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人文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初探
【作者】 韩洁慧
【机构】 山东省郯城县高峰头镇中心小学
【正文】 在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数学课程标准》已把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在传统数学教学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往往是被忽视的,现在把这个问题提到重要的地位上来研究实施,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新体系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深化的精神。其教育目的是:以“育人”而不是以“育才”为教育的出发点,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天性,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和良好的学习态度,充分挖掘学生内在潜力,让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下面我就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人文价值教育良好的学习情感、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的渗透和培养谈几点看法。
一、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
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是指学生对数学学习所表现出的感情指向和情绪体验,是有兴趣还是讨厌?这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情感是人认知的向导。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性质的情感对认知活动有不同的影响。关于不同音乐对中小学生学习影响的研究发现:当学生听?15分钟哀乐后,完成复习任务的效果明显下降;而听相同时间的快乐乐曲,其效果显著提高。同理,如果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体验到不同的情感,也会对其学习活动产生不同的影响。情感就如同转动的水,会波溢人的所有方面。而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1、努力营造“亲和力”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某一门学科,除了兴趣倾向外,很大程度是先从喜欢学科教师开始。只有学生喜欢你这位老师,他才会对你所教的学科感兴趣,因此,课堂上,教师只有摆正自己的角色,发自内心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平时的每一个亲切的称呼,关爱的手势,信任的倾听,慈祥的笑容都可能使他们对你产生兴趣,把你当成良师益友,从而愿意在课堂上和你交往。在许多比赛课中,我们听到上课老师称呼学生都是:“孩子们”“我们”一起来战胜它。或是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其中的奥妙吧。这节课“我们”获得了什么收获呀?……大家会感觉很亲切;而如果说“你们”如何如何,就会觉得有一种无形的鸿沟,直接拉大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这就是心理学所说的“称呼”效应了。
2、平等对待“不偏心”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人人都能学好数学,人人都能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也就是说数学教学要关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全体学生,力求改变优等生和教师一统天下的局面,要搭建更多的平台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避免后进生当旁观角色。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四人小组,课堂上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给每个同学表现的机会。让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才会对数学课堂产生兴趣。这种无私宽容的思想也是人文价值教育当中提倡的“仁爱”理念。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学习兴趣”是指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积极探索问题的心理倾向,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克服困难、勇敢探索,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带着兴趣走进数学、探索数学。“学习态度”是指一个人对待数学学习的倾向性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热情的,还是冷淡的;这是数学价值观的外在表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态度与他们对数学的认识、价值观及情感等都具有密切的关系,学生只有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在学习过程中才不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在数学学习中才能刻苦认真、谦虚自信、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越有利于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只有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愉悦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才会主动地去探索数学中的奥秘。因而,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注意运用一些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中让学生记下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并与同伴对照,看谁的时间安排更合理,使学生明白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学会珍惜时间。渗透了价值教育“良好品行”中的健康生活,合理生活习惯的价值观。
2、游戏竞赛,提高兴趣
根据中低年级学生易兴奋又易疲劳的特点,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应及时变换练习形式,运用游戏方式进行练习。如“比比谁的方法更妙”,“比比谁的小嘴最会说”。低年级采取“开小小运动会、打数学扑克、评选优秀邮递员、夺红旗接力赛、摘苹果、数学医院”等等。为了使游戏更有趣味性,教师可制作一些小动物头饰在游戏时戴在头上,使课堂气氛活跃,不仅提高了竞争意识,也巩固了所学知识。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增加了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树立学生敢于探索的勇气和信心。渗透了和平价值观中的冷静、自信行为。
三、鼓励合作交流,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EHV教学方法指出:“如果你讲我听,我会忘记;如果你做给我看,或许我会记住;如果你让我参与,我就能理解并应用。”这说明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知莫过于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才是富有生命力的课堂。这也是人文价值教育“非暴力”里提倡积极主动参与合作精神的价值观。合作交流是探究性学习中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提问题,互相交流讨论,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会相互配合、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学会表达和交流。
四、体验成功乐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心理学发现: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数学教学中的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待数学学习的最基本看法,它决定着这个人学习数学的思维活动和外在表现。学习成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需要。成功会使人愉快、自信,具有很好的激励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课堂及时评价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应不断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去赏识学生,评价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捕捉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给予鼓励。不但能调整学生认知行为,而且在情感上也能产生积极的效果。总之,要调动学生更积极主动的思维,除鼓励他们敢于发表意见外,还要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逐步树立正确的数学价值观。
在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不仅体现了数学教学的人文性,更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我们应该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让教育回归到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上来。在小学阶段,作为奠基石的我们,更应该尊重、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让学生通过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去亲自感受、体验、领悟。只有日复一日的点滴积累,汇滴成溪,才能实现升华。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装在头脑中,有意识地、自觉地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使其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希望米卢先生“享受足球”的理念也能使我们广大数学老师以“享受数学”的理念去帮助我们的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一、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情感
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是指学生对数学学习所表现出的感情指向和情绪体验,是有兴趣还是讨厌?这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前提。情感是人认知的向导。心理学研究表明,不同性质的情感对认知活动有不同的影响。关于不同音乐对中小学生学习影响的研究发现:当学生听?15分钟哀乐后,完成复习任务的效果明显下降;而听相同时间的快乐乐曲,其效果显著提高。同理,如果学生在数学课堂上体验到不同的情感,也会对其学习活动产生不同的影响。情感就如同转动的水,会波溢人的所有方面。而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1、努力营造“亲和力”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某一门学科,除了兴趣倾向外,很大程度是先从喜欢学科教师开始。只有学生喜欢你这位老师,他才会对你所教的学科感兴趣,因此,课堂上,教师只有摆正自己的角色,发自内心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平时的每一个亲切的称呼,关爱的手势,信任的倾听,慈祥的笑容都可能使他们对你产生兴趣,把你当成良师益友,从而愿意在课堂上和你交往。在许多比赛课中,我们听到上课老师称呼学生都是:“孩子们”“我们”一起来战胜它。或是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这其中的奥妙吧。这节课“我们”获得了什么收获呀?……大家会感觉很亲切;而如果说“你们”如何如何,就会觉得有一种无形的鸿沟,直接拉大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这就是心理学所说的“称呼”效应了。
2、平等对待“不偏心”
新的课程理念强调:人人都能学好数学,人人都能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也就是说数学教学要关心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关注全体学生,力求改变优等生和教师一统天下的局面,要搭建更多的平台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避免后进生当旁观角色。教师可以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四人小组,课堂上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给每个同学表现的机会。让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才会对数学课堂产生兴趣。这种无私宽容的思想也是人文价值教育当中提倡的“仁爱”理念。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
“学习兴趣”是指渴望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积极探索问题的心理倾向,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在学习中克服困难、勇敢探索,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带着兴趣走进数学、探索数学。“学习态度”是指一个人对待数学学习的倾向性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热情的,还是冷淡的;这是数学价值观的外在表现。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态度与他们对数学的认识、价值观及情感等都具有密切的关系,学生只有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在学习过程中才不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才能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在数学学习中才能刻苦认真、谦虚自信、积极主动地探索数学知识。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越浓,越有利于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只有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积极愉悦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才会主动地去探索数学中的奥秘。因而,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注意运用一些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中让学生记下自己一天的作息时间,并与同伴对照,看谁的时间安排更合理,使学生明白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学会珍惜时间。渗透了价值教育“良好品行”中的健康生活,合理生活习惯的价值观。
2、游戏竞赛,提高兴趣
根据中低年级学生易兴奋又易疲劳的特点,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应及时变换练习形式,运用游戏方式进行练习。如“比比谁的方法更妙”,“比比谁的小嘴最会说”。低年级采取“开小小运动会、打数学扑克、评选优秀邮递员、夺红旗接力赛、摘苹果、数学医院”等等。为了使游戏更有趣味性,教师可制作一些小动物头饰在游戏时戴在头上,使课堂气氛活跃,不仅提高了竞争意识,也巩固了所学知识。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增加了学生强烈的参与意识,树立学生敢于探索的勇气和信心。渗透了和平价值观中的冷静、自信行为。
三、鼓励合作交流,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EHV教学方法指出:“如果你讲我听,我会忘记;如果你做给我看,或许我会记住;如果你让我参与,我就能理解并应用。”这说明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知莫过于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只有学生积极参与,才是富有生命力的课堂。这也是人文价值教育“非暴力”里提倡积极主动参与合作精神的价值观。合作交流是探究性学习中的一种学习方式。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提问题,互相交流讨论,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会相互配合、相互学习、相互启发,学会表达和交流。
四、体验成功乐趣,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心理学发现: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数学教学中的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待数学学习的最基本看法,它决定着这个人学习数学的思维活动和外在表现。学习成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也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需要。成功会使人愉快、自信,具有很好的激励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课堂及时评价显得十分重要。教师应不断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去赏识学生,评价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捕捉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的“闪光点”,给予鼓励。不但能调整学生认知行为,而且在情感上也能产生积极的效果。总之,要调动学生更积极主动的思维,除鼓励他们敢于发表意见外,还要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乐趣,逐步树立正确的数学价值观。
在数学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不仅体现了数学教学的人文性,更能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我们应该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让教育回归到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上来。在小学阶段,作为奠基石的我们,更应该尊重、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让学生通过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去亲自感受、体验、领悟。只有日复一日的点滴积累,汇滴成溪,才能实现升华。因此,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装在头脑中,有意识地、自觉地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使其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希望米卢先生“享受足球”的理念也能使我们广大数学老师以“享受数学”的理念去帮助我们的学生热爱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