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怎样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

【作者】 王延永

【机构】 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店子镇姚营小学



【正文】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得法,对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无疑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探索作文教学新路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已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教学中怎样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呢? 
  一、赏识学生,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我们的学生怕作文,主要原因是,对作文没有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就会爱作文,从而自觉地观察生活,不断积累,练习,进而提高作文能力。教学中我们要用爱的语言去激励学生。即使我们的学生的作文水平再差,也要想办法找他们的作文的可取之处,抓住作文的闪光点,用温暖的语言去鼓舞他们,激励他们,让他们树立写好作文的自信心。我们班有一个学生。他从小学就怕作文。他的作文往往是大家嘲笑的对象。他的作文短短几行,让人看了半天,也看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我接手这位同学之后,就想办法去激励他。一次作文课上,发现他的作文有几句话写得相当不错,我就抓住时机,表扬他的语言优美,作文有了很大的进步。这位同学虽然没有说话,但是眼里满是泪花,可以看出他十分激动。老师的赏识使他像变了一个人,经常写一些东西让我看,上课的时候也经常发言。我也相机指导他要观察,多积累,并告诉他一些技巧。他的作文虽然不算优秀,但比起原来说有了很大的进步。究其进步的原因,主要是赏识,赏识可以改变一个人。
  二、观察生活,让学生习作有素材
  我们的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这样那样的变化,上演着或喜或悲的故事。然而小学生较少主动的去观察身边的一切。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意地对学生加以指导,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关心世界,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以便对校园内的桩桩小事,家庭中的点点滴滴,乃至邻里之间的争执以及街头巷尾的见闻,都能够灵敏地去观察,去捕捉,去体验。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作文应从自己身边的生活入手,观察、体验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片段,养成主动观察生活的好习惯。从而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激发学生描写生活的愿望和情趣。
  三、让学生坚持写日记
  坚持让学生写日记,培养了学生写日记的兴趣,积累大量词语,会写完整话,这样其实就是在不知不觉地把学生领入了作文之门。从“写好一句话日记”到“写好一段话日记”的培养与训练,使学生天天坚持写日记,此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培养了学生写日记的兴趣,促进学生综合语文素质的发展提高。虽然学生写出的习作还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但学生已经开始慢慢地享受习作过程中的乐趣,开始习惯于留心生活,积累写作的素材,从而提高了写作能力。
  四、注重学以致用,结合实际及时指导
  小学生的知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师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及时指导很重要。大家都知道《十里长街送总理》是一篇饱含深情的文章,我在教完这篇课文后,举行了一次“我思念的XX”为主题班会活动。要求学生把自己最思念的亲人用几句话描述出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其中有一位女同学是这样说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转眼间一年的中秋节又到了,半年前与妈妈分别的情景又浮现在我的眼前,记得妈妈要去广东的前一天夜晚,我总跟在她身旁,她出去我跟着,她睡觉我伴着,而且我还紧紧地捏着她的手,生怕她即将离去。第二天,我早早地起床了,发现妈妈提着包已跑出了家门,我连头也没梳,散着发就在后面追,我边追边喊,妈妈也边跑边抹泪。到了夜晚,我觉得房子里空荡荡的,怎么也睡不着,只好抱着妈妈睡过的枕头闻闻她留下的体味!”这样的描写最感人,学生也能说真话、实话。
  五、让学生说真话、吐真情
  作文说的就是真人真事,写的就是真情实感,但平时学生的写作中,有时为了完成任务胡编乱造,或抄袭他人,或无病呻吟,作文成了很多学生的一纸谎言。在学生的笔下同学都是拾金不昧的,老师都是抱病工作的,邻居都是乐于助人的,家乡都是美丽富饶的。内容千编一律的,缺少新意。
  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时,注意培养学生在练中要养成说真话,写真事的习惯。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要充分展示学生自己的个性。要鼓励他们说真话,说心理话。如写“难忘的一件事”,可以从“为什么难忘”入手,引导学生回忆童年到少年,从校内到校外。说说生活中曾经有过的“有趣的、有意义的、受教训的、后悔的、令人伤心的、令人高兴的、令人气愤的、打击最大的”一件事。在生活、回忆中选取印象最深的一件真事来写,这可以写出真情实感。教师对于写“真”的作文,给予高分鼓励,肯定表扬。
  六、增加课外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小学生写作靠凭空想像是写不出好作文来的。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占有大量的感性材料,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才能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才能做到文思泉涌,左右逢源。积极引导他们积累写作素材。认真建立自己的“材料库”。
  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推荐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去阅读。教育学生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好的片断,就摘录下来,增加词汇量。总结文章的段落结构和开头、结尾的方法。随时积累写作素材。并指导学生结合实际勤写读书笔记,为习作时灵活运用优美词句、生动段落提供素材保证,这样写起作文才会得心应手。
  总之,作文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正确把握作文的定位,切实改变观念,找出适合教育对象的教育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生活,通过课外积累,丰富人文涵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作文教学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动笔,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