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浅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策略

【作者】 薛秀霞

【机构】 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第四中学

【摘要】作为一门以实验为依据的学科,化学科目中的实验不仅能够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化学概念内容,巩固化学相应的知识,还能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然而,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还是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障碍,这就需要任课老师去积极的给予解决。
【关键词】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问题与策略;新课程
【正文】
  初中化学实验的教学质量由于受到新课程改革的影响,越来越被重视。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实验这一模块还是存在着较大的问题。若是想提高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必须深入研究化学实验教学的意义。新课程中对实验内容的选择注重实验探究活动,如对化学物质组成的实验探究,对化学物质性质的实验探究,对化学物质变化的实验探究。长期以来,在我们的教学领域中过分夸大了化学实验所起的验证知识、原理、培养实验技能的作用,而忽视了实验在学习化学过程中的探究功能。坦率地说仅仅这些是不够的,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是学生学习化学、实现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通过化学实验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而且能够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新化学课程实验功能及其内容形式已呈现在我们面前,但再好的设想和理念也需要落实,其关键还在于“如何教”和“如何学”。可以肯定的是“穿新鞋走老路”的办法是走不通的,我们该如何去做呢?
  一、重视科学方法的培养
  我们知道新课程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方法,通过探究,让学生主动体验探究过程,积极主动的获取化学知识,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化学实验探究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我们知道,化学实验是一种重要的科学活动,可以把观察、实验控制、收集事实、分析和统计结果等科学方法融于一体。让学生经历科学知识与科学过程和方法的相互作用,并在两者的相互作用中理解科学、理解化学,从而形成和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当学生学会怎样去学习,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后,就会自觉地去学习、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这将让学生终身受益。同时,我们也需要认识到,要求初中化学实验中的探究性实验都能体现科学实验的全过程是有一定困难的。因此,体现探究的某一过程,如实验现象探究、实验结果探究、实验方案探究等,同样也可以起到引导学生探究的作用。例如:质量守恒定律,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强调主体学习,增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转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倡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要贴近学生,重视情感教育。新课标的实施需要我们转变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居高临下的态度,要走到学生中,以学生为中心,努力创造教学情景,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同时,注意学科体系要符合学生心理发展和认识的规律,实现既传授知识又培养能力,更注重情感、态度的升华。教学中要善于用鼓励性语言,如:“你已经知道为什么……”、“考虑并与同学讨论”、“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你知道为什么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你是否试着……”。
  二、正确的操作是顺利完成化学实验的基本保证
  实验技能训练是化学实验的功能之一,而不是唯一功能,应将实验技能的训练与培养置于实验探究活动之中,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换句话说,就是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实验探究活动上,在积极、主动的实验探究活动中,形成化学实验技能,使实验技能的训练成为实验探究活动的结果之一。例:如何鉴别两瓶同体积的饱和NaCl溶液和蒸馏水?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结构考虑得到蒸发溶剂法,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多学科、多层次的分析,得到两者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不同,得出许多鉴别的方法并通过实验验证。联系实际,贴近社会和生活。实验教学是最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和学以致用。教学中把有关问题放在社会的大背景下启发学生思考,可以使学生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科学技术等的密切关系。要创造条件开放实验室,让学生走出课堂到实验室中进行课外活动,鼓励学生做家庭小实验。例1:家庭小实验—制作无壳鸡蛋。将白醋倒在玻璃杯中,放入一只鸡蛋,通过观察蛋的沉浮,培养学生兴趣,并体验化学与生活的内在联系。例2:家庭小实验—自制简易净水器。用一个空的剪去底部的塑料瓶、带导管的单孔胶塞、洁净的膨松棉、纱布和活性炭即可制成。整个实验取材方便,制作简单。通过该活动,培育学生欣赏自我的能力和体验成功的喜悦。又如某些家庭小实验如清洗餐具、自制汽水、制作叶脉书签等内容都贴近社会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亲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完善实验教学。化学实验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又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落实新课标需要我们善于从多方面的途径获取信息,如通过观察实验、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获取信息;也可通过实地调查,访问专家、学者得到信息。当然同学间讨论、辩论也是获取信息的途径之一。另外,新教材中不少信息是以图表的形式出现,引导学生学会如何从图表中提取有用信息,深刻领会图表所要说明的化学问题。
  三、培养学生实验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参与能力
  化学实验教学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认识世界的能力,所以这个课程的有效进行,必须要保证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到实验中去,通过多动手、多思考的方式去了解世界。理论基础再好的学生,没有动手能力,是不可取的。在新课程改革中,化学实验强调减少演示实验,增加学生自己动手的实验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通过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到化学试验中去,科学的帮助学生选择实验器材,指导学生将实验顺利进行下去,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学习的过程就是在发现问题中,思考问题,研究问题,最后解决问题。在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学会质疑,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与老师进行互动交流,解决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发散,使实验教学的意义得以存在。在做化学实验时,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出一个适合实验的学习氛围。在课堂提问时,注意启发引导学生积极的思维发散,多与学生进行实验的交流。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导下,教师和学生都应该重视起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化学实验是学生进行高效率学习的保障,同时,它也是初中化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占据着重要位置。因此,在进行化学授课时,教师要注意避免问题的出现,并采取积极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及化学实验相关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云学.设计探究性实验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S1)
  [2]李继光.中学化学教学与素质教育[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02)
  [3]万先华.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策略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09(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