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述小学作文创新教学尝试
【作者】 胡子哈
【机构】 四川省凉山州德昌县大山乡中心完全小学
【正文】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的重要内容,我们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同时,要注重培养创新意识。
一、借口语交际,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课程标准把“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不仅仅是提法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观念上的改变,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它不仅要求训练每个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规范了口头语言,培养语言交际、待人处事、举止谈吐、临场应变、传情达意等综合能力和基本素养。口语交际体现了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促进了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实现了语文课程和其它课程的沟通。教学中,我们注意创设情境组织学生上好教材里的口语交际课,努力与写作结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兴趣说笑”就是让孩子们在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中融观察、思维和表达于一体。每家都有不同故事,每人都有不同的见闻和经历。我们每节语文课前拿出5-10分钟时间,让孩子说说自己家的故事,说说自己见到听到的故事,说说自己的见闻和想法,特别是自己有意义的行为,并允许、鼓励其他孩子适当的补充、评价等。孩子们无拘无束,争相发言,教室里有时欢笑一堂,有时默语沉思……在平等和谐的交流对话中,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教会了学生如何求知、如何做事、如何做人,同时,又为学生积累了不少的写作素材。在此基础上,《有趣的×××》、《难忘的×××》、《我也想×××》等好多小作文,同学们不费劲就写出来了,而且乐此不疲。实践证明:兴趣说笑可以迅速提高学生表达能力,也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培养学生创造的个性。
有新意的课堂应该是灵活的。情景一失永难摩,有时,正上着课,天气突变,或风雨交加或大雪飞舞,这时老师让学生走出教室,接近大自然,用心看,用心听,然后互相说说。于是即兴作文《雨雾中的校园》、《雨过天晴》、《花与风雨的对话》、《飞舞的校园》……一篇篇美文可谓风姿绰约,百花齐放。班级来了一名新同学,让同学们观察一下他的穿着打扮、身材长相、动作表情等,说说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不用十分钟,一段外貌描写便会跃然纸上。
二、多渠道积累,建设作文素材库
学生的作文是否有创新意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知识面的宽窄、生活经历是否丰富。获得丰富的知识和阅历,绝非一躐而就,只有重视平时的积累。积累不应是简单的语言积累,而应是多方面的。
1.经典语言积累。课程标准在阅读中十分强调语言和积累,教师要注意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利用语文课、语文实践课、自由阅读课以及课外阅读,获取大量的妙词佳句,精心分类,摘记下来,构建起语言素材库。
2.布局谋篇积累。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课堂的主战场作用,摒弃单纯理解课文的做法,重视朗读、精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的精妙,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如:详略得当、前后照应、精彩的开头结尾等。引导学生学会了方法后举一反三,在课内外阅读中体会积累,这样又构建起布局谋篇的素材库。
3.实际生活积累。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捕捉生活中的亮点:如春天万物复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妈妈下岗了,给你带来哪些触动和变化;校友家里发生火灾,大家主动捐款相助,你怎样看待;伊拉克战火不断,冲突接二连三,人员伤亡时有发生,你无动于衷吗?把你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也就积淀了宝贵的写作素材。
4.古诗文积累。古诗文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它不仅具有思想、情趣、形象的内质美和结构、语言、音韵的外在美,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优秀民族道德精华。引导学生理解背诵古诗文,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培养高的情趣,陶冶情操,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拓宽空间,开启新意文思
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性表述的过程。创造性的表述就是个性化的表述。是不拘一格的表述。要培养学生作文的创造性思维,就要坚决摒弃“范文当家、满堂一张嘴”的教学法,把学生从人为的“笼子”里解放出来,发挥学生潜在的写作能力。
四、多元评价,为写作科学导航
课程评价对学生的成长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坚持多元性评价,引导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有效发展。
1.重视写作过程、写作态度的评价。评析学生作文,教师不仅仅把眼光放在作文成绩上,而是着重看学生是否写的真心话,表达了真情实感,是否培养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对有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帮助,对有创意的同学给予表扬。多一点赏识,少一点责备,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新意识。
2.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我们不仅具体考察学生选用了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选用材料的方法。用积极的评价,引导、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上网等多种途径、多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写出有创意的文章。
3.讲评、互评、自评相结合。课堂讲评是让学生掌握评析作文的方法,同学之间互评、自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经过一次次训练,不仅学会了评析别人的文章,自己的写作水平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4.批语要具体、灵活。过去为了应付作业批改检查,老师笼统抽象地写出“语句不通顺,用词欠准确”等批语,到底指哪儿,学生无法知道,更无法修改。不如用具体的语言具体指出:“这句话比喻恰当吗?”、“你这些优美的语句从哪儿学来的?告诉大家好吗?”、“文中×××(情节)写得棒极了!”这样学生看后一目了然,扬与弃都兴趣盎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
通过以上四方面的探索,既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也提高了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师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同步发展。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小学作文教学不仅仅会快速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而且也会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硕大平台。
一、借口语交际,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课程标准把“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不仅仅是提法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观念上的改变,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它不仅要求训练每个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规范了口头语言,培养语言交际、待人处事、举止谈吐、临场应变、传情达意等综合能力和基本素养。口语交际体现了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的要求,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促进了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实现了语文课程和其它课程的沟通。教学中,我们注意创设情境组织学生上好教材里的口语交际课,努力与写作结合,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兴趣说笑”就是让孩子们在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中融观察、思维和表达于一体。每家都有不同故事,每人都有不同的见闻和经历。我们每节语文课前拿出5-10分钟时间,让孩子说说自己家的故事,说说自己见到听到的故事,说说自己的见闻和想法,特别是自己有意义的行为,并允许、鼓励其他孩子适当的补充、评价等。孩子们无拘无束,争相发言,教室里有时欢笑一堂,有时默语沉思……在平等和谐的交流对话中,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教会了学生如何求知、如何做事、如何做人,同时,又为学生积累了不少的写作素材。在此基础上,《有趣的×××》、《难忘的×××》、《我也想×××》等好多小作文,同学们不费劲就写出来了,而且乐此不疲。实践证明:兴趣说笑可以迅速提高学生表达能力,也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培养学生创造的个性。
有新意的课堂应该是灵活的。情景一失永难摩,有时,正上着课,天气突变,或风雨交加或大雪飞舞,这时老师让学生走出教室,接近大自然,用心看,用心听,然后互相说说。于是即兴作文《雨雾中的校园》、《雨过天晴》、《花与风雨的对话》、《飞舞的校园》……一篇篇美文可谓风姿绰约,百花齐放。班级来了一名新同学,让同学们观察一下他的穿着打扮、身材长相、动作表情等,说说他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不用十分钟,一段外貌描写便会跃然纸上。
二、多渠道积累,建设作文素材库
学生的作文是否有创新意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知识面的宽窄、生活经历是否丰富。获得丰富的知识和阅历,绝非一躐而就,只有重视平时的积累。积累不应是简单的语言积累,而应是多方面的。
1.经典语言积累。课程标准在阅读中十分强调语言和积累,教师要注意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利用语文课、语文实践课、自由阅读课以及课外阅读,获取大量的妙词佳句,精心分类,摘记下来,构建起语言素材库。
2.布局谋篇积累。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课堂的主战场作用,摒弃单纯理解课文的做法,重视朗读、精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课文的精妙,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如:详略得当、前后照应、精彩的开头结尾等。引导学生学会了方法后举一反三,在课内外阅读中体会积累,这样又构建起布局谋篇的素材库。
3.实际生活积累。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捕捉生活中的亮点:如春天万物复苏,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影响;妈妈下岗了,给你带来哪些触动和变化;校友家里发生火灾,大家主动捐款相助,你怎样看待;伊拉克战火不断,冲突接二连三,人员伤亡时有发生,你无动于衷吗?把你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丰富了学生的精神生活,也就积淀了宝贵的写作素材。
4.古诗文积累。古诗文是中华文化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它不仅具有思想、情趣、形象的内质美和结构、语言、音韵的外在美,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优秀民族道德精华。引导学生理解背诵古诗文,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培养高的情趣,陶冶情操,进而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拓宽空间,开启新意文思
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性表述的过程。创造性的表述就是个性化的表述。是不拘一格的表述。要培养学生作文的创造性思维,就要坚决摒弃“范文当家、满堂一张嘴”的教学法,把学生从人为的“笼子”里解放出来,发挥学生潜在的写作能力。
四、多元评价,为写作科学导航
课程评价对学生的成长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坚持多元性评价,引导学生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有效发展。
1.重视写作过程、写作态度的评价。评析学生作文,教师不仅仅把眼光放在作文成绩上,而是着重看学生是否写的真心话,表达了真情实感,是否培养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对有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帮助,对有创意的同学给予表扬。多一点赏识,少一点责备,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新意识。
2.重视对写作材料准备过程的评价。我们不仅具体考察学生选用了什么材料,更要考察他们选用材料的方法。用积极的评价,引导、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上网等多种途径、多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写出有创意的文章。
3.讲评、互评、自评相结合。课堂讲评是让学生掌握评析作文的方法,同学之间互评、自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经过一次次训练,不仅学会了评析别人的文章,自己的写作水平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同时增强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
4.批语要具体、灵活。过去为了应付作业批改检查,老师笼统抽象地写出“语句不通顺,用词欠准确”等批语,到底指哪儿,学生无法知道,更无法修改。不如用具体的语言具体指出:“这句话比喻恰当吗?”、“你这些优美的语句从哪儿学来的?告诉大家好吗?”、“文中×××(情节)写得棒极了!”这样学生看后一目了然,扬与弃都兴趣盎然,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能力。
通过以上四方面的探索,既提高了学生的作文水平,也提高了教师的作文教学水平,师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同步发展。我们相信,只要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小学作文教学不仅仅会快速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而且也会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硕大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