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体育高考立定三级跳远训练的研究

【作者】 陈朝祝

【机构】 四川省达州铁路中学

【摘要】立定三级跳远是体育高考专业考试素质项目之一,立定三级跳远是由原地双脚起跳──跨步跳──跳跃等技术环节组成。由于没有助跑速度可以利用,它属于爆发力和弹跳力类的项目。
【关键词】体育高考;立定三级跳远;训练
【正文】
  立定三级跳远是体育高考专业考试素质项目之一,技术结构的复杂,考生训练成绩提高速度慢,多数考生较难取得自己的理想成绩。另外,立定三级跳远作为一个身体素质项目,在书本中很少有详细技术分析和训练手段专门介绍,这给广大教练员在实际训练中带来了不少困难。下面我就自己的训练体会与大家共同交流。
  一、立定三级跳远技术分析
  立定三级跳远是由原地双脚起跳──跨步跳──跳跃等技术环节组成。由于没有助跑速度可以利用,因此它属于爆发力和弹跳力类的项目。
  (一)预备姿势:预摆阶段幅度要大,动作应协调、放松,要预先拉长肌肉初长度。预摆动作做2~3次即可,以感觉“顺”为标准,这个过程很重要。合理的姿势应该是两脚平行站立,脚尖向前,自然分开,目视前方,双臂上举的同时深吸一口气,重心上提。然后双臂放松下摆, 顺势呼气,屈膝半蹲,使大小腿保持适宜角度(以145°左右为宜),上体略前倾,全脚掌着地,双臂摆到后侧最高点,使身体重心投影点落于双脚支撑点之间略前。值得提醒的是,预摆结束后,要即刻爆发起跳,不能在半蹲部位停留时间过长,以免使肌肉张力下减。
  (二)第一跳:在每一个起跳瞬间都要憋气,注意节奏和放松。第一跳起跳速度要快,蹬离地面时蹬地角在50°~60°之间为宜,起跳时把力量弱侧腿作为第一跳的起跳腿(亦即第一跳的落地腿)。起跳时要注意双脚同时发力,腾空后起跳腿要主动、有力地做提拉动作,落地时大腿发力积极下压,膝、踝关节放松,第一跳主要任务是为第二、三跳获取较高的水平初速度,为此,保持良好、放松的起跳状态尤为重要,过高或过远都会加重落地时的支撑负担,从而影响第二跳和第三跳的起跳质量。值得留意的是,当第一跳落地时,身体总重心要快速前移过渡到支撑点前面去,以免产生制动。
  (三)第二跳:这是立定三级跳远的关键一跳。第一跳起跳结束着地后,身体重心移到脚面正上方稍前时,积极蹬伸踝、膝、髋三个关节,同时双臂主动快速前摆,提肩拔腰(摆臂高度不能超过肩部水平面),做强而有力的牵引,力量强侧腿屈膝提拉式前摆至大腿接近水平时,髋关节积极前送,蹬地结束后摆臂、摆腿要有瞬间的突停动作,然后保持腾空步姿势向前行(这时在空中要有短暂的放松动作)。当大腿一抬至水平面时即顺势打开膝关节,大腿发力做下压鞭打和扒地动作(记住:这是发力时机和顺序)。起跳时腿的蹬伸动作要充分有力,蹬离地面时角度稍大,腾空高度比第一跳高,着地时力量强侧腿落地。这一跳尤其注重快速有力、主动积极扒地式落地动作。值得一提的是,要密切观察学生在前两跳落地支撑时是否使用前脚掌着地(这是一个典型的错误技术动作。正确的技术动作应该是先用全脚着地并迅速过渡到前脚掌。如果采用前脚掌着地,势必会产生过大压力,造成缓冲时间过长和蹬地无力现象,影响蹬地力量和快速发力的效果。这个错误动作在初学者中经常会出现,应及时予以纠正)。
  (四)第三跳:从第一、二跳获取较大的初速度后,在第三跳时换上了力量较强侧腿,可以承受较大负荷,获取三跳中最快的速度和较高的腾空。
  第三跳的起跳技术同第二跳技术。在腾空后空中动作姿势的选择,应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来选用,素质一般的学生应该采用“蹲踞式”,对于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可采用“挺身式”的腾空姿势。第三跳空中的重点是保持身体平衡和稳定,为落地做好准备。准备落地时,要注意依次做好低头含胸、收腹举腿、伸小腿和勾脚尖的技术动作,与此同时两臂可直接向上高举(或下放双臂经后,后上,再向前),配合身体做好团身折叠动作。这时两脚不要急于落地,两手尽量伸至脚尖方向,尽量延长动作时间。落地时屈膝,带动髋关节前移,充分利用腾空抛物线,使臀部坐在脚落地时撅起的坑点上(当然,也可以在落地后做侧倒动作)。
  二、立定三级跳远技术细节
  立定三级跳远有很多技术细节,我们不可能一下解决学生所有问题,那么,抓住各跳中的主要技术细节进行突破就尤为重要,然后雕凿一般细节。那么哪些主要技术细节需要我们首先解决的呢?
  1、讲究合理的起跳。训练中不少教练员和学生不太讲究起跳,出现许多不合理情况:有的上体过于前倾、有的不能双脚同时充分蹬伸起跳、有的蹬伸角过大或过小。合理的起跳是上体保持垂直或适当前倾,两脚同时爆发性的充分蹬伸起跳,腾空后,有力腿积极前上摆。
  2、学会以髋带动屈膝前摆。无论是短跑、中跑还是跳跃项目,髋动力十分重要,学会髋关节带动屈膝前摆可以有效提高摆动幅度和腾空“滑行”距离。
  3、正确的扒地动作或叫“刨”地技术能促进充分蹬伸,增加反作用力,提高后蹬效果。
  4、合理的支撑点位置。合理的支撑点,既有利于支撑腿的着地缓冲和身体重心快速前移又利于下一跳的起跳,同时保证水平速度损失减少。通常第一跳支撑点的位置位于身体重心投影点前10厘米左右,第二跳落点位于身体重心投影点前20厘米左右。
  5、支撑脚的着地方法。这个技术细节非常重要。合理的着地方法既能保证腿的正常退让缓冲,又能使身体重心快速前移,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目前支撑脚着地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全脚掌着地,另一种是脚跟先过渡性着地,接着迅速过渡到全脚掌。
  6、第三跳的团身举腿落地技术必须高度重视。有人做过计算,大腿多举10厘米高,成绩可以提高15厘米。
  7、要重视考生的节奏感培养。凡是跳的项目都讲究节奏,况且是立定三级跳呢?大家都知道这很重要,但事实上,我们经常发现不少考生到高考专业考试时仍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这可能与我们教练员不够重视或训练手段模糊有关。立定三级跳远的节奏可能因人而不同(实际中有弹跳型、平跳型和均衡型)但应有一个基本原则就是三跳的身体重心不能起伏过大,应尽量保持一条水平线上,并且有很强的节奏感——“X-X-X”。
  实际训练中,以上立定三级跳远中的这些主要技术细节,需要在学生身体综合素质、心理素质逐渐提高的过程中逐渐解决,同时在一些其他技术细节上给予雕凿,如摆臂的要求,摆动大小腿位置要求、支撑脚着地前的勾脚尖、第三跳的腾空步等等。
  三、常见错误动作及纠正方法
  (一)起跳时用前脚掌着地:原因:对技术动作概念不清楚。纠正方法:进一步讲解示范动作要领,多做原地放脚的模仿练习,逐渐过渡到完整技术学习。
  (二)原地双脚起跳后,跨不出去:原因:起跳时双脚没有同时发力,腾空后第一跳的起跳腿没有积极主动、有力地提拉;身体重心前移过慢或小腿前伸过大,引起制动。
  纠正方法:
  1、因为力量素质水平和身体协调能力达不到要求,造成动作技术表现不出来,故要加强针对性素质训练。
  2、多做模仿练习,体会起跳腿提拉动作、扒地和蹬地感觉,注意观察放脚和重心移动。
  3、起跳时要注意双脚同时发力,腾空后起跳腿要主动、有力地做提拉动作。
  4、反复练习立定跳远,上体抬起,单脚落入沙坑,用此种方法帮助学生明确动作概念。
  (三)三跳节奏混乱、不连贯:原因:三跳的发力时机掌握不好,上下肢协调配合能力差。
  纠正方法:
  1、进一步明确动作技术概念,用力时机;
  2、注意发展跳跃能力的练习,反复做单脚跳、跨步跳和连续做“单足跳+跨步跳”(即交换跳)练习。要求在练习时注意跳跃时摆动配合动作,保持身体平衡,然后过渡到小幅度三级跳远,使三跳动作连贯起来一气呵成。为加强上下肢的协调配合练习,可进行弓箭步交换腿跳练习等;
  3、教师在学生练习时喊口令:“哒-!、哒——!、哒——-!”来帮助学生掌握跳跃节奏。
  (四)三跳的距离分配不合理:
  原因:对三跳的距离分配缺乏认识,没有控制好三跳的力量和节奏。
  纠正方法:
  1、强化认识,注重三跳力量和节奏的控制;
  2、教师根据学生的跳跃能力在地上打点做标志,修正学生三跳的距离分配,使学生明确三跳过程中空中轨迹“步步高”、“一步更比一步远”的道理。
  参考文献:
  [1]袁作生,南仲喜;《现代田径运动科学训练法》人民体育出版社。
  [2]胡祖荣;《身体训练1400例》人民体育出版社。
  [3]《中学体育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