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和谐英语课堂、精彩英语演绎

【作者】 姚贵屏

【机构】 贵州省玉屏县大龙中学

【摘要】和谐英语课堂、精彩英语演绎,首先明确高三学生在英语学科中的思想特点;其次要利用人文性,夯实学生的人文性。
【关键词】辩证思维;人文性
【正文】
  高三英语教学在整个高中阶段举足轻重,英语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学生掌握知识,一把通往成功的金钥匙,而和谐的课堂教学的根本点不是在于传授知识,而是在于传授科学的思维方式,指导学生从学懂,学会,直到会学,达到“学生能自为研究,自求解决“的目的,而和谐的课堂教学从原来的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重视智力,能力的培养。
  《师说》中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启发学生思维能力是和谐高效课堂的主打歌,它体现英语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那么如何构建和谐课堂?如何精彩演绎课堂的主打歌呢?我认为,理性地审视,准确的把握,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法,是培养学生兴趣,让学生感受到英语语言内在美的经典策
  一、首先明确高三学生在英语学科中的思维特点
  1.表象思维逐步发展趋向于成熟,辨证思维也得到较快发展。
  所谓表象思维,是指对英语表象认识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思维方法来反映英语的本质所在,讲模块9一单元“Differenf COUrl——tries,Different cultures”,为了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可以提出下列问题:为什么加拿大的官方语言是英语和法语?加拿大的国家象征是什么?
  所谓辩证思维,是指对文章内容的本质联系的对立统一的反映。它不仅反映文化,习俗的互相区别,而且反映它们之间的互相联系,互相融合:不仅反映文化交流,语言习俗的相对统一,而且反映它们的绝对差异,它是一种较高级的思维类型。例如有的学生在学习模块9第2单元常常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既要肯定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积极意义,又赞扬发展国际化大都市的意义?为什么既要发展旅游业,重工业,又要保护当地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教师引导学生辩证地思考这些充满了似乎对立的观点,就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过程。
  2、利用warming—up中的插图活跃学生思维(代表人物画像,标志性建筑,名胜古迹),实际教学操作中充分利用它们,不仅能克服学生因强记单词,词组,句型等单纯知识的枯燥无味的等非智力因素的心理障碍,而且由于给教材增强了直观性,可读性,欣赏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活泼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利用插图可采用两种方式:一是直接利用课本中的插图,加深理解,如“Witness Time”一单元的warming—up中有5幅插图,可以用这些插图来引导学生理解阅读文章。这样既生动又深刻,如果利用得当,效果是很显著的。二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或自制一些图片,创设新意境,加深理解,以增强直观性。
  3、从整体出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英语知识的整体性,通过知识结构体系的建立而体现出来,因此要加强英语知识结构的教学,引导学生吃透教材,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以及内在联系,形成有层次,循序渐进的符合教学要求的英语知识网络体系,从而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例如,在阅读课上,对历届高考英语长难句的讲解中,从中选出关键词以理解句子,文章的整体内涵,从而克服生词这个拦路虎。
  如1:Supporters of underground develop—men/say that building down ratherthan building up is a good way to use the ea血’sspace。(NMET2002 A)
  地铁发展的支持者说在地下建筑而不在地上建筑是一种利用地球空间的方法。
  如2 For the most part,interactions becween mo,n are emotionally controlled—a good fit witll the social requirements of  “manly behavior”。(NMET2001 E)就大部分而言,男人间的交往在感情上受控制,这和“男子汉气概”的社会要求是相符的。
  二、利用人文性,夯实学生的人文性
  何为英语教学的人文性?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且不能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英语教学中,我认为,要真正突显英语的人文性,培养学生的心灵,关怀学生生命的成长和发展,对学生进行熏陶,以夯实学生的人性根基,丰富学生的人生积淀,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给学生一个亮丽的精神底色,最关键的是把学生当作一个亮丽的精神底色,具有极强可塑性的人来对待,着重培养学生作为“人”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正确地把握住课本中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地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具体的说,我觉得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人手:
  1.陶冶情操,培养情趣。
  我们的英语课本中,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如“加拿大一枫树之国”,“澳大利亚”的自然之美,还有一些时尚的话题,如健康,环保,旅游等。这些文章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构成了一座风光无限的艺术宫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应该通过指示,引导,点拨,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内涵,用文章中的养分去滋润学生的心灵,并逐渐转化为他们内在的能力,在生活中创造美,辨别真与善,美与假,激起对生活美的追求,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
  2.锻炼品德,完善人格。
  正所谓“文以载道”,世界上无论哪一种  语言都是用来表达特定的思想或见解的。英语课文中的文章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其思 想内容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如介绍奥运会时学生可以了解到桑兰不畏残酷的病魔,敢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还有马丁。路德敢于蔑视不合理的传统习惯的大无畏精神和民主平等,尊重劳动人民的高尚人格等等。这一系列人物所具备的人格,会让学生在学习l过程中耳濡目染,在内心深处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当然,要使高三英语课堂既切实有效又生动活泼,英语课无疑应该做到内容和形式具体形象,活泼有趣,让表现形式喜闻乐见,又能学得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需要教师的精彩演绎,但切忌越俎代庖,喧宾夺主。这其中的组织,引导,点拨以及课后的总结点评等,都需要教师为此付出大量的心血和汗水。关键问题是教师必须讲究引导的艺术,相机行事,灵活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