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有效开展初中物理导学案教学的尝试
【作者】 邢彦鸽
【机构】 新疆石河子121团第一中学
【摘要】在素质教育大力发展的今天,初中物理老师们正在努力寻找一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新路。如今,导学案无疑已成为新式课堂的载体。一份高质量的物理导学教案,它是学生学习的航标、长帆和船舵。【关键词】学习目标;预习作业;学法指导;堂上练习
【正文】
导学案在我校开展已经一学年,通过一学年的尝试和实践,我觉得开展导学案教学有着重要作用和地位。如何才能有效地开展物理导学案教学呢?根据本人一学年的尝试和不断地探索,我觉得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确立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
1、备导学案时,老师要把角色转变,把导学案的“学习目标”和传统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区分开来。“学习目标”应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出发点是为学生学习指明方向。注意“学习目标”的表述程度,编写“学习目标”时应少一些概括性的语言,要让学生看得懂,具有可操作性,语言必须做到准确、具体、通俗易懂。
2、学习目标应面对全体学生。学生是具有差异性的个体,他们的认知水平各有不同,“学习目标”的制定应根据学生学情,分层制定。既要有适合绝大多学生的“普遍目标”,又要有适当的、适合学生成长的“发展性目标”。这样从目标上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如: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一节《从全球变暧谈起》中的学习目标:学会使用温度计,会用体温计给家人测量体温。与同学交流“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的危害和控制方法,给周围的人提出几条合理的控制建议。等等……这样的目标既对学生提出的知识要求,有对学生提出的技能要求,同时在学生之间的交流中又了解到了地球和人类所面临的严重问题,使他们产生保护环境的使命感,一举多得。
二、备好预习作业,做足课前准备工作
课前预习环节是课堂延伸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能否通过课前预习为课堂学习做足准备,我认为,编写几条科学合理的预习作业显得尤为重要。
1、预习作业要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学广泛联系日常生活和生产,我们要抓住这一可利用的特点,利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上课前就把学生的心拉进课堂,这样学生就能主动学习。如:向家长了解并思考,刚洗好的衣服应该怎样晾晒?秋收之后,家里人是怎么晾晒稻谷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自然会乐于去做这些题目,同时对课堂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期待感,课堂就不容易开小差。
2、预习作业应有适当的动手实验内容。
有些导学案的预习作业把课本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以填空的形式罗列出来。学生在完成此类预习的时候,直接打开课本,依葫芦画瓢,脑子中却毫无印象。这样就失去了预习的意义和价值,反而浪费时间。老师在编写导学案预习作业的时候要注意少一些“死知识”多一些“做一做”。如:在手背上涂一些白酒,白酒会 ,同时手背会有 的感觉,说明液体蒸发时 (要/不要)吸热。学生边做边想,预习效果自然就好。
3、预习作业要难易适宜。
教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预习目标。预习目标过低,学生简单阅读课本就能达到这个目标,就不能启动理性思维,进入不到物理研究的方法之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得不到培养,认知能力就得不到训练。如果预习目标过高,学生要达到这个目标非常困难,就会形成一种心理压力。长期下来,影响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或对课堂产生依赖性,学习的主动性得不到发展。因此预习作业要难易适宜。如:回忆小学所学知识后回答: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 、液体的 和液面上方空气 有关。在炎热的夏天,园艺工人为什么要给一些花草带上“纱巾”(遮阳布)呢?这样难易适宜,学生容易接受而又乐意参与。
三、导学案应对科学探究过程做出学法指导
新课程以学生为主题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究和与同学的交流合作进行只是的建构和归纳。此时,导学案的引导作用就尤为重要。如: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活动中,学生需要掌握(1)科学探究的步骤(2)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我在导学案中是这样处理的: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想一想:与同学讨论,你还记得影响水分蒸发的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吗? 、
、 。当时我们学习时用到的方法你还记得吗?设计一下:我们应当采用 法来进行实验探究。
1.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我们应当控制 保持不变。
2.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时,我们应当控制 保持不变。做一做:与同学合作进行实验探究。
归纳: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压力越 ,压力作用效果越 ;受力面越
,压力作用效果越 。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呈现,学生在填写实验报告的时候熟悉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实验操作中强化了控制变量的探究方法。学习技能和知识点同时收获。一举多得。
四、做好课堂巩固练习
导学案的“学习目标”已经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要求,学生经过一节课的学习有没有达到这些要求呢?他们可以通过做一些题目来检测自己。老师在编写“课堂巩固”题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题目要与目标对应。最好是针对每一个目标出一道题目,学生可以根据题目答案的错对直接检查自己学习目标的完成程度,这种方法既快又好。
2、题目要“少而精”。课堂巩固要有时效性。即当堂练习,当堂讲评。除去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每节课至多余留10分钟左右的时间给师生进行“课堂巩固”。老师在编写巩固习题的时候要精挑细选那些有代表性的体型,既能节约时间,又能帮助学生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3、巩固题应难易恰当。巩固环节既是一个检测环节,我们也可以把它作为是一个提高学生自信的环节。学生经历短暂一节课的学习,知识掌握不可能十分牢固和变通,此时不宜采用难度过大的题目。这样不仅会延长处理时间,如若处理不当更会挫伤学生的信心。
通过一学年的不断尝试和实践,我觉得备好一份好的导学案一定要进行同科组成员集体备课,利用团队力量来斟酌导学案的各个环节的衔接及重难点的处理方法,做好修改和完善工作。导学案在 “教与学”的课堂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的反思和改进才能发挥它的巨大潜能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束炳如.物理(粤教沪科版)教师教学用书.2008年12月
[2]三人行物理网(www.srxedu.net)
[3]《中学生物理学报》
导学案在我校开展已经一学年,通过一学年的尝试和实践,我觉得开展导学案教学有着重要作用和地位。如何才能有效地开展物理导学案教学呢?根据本人一学年的尝试和不断地探索,我觉得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确立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
1、备导学案时,老师要把角色转变,把导学案的“学习目标”和传统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区分开来。“学习目标”应体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出发点是为学生学习指明方向。注意“学习目标”的表述程度,编写“学习目标”时应少一些概括性的语言,要让学生看得懂,具有可操作性,语言必须做到准确、具体、通俗易懂。
2、学习目标应面对全体学生。学生是具有差异性的个体,他们的认知水平各有不同,“学习目标”的制定应根据学生学情,分层制定。既要有适合绝大多学生的“普遍目标”,又要有适当的、适合学生成长的“发展性目标”。这样从目标上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如:八年级物理第四章第一节《从全球变暧谈起》中的学习目标:学会使用温度计,会用体温计给家人测量体温。与同学交流“温室效应”“热岛效应”的危害和控制方法,给周围的人提出几条合理的控制建议。等等……这样的目标既对学生提出的知识要求,有对学生提出的技能要求,同时在学生之间的交流中又了解到了地球和人类所面临的严重问题,使他们产生保护环境的使命感,一举多得。
二、备好预习作业,做足课前准备工作
课前预习环节是课堂延伸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能否通过课前预习为课堂学习做足准备,我认为,编写几条科学合理的预习作业显得尤为重要。
1、预习作业要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物理学广泛联系日常生活和生产,我们要抓住这一可利用的特点,利用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上课前就把学生的心拉进课堂,这样学生就能主动学习。如:向家长了解并思考,刚洗好的衣服应该怎样晾晒?秋收之后,家里人是怎么晾晒稻谷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自然会乐于去做这些题目,同时对课堂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期待感,课堂就不容易开小差。
2、预习作业应有适当的动手实验内容。
有些导学案的预习作业把课本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以填空的形式罗列出来。学生在完成此类预习的时候,直接打开课本,依葫芦画瓢,脑子中却毫无印象。这样就失去了预习的意义和价值,反而浪费时间。老师在编写导学案预习作业的时候要注意少一些“死知识”多一些“做一做”。如:在手背上涂一些白酒,白酒会 ,同时手背会有 的感觉,说明液体蒸发时 (要/不要)吸热。学生边做边想,预习效果自然就好。
3、预习作业要难易适宜。
教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预习目标。预习目标过低,学生简单阅读课本就能达到这个目标,就不能启动理性思维,进入不到物理研究的方法之中,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得不到培养,认知能力就得不到训练。如果预习目标过高,学生要达到这个目标非常困难,就会形成一种心理压力。长期下来,影响他们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或对课堂产生依赖性,学习的主动性得不到发展。因此预习作业要难易适宜。如:回忆小学所学知识后回答:液体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 、液体的 和液面上方空气 有关。在炎热的夏天,园艺工人为什么要给一些花草带上“纱巾”(遮阳布)呢?这样难易适宜,学生容易接受而又乐意参与。
三、导学案应对科学探究过程做出学法指导
新课程以学生为主题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究和与同学的交流合作进行只是的建构和归纳。此时,导学案的引导作用就尤为重要。如: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活动中,学生需要掌握(1)科学探究的步骤(2)控制变量的实验方法。我在导学案中是这样处理的:压力的作用效果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想一想:与同学讨论,你还记得影响水分蒸发的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吗? 、
、 。当时我们学习时用到的方法你还记得吗?设计一下:我们应当采用 法来进行实验探究。
1.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我们应当控制 保持不变。
2.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大小的关系时,我们应当控制 保持不变。做一做:与同学合作进行实验探究。
归纳: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压力越 ,压力作用效果越 ;受力面越
,压力作用效果越 。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呈现,学生在填写实验报告的时候熟悉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在实验操作中强化了控制变量的探究方法。学习技能和知识点同时收获。一举多得。
四、做好课堂巩固练习
导学案的“学习目标”已经对学生的学习提出了要求,学生经过一节课的学习有没有达到这些要求呢?他们可以通过做一些题目来检测自己。老师在编写“课堂巩固”题目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题目要与目标对应。最好是针对每一个目标出一道题目,学生可以根据题目答案的错对直接检查自己学习目标的完成程度,这种方法既快又好。
2、题目要“少而精”。课堂巩固要有时效性。即当堂练习,当堂讲评。除去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每节课至多余留10分钟左右的时间给师生进行“课堂巩固”。老师在编写巩固习题的时候要精挑细选那些有代表性的体型,既能节约时间,又能帮助学生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3、巩固题应难易恰当。巩固环节既是一个检测环节,我们也可以把它作为是一个提高学生自信的环节。学生经历短暂一节课的学习,知识掌握不可能十分牢固和变通,此时不宜采用难度过大的题目。这样不仅会延长处理时间,如若处理不当更会挫伤学生的信心。
通过一学年的不断尝试和实践,我觉得备好一份好的导学案一定要进行同科组成员集体备课,利用团队力量来斟酌导学案的各个环节的衔接及重难点的处理方法,做好修改和完善工作。导学案在 “教与学”的课堂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不断的反思和改进才能发挥它的巨大潜能为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束炳如.物理(粤教沪科版)教师教学用书.2008年12月
[2]三人行物理网(www.srxedu.net)
[3]《中学生物理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