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物理教学不容忽视动态生成

【作者】 胡谦东

【机构】 西藏江孜县闵行中学

【摘要】高效而活力涌现的物理课堂,必然是精心预设和动态生成的完美结合。生成完善着预设,是预设的升华。教学中,我们一不能完全沿袭教案预设进行,对适时生成的资源,我们不容忽视,要善于抓住和捕捉。
【关键词】初中物理;动态生成;不容忽视
【正文】
  动态生成是预设未及的新资源,是师生互动交流、智慧碰撞的重要成果。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应与预设方案不可分割,共同担当起建设高效课堂的重任。然而实践中,很多教师只按备课预设进行,对课堂动态生成的资源视而不见,导致很多智慧型的、有创意的观点和做法一瞬即逝,无法重现。因此,我认为我们教师必须睁大慧眼,时刻关注学生在课堂中思考所生成的资源,并及时捕捉课堂上师生互动中产生的有探究价值的新情况、新信息、新问题,以有价值、有创见,根据需要,及时调整或改变预设,尽可能把动态生成的有价值的资源运用得淋漓尽致,使课堂上产生新的思维碰撞,促进教学的不断生成和发展,从而构建全面发展的智慧碰撞课堂。
  一、精心预设,为动态生成奠基
  一个高效而活力涌现的物理课堂,必然是精心预设和动态生成的完美结合,预设中孕育着生成,生成完善着预设,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升华,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我们知道,生成是动态的、可变的、瞬时的,它需要预设奠基。没有高质量的预设作基础,就不可能有精彩的生成降临。因此,我们必须加强教学预设,把功夫花在课前,把好教材理解关,认真钻研,弄清教的重点、学的难点。同时,把好学情关,针对学生“最近发展区”情况以及能力水平与思想水平。这样设计出的教学方案才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对于我们物理备课,做好“五备”是重点,一是备课标,二是备教材,三是备学生,四是备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五是备练习。
  二、善抓闪光点,促进动态生成
  开放即解放,就是让学生从传统“被动被灌”中解放出来,成为“我要学”的主体。现行物理课堂要走向高效教学,我们必须建设开放课堂。因为开放环境才是智慧活跃的土壤,紧张的氛围只能让思维更加绷紧,无法灵动,更不会互相碰撞,因而也就无法产生智慧火花,没有有价值的、创新的观点和做法闪现。新课标倡导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到处都是学生思维与知识的“较量”,彰显着学生思维的创新或不够不足。这些都是我们良好的教学资源,而这些意外天成的资源,往往给学生带来探究学习冲动。只要我们善抓闪光点,哪怕是微乎其微,教师就可挖掘、开发、引伸、利用,不断用以优化课堂教学。如学习凸透镜成像知识时,在课堂上我向同学阐述人眼球的结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人看外界远处物体时,物体经凸透镜成像是一个缩小倒立的实像,根据已学的凸透镜成像规律,远处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物像应该是倒立的缩小的实像。这时有位同学站起来发问道:“为什么我们平常看见任何物体却是正立的啊?”这就是一个良好的动态生成资源,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故意发难”而责备学生,相反我们还要更加表扬学生的勇气,敢于质疑。实践中,我对这位同学的突然提问,首先给予肯定,然后再引导学生“这是为什么呢?这个与“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否发生矛盾,请大家思考并讨论一下。”在同学思考讨论的过程中,明白了光线透过角膜、晶状体、玻璃体的折射,在视网膜上显出景物的像(倒立的像),构成光刺激的光学原理。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受光的刺激后,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转换成神经冲动,由视神经传入大脑层的视觉中枢,然后我们就能看见物体了,经过大脑皮层的综合分析,产生视觉,人就看清了景物——正立的立体像。
  三、巧用“错误”,促其生成资源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得:“差错,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能原谅的。”布鲁纳也曾经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错误”是学生思维不及知识难度而“患”下的暂时性困难,需要教师及时解阻和疏导。我们教师要把这种“错误”当作一种教学资源,一种预设之外的生成资源。教学本质就是在不断发生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进行的,没有错误的学生就没有需要教师的必要。所以,我们要羞于运用“错误”资源,善于挖掘并运用“错误”会给课堂教学带来活力。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思考,敢于质疑、敢于提问。错误想法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在学习中没有想法。捕捉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发现错误背后所隐藏的教学价值,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例如在教学《浮力》时,遇到一个这样的题目:将一轻质塑料袋装水后用弹簧秤测得示数为8牛顿,若将塑料袋完全浸入水中,弹簧秤的示数为多少?大多数同学阅读题目后都是束手无策,认为体积不知道,根据阿基米德定律浮力也不能直接求得,部分同学认为是8牛顿,也有少数同学认为是零,错误率相当高。我知道该题题目如果用计算浮力的方法显然是很难让学生理解的,于是我就将试题利用实验来探究,弹簧秤的示数为零,通过实验数据说明问题,直接明了,学生也易懂。更令我受益匪浅的是,在期末测试中恰巧遇到了类似的计算题,我班学生只有个别学生出错,而他们没有做过本实验的平行班,学生答题错误率要高得多!这让我进一步认识到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既解决了疑问,又培养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新知教学中,学生限于自己的知识水平,在思考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的想法是非常正常的,教师如果从伴随着教学过程的错误出发,生成性地提出一些问题,并设法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学习才会更有效。
  总之,物理教学,动态生成的资源我们不可忽视,要善于抓住和捕捉,使其发挥作用,为高效课堂建设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王静平,透过课堂教学中的“非预设生成”分析学生的探究能力[J].教育革新,2014.9。
  [2]徐国荣,专业化预设:生成性课堂的智慧投资[J].江苏教育研究,2015.11。
  [3]李阳,捕捉非预设生成资源成就稍纵即逝的精彩——常态 课上生成性教学资源例谈[J].新课程,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