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

【作者】 向 敏

【机构】 四川省宣汉县土黄镇小学



【正文】      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关注课堂教学的细节、优化课堂教学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走进语文课堂,不难发现教师教得非常辛苦,但学生学习效果并不好。纠其原因是课堂教学的低效,而课堂教学的低效往往是因为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脑子没有动起来、思维游离在课堂之外。所以,学生听课习惯的养成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学生听课习惯的培养,与老师掌控课堂教学的能力与技巧有直接的关系。作为语文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应该落实新课程理念提出的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这一理念,优化教学细节,分析教学因素,抓住教育契机,注重教学技巧,耐心细致的静下心来培养学生的听课习惯,不断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致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成为真正乐学的人。
  一、教学目标关注学生学习需求,增强听课有效性
  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呈现这样一个现状,老师生怕学生学不好,选取的内容较多,确定的教学目标面面俱到,却是多而不实。有的老师还把学生已经知道的知识或者一读书就明了的简单知识确定在教学目标里反复讲解,让学生学得索然无味。而对于学生很难学懂的教学难点,教师又没有在研读教材时作为重点的教学目标来处理,这就造成学生想学的欲望被压制,学习的疑惑点得不到解决,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大大受挫。这是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上的取舍不当造成的后果,导致语文课堂没有实效性和吸引力,又何谈听课习惯的培养呢?所以,教学目标的选择对于听课习惯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
  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注意瞄准语言知识、语文方法的教学和语文能力培养来确定,确定目标时注意不要过多、目标重难点的确定要考虑学生已有学习基础和学习的疑惑点。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学生已经会的知识不再作为教学目标来处理,老师在确定目标时要注意研读教材,研究学生,把学生的学习难点和学习兴趣点作为一节课中最重要的教学目标来确定,只有关注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目标,才是有效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详略得当,才能让一节语文课重难点突出,在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听课习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如教学《雾凇》时大部分老师是这样确定目标的。1.学习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用上课文一、三自然段中的好词句,用自己的话介绍美丽的雾凇3.指导背诵课文第一、三自然段。我在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后,发现学生学习生字并不困难,困难的是对于词语的理解,没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方法和恰当的表达,而词语的理解对于学习课文非常重要,特别是本课的“凝结、弥漫、镀”等词语,在文中生动的表达了雾凇形成和形态,只有理解和感悟了词语表达的意思,才能去理解课文内容。所以我制定了第一个教学目标1.会认“畔、缀、镀、缭、琼”5个生字,理解“凝结、弥漫、镀”等词语的意思。这篇文章是一篇状物的范文,是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指导很好的例子。我确定第二个教学目标2.了解雾凇形成的过程,体会作者有条理地生动形象地描绘自然现象的写作方法。紧接着根据学生了解的写作方法趁热打铁我又确定了第三个教学目标3.能选用文中提供的词语描绘一处雪景或雾景。三个目标一落实,改变了过去我们制定目标时,注重机械常用的不能激发学生更多学习智慧的陈旧方法,让学生体会学习语文的真正价值,学习语文知识还能运用表达,学生的兴趣自然就被激发了。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
  二、教学语言准确幽默,增强学生听课专注力
  走进语文课堂,总能看到一些老师每节课不但要紧张的上完计划好的教学内容,还要不厌其烦地提醒不认真听课的学生坐正,注意力集中来听老师讲课;有的老师还别有用心的编出一些绕口令,不断强化学生听课习惯的培养,这些方法虽然也能收到一些效果,但是总还是看到部分学生在老师反复的提醒下无所顾及的讲小话、玩东西、思想开小差。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学生注意力的集中是和所要关注事物的吸引度和兴趣的强度有关系的。如果老师只是强硬的要求学生,让学生被动的按照老师的要求做出被动的听课反映,去养成习惯。这样的注意不能长久,也没有实效性。我们反思想一想:学生什么时候是最专心听课的?为什么有的老师上课不用那么多遍的强调学生听讲,但是学生总是能专心听讲,发言积极,愉快轻松的听课呢?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课习惯,教师还要从自己的教学语言上下功夫。教师讲课时声音响亮,表达清楚明白,语言幽默有趣。说学生听得懂的话,说学生感兴趣的话,说与教学内容紧紧相关的通俗易懂的话,这样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从听觉上刺激学生体听觉,吸引学生听课的兴趣。把啰嗦乏味的提醒变成学生积极主动的倾听,才能把强硬的听课要求变成主动的听课需要。
  三、教学提问明确易懂,激发学生听课欲望
  英国教育家德波诺认为:“教育就是教人思维。”一个有价值的问题要激发学生思维共鸣,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还推动课堂动态生成。目前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还是问答式教学,老师提问过多,问题较碎,目的不明确,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更不能激发学生听课的欲望,何谈听课习惯的培养。
  要真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教师在提问时,就要考虑问题要面对大多数学生,要提具有针对性和代表性的问题,语言简洁明了,问题通俗易懂,注重风趣与幽默。提问时,教师还要注意放慢语速,加强语气,从听觉上就提醒学生倾听老师提出什么问题,听完后积极思考。教师也要注意及时检查评价学生倾听和思考的效果。当学生听课效果教好时,及时表扬和鼓励,让学生体验成功,有喜欢听课的动力。上海国培班的朱老师在教学《乌鸦喝水》时,就巧妙利用教学提问训练学生听课的习惯。朱老师在课堂上没有一句大声要求学生坐正,听老师讲的要求,却巧妙的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在初读课文的时候,朱老师安排了两次范读。第一次范读时,明确要求学生听明白故事讲了什么?听完后,让学生交流,因为学生是一年级的学生,又是刚开始上课,学生听的习惯还没养成,只结结巴巴地说出不太完整的一两句话。朱老师听了,并不着急,不生气,又耐心的提醒学生说话要说完整的话,要让大家能听清楚。并且恰到好处的教给学生用心听就能听懂的好办法。接着老师又开始第二次范读。这次老师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比上一次更用心听,还要用心记住讲了什么?并且要比上一次记住的更多一些。第二次学生听完后交流,能表达的学生也增多了,学生记住的更多了,表达流利清楚,有一定的条理性。朱老师巧妙的把听课习惯的训练渗透在教学内容之中,听的要求具体明确,易于学生理解,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了良好的听课习惯,提高了学习效率,这是一种非常智慧作法。
  四、课堂评价真实细化,刺激学生听课动力
  有不少专家提出,评价要注意赏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要注意激励学生,让学生得到自信。因为这些思想的冲击,让我们聚焦课堂去看一看,课堂上评价语百花齐放,老师为了珍视学生的不同个性或者赏识激励学生,说出的评价语言没有具体的指导性,评价真实,时间长了,学生会对教师的教学产生误解,对老师的评价产生怀疑,也因此降低听课的效率。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对于课堂的评价要做到真实、客观、具体、细化,评价才有正确的导向作用,真正起到激励学生喜欢听课,听好每一堂课,才能让学生对自己学习的知识和学习行为惯有个正确的认识。我在上海国培研修班听余永正老师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时,有小朋友读错,班上的小朋友笑出了声,余老师马上停下来,对学生说,笑别人是不好的,你想过被你笑的同学心理难过吗?这样及时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评价和教育,学生以后就明白在别人犯错的时候不要取笑别人。如果你们能用上“渐渐、终于”这些词,就合格了,老师就满意了。小朋友们知道自己的行为不好,马上安静了下来。而被取笑的小朋友也得到了尊重,不会惧怕出错,在以后的课堂上,听课更认真了,学习兴趣更加浓厚了。这样一种真实、细化的评价能够让全班同学知道良好的听课习惯不但要学会尊重别人的发言,还要学会听懂并掌握有价值的知识,让自己的思维跟着老师动起来,因为我的表现会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而孩子们就是在肯定和赞扬的刺激下积极的成长,而老师的评价将成为孩子良好听课习惯的一种动力。
  总之,智慧的语文老师会把学生的习惯培养融入教学的细节中,抓住教育契机,多站在学生的角度、多研究教材,研究学生,从自身的教学措施上反思提高,做一个学生真正喜欢的老师,这才是真正落实“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有效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