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兴趣引路境,快乐学数学

【作者】 王春梅

【机构】 四川省宣汉县育才小学

【摘要】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只能来源于自身的学习活动。打破上述僵局,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他们自主发展,是培养学生具备各方面能力的需要。我们试想一下:素质教育主战场的课堂上如果没有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兴趣、热情,哪来思维碰撞火花,谈何发展和创新呢?我们只有顺应孩子们的心理特征,循序渐进,导其志趣,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通过近些年的教学探讨,我是从下面几个方面努力去做的。
【关键词】兴趣;快乐;数学
【正文】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趋向于认识掌握事物,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也强调—“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原动力。当一个人对某事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探索事物的奥秘。因此,在小数教学中,我们着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着力打造高效小数课堂,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和谐情感,营造愉悦心理氛围
  情感是教育成功的基石,蓄意运筹情感是提高课堂教学艺术的关键。情感教学是上好数学课的有力保证。教学过程本身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和谐的情感机制不仅能使学生自主地学习,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良好的情感也有助于师生心灵的沟通以及和谐真诚、温馨心理氛围的构建。作为课堂心理环境缔造者,教师良好的情感是学生形成愉悦学习心理的开端。所以,我们总以激扬的语言激励学生,以娴熟的技巧启迪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吸引学生,以积极的人格陶冶学生,以爱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感召唤下,激发其探究数学知识浓厚的兴趣,驰骋灵活敏捷的思维,彰显丰富的想象力探索发现。
  二、兴趣先导,缔造课堂良好开端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新课开始时要紧扣教材精心设计一个“开场白”,或提出疑问,或创设情境,或引趣激情,或以旧引新,让学生迅速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做到“课伊始,趣已生”。如学习年月日时,我是用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有个宝宝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天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留张皮。你知道它是什么?同学们听到这个谜语,都瞪大眼睛,认真思考,小声议论,很快猜出—日历本。我手拿日历本—同学们!一面是一日,一年是多少日呢?今天我们就学习它。新颖奇特的创意迅速将学生引入新课的学习旅程。又如学习用排水法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我先是给学生讲了学生耳熟能详的《乌鸦喝水》的故事,藉此设疑—你知道乌鸦为什么能喝到杯子里的水?由此,巧妙导入一语吊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兴趣由此而生,效果可想而知。
  三、创意设置,打造活力灵动课堂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堂缺乏趣味性的课很容易使学生陷入到“嗜好性休息”中,分散精力而做其他事情。每节课安排几个“兴奋点”,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有助于学生记忆。
  观之数学教学过程应是一次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美的行程。每一堂课都是一次快乐之旅。为此,我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体验到数学课堂就象漫步在美不胜收的山间小路上。教学中,力求在教学内容、方法上使学生对认知产生惊奇、新颖、刺激、悬念的诱人期待的教学魅力,诱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如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如此设计—(1)120÷30=?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10倍,商是?被除数和除数都缩小1/10,商是?(2)你还记得商不变规律吗?(3)你能把上面的除法算式写成分数形式吗?由商不变规律引发学生的思考,既然分数与除法有那么密切的联系,那么分数是否也存在着类似的规律呢?这样,巧妙地将分数基本性质与商不变规律的内在联系知识迁移,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在完成部分知识的学习后,小学生往往陷入到已“知其然”的“嗜好性休息”中而精力分散。我便不时时机创设小问题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有位老爷爷把一块地分给三个儿子。老大分到了这块地的1/3 ,老二分到了这块地的2/6,老三分到了这块的3/9。老大、老二觉得自己很吃亏,于是三人就大吵起来。刚好阿凡提路过,问清争吵的原因后,哈哈大笑了起来,讲了几句话,三兄弟就停止了争吵。这是怎么回事呢?你知道阿凡提为什么会笑吗?他对三兄弟又讲了哪些话?引导学生探究训练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个个兴奋点诱发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如此使课堂跌宕起伏,迂回曲折,有效的活跃了课堂气氛,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由此变得灵动起来。
  四、多彩活动,延展课堂深化兴趣
  动手操作实践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儿童的智力活动是与他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小学数学的学习是一项重要的智力活动,它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要以感性经验为基础。因此,我们积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存储感性经验,训练动手操作能力。如学习分数的意义时,我让学生准备了一张正方形的纸,布置任务—你能从这张纸上找到它的1/4吗?学生一听,兴奋极了,纷纷动起手来。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初步感知了分数的意义,还找到了不同的1/4,培养了创新能力。
  课外活动是课堂的延伸和辅助。因此,我们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设计,通过家乡土地丈量认识周长、面积;通过学校花坛的观察测量使学生了解体积的正确计算方法,引导学生利用课本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数学问题。同时利用数学课外活动小组,组织学生绘制学校平面图,自办“数学小游戏”等手抄报、举办数学知识竞赛等活动形式,深化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寓课本知识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这样,使小数教学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由此变得有声有色。
  总之,只要教师用心创设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学习;由厌学到爱学、会学、乐学,一定会达到学好数学,提高小数教学质量的目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