎样教育好孩子,承载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品质,显得尤为重要。我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针对这一现象进行小学生勤俭节约意识的培养,促使孩子把勤俭节约的观念入脑、入心、入行方面做了一点探索,现提出来与同行们讨论。
一、引导家长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家庭是勤俭习惯养成的主要环境。由于家长们的疼爱,有的孩子在生活上被照顾得无微不至,物质上有求必应,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的某些品行出现了畸形,包括勤俭的习惯。作为班主任有责任充分利用诸如家长学校、家长会、给家长的公开信、家访等方式提醒家长:父母是子女的一面镜子,父母是子女的榜样,父母是勤俭方面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勤俭品质的教育首先在于家长的以身作则,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勤俭的习惯。
世界著名艺术大师贝多芬也曾经讲过:“把德行教给你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行而不是金钱。”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真正的爱,不是在经济上放任孩子,而是从小要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并建议家长在家庭中做到“五个一”:节约每一粒米、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度电、每一分钱。
二、结合国情利用班会、队会、思想品德课、少先队活动等机会,向学生讲述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故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并告诫学生:改革开放虽然使祖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但是与发达富裕的国家比起来,我们的国家还不是很富裕的。我们的资源也不是用之不尽的。勤俭节约是建设国家最起码的要求,浪费是一种犯罪。当然,勤俭节约并不是“死抠”,该用则用。如购买学习必需的文具、积极向需要帮助的小朋友奉献爱心等,从而引导学生认清享乐与合理消费之间的区别。
三、从小事着手,严格要求,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古人有一句名言叫“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平时每天都会遇到很多小事,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都是从这样的小事做起的。比如:第一要教育学生珍惜自己和别人的劳动成果,对家里、他人、集体的财物都要爱护。节约每一粒米,吃饭时不乱倒饭菜;节约每一度电,人走灯关;节约每一滴水,洗手后要关紧水龙头,洗衣水、洗菜水可用作其他的等;节约每一张纸,不要乱扔白纸,用过的纸反面可以写草稿等;爱惜书本,不乱撕书本,;爱护桌椅、门窗、教学仪器和体育设备等。第二要求学生在打扮上不要过分,不要追求新奇时髦,更不要互相攀比。第三教育学生不要乱花钱,不随便向家长要钱。平时不挑食,不经常买零食吃,能节约的钱一定要节约。教师一发现问题,及时引导,长此以往,习惯成自然,就会内化成固定的好习惯。
四、利用数学课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教育。例如:全国人民每人每天节约一分钱,像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每天就可以节约一千多万元,每年就可以节约40多亿元,用这些钱足可建成一个“航空母舰”,用这些钱就可建成4000个容纳百万只规模的养鸡场,用这些钱就可建八座容纳4000人的大学、用这些钱还可以┈┈。通过这些惊人的数字,使他们要懂得“聚沙成塔,滴水成海”的道理。
五、充分利用现代社会中的积极因素,引导学生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中共中央把勤俭节约纳入社会主义荣辱观之中。贯彻落实“八荣八耻”,以此为楔机,让“八荣八耻”进课堂,进讲议。让学生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思想得到熏陶,勤俭节约意识得到提升。
我们要教育学生真正把勤俭节约看成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一种崇高的精神,一种良好的教养,使整个社会形成一种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节约是一种责任是一种使命,因为只有真正明白我们的国情的人才会感受到节约那份沉甸甸的分量;节约是一种境界,只有以节约为美德,以节约为光荣的人才会真正感到节约对人的心灵的真正的滋养。”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仅有勤俭节约的意识还不够,只喊“浪费可耻”也不行,全体师生必须付诸行动,形成勤俭节约的氛围,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持家治国的根本。从孩子们牙牙学语起,许多的家长都会教授一首诗歌《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我们一年级的语文课本里,又会出现这首诗歌。书本上配以写实的画面,加上通俗的语言,告诉我们的孩子要节约盘中之餐,从每一顿饭中,养成节约的好习惯。然而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民生活水平已显著提高, 以前的“吃得饱”现在变成了“吃得好”。“勤俭节约”的意识在人们的心中正被淡化,甚至遗忘。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有些人认为,节俭是一件小事,而实际上他与孩子健康成长,培养成一种什么样的品行,有极大的关系。爱孩子、疼孩子,理所当然,但放任孩子乱花钱,看似疼孩子,实则危机孩子一生。尤其是现在的小学生的零花钱不断增多,渐渐地使他们认为大手大脚的花钱是那么的顺理成章,也就是出现了好吃好喝、花钱如流水、浪费文具,浪费饭菜、浪费生活用品等许多不文明行为,“勤俭节约”的意识在人们的头脑中被逐渐淡化,节俭反成了装穷和小气的代名词。因此,怎样教育好孩子,承载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品质,显得尤为重要。我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针对这一现象进行小学生勤俭节约意识的培养,促使孩子把勤俭节约的观念入脑、入心、入行方面做了一点探索,现提出来与同行们讨论。
一、引导家长进行正确的家庭教育,家庭是勤俭习惯养成的主要环境。由于家长们的疼爱,有的孩子在生活上被照顾得无微不至,物质上有求必应,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的某些品行出现了畸形,包括勤俭的习惯。作为班主任有责任充分利用诸如家长学校、家长会、给家长的公开信、家访等方式提醒家长:父母是子女的一面镜子,父母是子女的榜样,父母是勤俭方面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勤俭品质的教育首先在于家长的以身作则,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勤俭的习惯。
世界著名艺术大师贝多芬也曾经讲过:“把德行教给你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行而不是金钱。”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真正的爱,不是在经济上放任孩子,而是从小要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并建议家长在家庭中做到“五个一”:节约每一粒米、每一滴水、每一张纸、每一度电、每一分钱。
二、结合国情利用班会、队会、思想品德课、少先队活动等机会,向学生讲述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故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启发和教育。并告诫学生:改革开放虽然使祖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但是与发达富裕的国家比起来,我们的国家还不是很富裕的。我们的资源也不是用之不尽的。勤俭节约是建设国家最起码的要求,浪费是一种犯罪。当然,勤俭节约并不是“死抠”,该用则用。如购买学习必需的文具、积极向需要帮助的小朋友奉献爱心等,从而引导学生认清享乐与合理消费之间的区别。
三、从小事着手,严格要求,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古人有一句名言叫“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平时每天都会遇到很多小事,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都是从这样的小事做起的。比如:第一要教育学生珍惜自己和别人的劳动成果,对家里、他人、集体的财物都要爱护。节约每一粒米,吃饭时不乱倒饭菜;节约每一度电,人走灯关;节约每一滴水,洗手后要关紧水龙头,洗衣水、洗菜水可用作其他的等;节约每一张纸,不要乱扔白纸,用过的纸反面可以写草稿等;爱惜书本,不乱撕书本,;爱护桌椅、门窗、教学仪器和体育设备等。第二要求学生在打扮上不要过分,不要追求新奇时髦,更不要互相攀比。第三教育学生不要乱花钱,不随便向家长要钱。平时不挑食,不经常买零食吃,能节约的钱一定要节约。教师一发现问题,及时引导,长此以往,习惯成自然,就会内化成固定的好习惯。
四、利用数学课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教育。例如:全国人民每人每天节约一分钱,像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每天就可以节约一千多万元,每年就可以节约40多亿元,用这些钱足可建成一个“航空母舰”,用这些钱就可建成4000个容纳百万只规模的养鸡场,用这些钱就可建八座容纳4000人的大学、用这些钱还可以┈┈。通过这些惊人的数字,使他们要懂得“聚沙成塔,滴水成海”的道理。
五、充分利用现代社会中的积极因素,引导学生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中共中央把勤俭节约纳入社会主义荣辱观之中。贯彻落实“八荣八耻”,以此为楔机,让“八荣八耻”进课堂,进讲议。让学生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中思想得到熏陶,勤俭节约意识得到提升。
我们要教育学生真正把勤俭节约看成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一种崇高的精神,一种良好的教养,使整个社会形成一种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节约是一种责任是一种使命,因为只有真正明白我们的国情的人才会感受到节约那份沉甸甸的分量;节约是一种境界,只有以节约为美德,以节约为光荣的人才会真正感到节约对人的心灵的真正的滋养。”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仅有勤俭节约的意识还不够,只喊“浪费可耻”也不行,全体师生必须付诸行动,形成勤俭节约的氛围,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