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也谈数学后进学生的转化

【作者】 熊春梅

【机构】 四川成都高新区电子科技大学实验中学校

【摘要】学生间的个体差异客观存在,数学后进学生的存在也就成为了必然,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也便成为数学教学的一项长期而重要的工作。本文从环境、家庭和学校三个方面分析了数学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并从一个数学教师的视角提出了数学后进生的转化策略,以期引起同仁重视和深入研究。
【关键词】数学后进生;成因;转化
【正文】
  在十余年的数学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后进学生的转化是搞好数学教学工作的十分重要的环节,后进学生转化的成败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一、后进生的成因分析
  在十几年的数学教学工作中,我十分注重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在这期间先通过观察了解,探究了他们数学学习落后的成因,结果表明:初中数学后进生的成因是多面的、复杂的和长期的。
  (一)环境原因
  “社会环境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外部的客观条件,对人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后进学生群体的形成,同样也有其环境的原因。
  近年笔者在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下辖一所中学任教,该校大部分学生来源于城郊和周边农村,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周边农民的土地都已被征收改建经济开发区。一方面,大批农民在都市难以找到合适的岗位。另一方面,也涌现出了一批一夜之间暴富起来的人们。特殊的地域、特殊的群体,便引发了诸多畸形的生活和消费方式。学校周围除了麻将室、大排挡就是众多的网吧,学生途中所见多是颓废的、得过且过的人们,缺乏感受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气息;一些学生在耳闻目睹了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之后,沾染上了不良习气和行为,不思学习,贪图享乐,厌学逃学;家庭经济的畸形发展,使一部分学生产生读书无用的念头,一部分学生想学习,但目的模糊,时好时坏,最终认为有无知识无所谓,早点出来挣钱比读书好。同时,社会大背景下的消费文化,其负面的、消极的因素也给青少年学生造成了很大的危害:网络中光怪陆离的游戏和虚拟的网络情感深深地吸引着学生,让他们流连忘返,学校生活却让他们感到厌倦;影视中暴力、色情以及一味地迎合娱乐的节目,也使青少年学生往不良方向发展。总之,社会环境中诸多负面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干扰、影响、诱导着学生,面对社会环境这一大染缸,教育有时变得苍白无力。
  (二)家庭原因
  众所周知,家庭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巨大的作用。真诚和睦、教养方式得当的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必不可少的良好环境。但是通过找学生个别谈心、家访等了解到,很多后进生的家庭环境或教养方式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有的家庭家长不注意检点自己的行为,言谈粗俗,热衷赌博,不仅没有给儿女营造一个利于学习的环境,对孩子的学业不予重视,而且这些言行在一定程度上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形成远大的志向和价值观。有的家庭不注意教育方法,要么溺爱,养成了孩子怕苦畏难的心理;要么粗暴,使孩子在呵斥和棍棒中仇视一切“教育”;要么就是放任,养成了懒惰和散漫。还有的家庭父母感情不和或离异,孩子缺乏感受家庭的温暖甚至生活的信心,内心自卑而且孤独,渐渐的也成为学习上的后进学生。另外数学后进生的父母在与孩子的情感沟通上普遍存在问题,他们大多认为只要在生活上不亏了孩子就行了,就尽到了做父母的责任,殊不知孩子最需要的就是心灵的沟通。总之从对后进生的家庭背景资料分析来看,父母的疏于管教和关心孩子是形成后进生的重要原因。
  (三)学校原因
  后进生的出现和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密切相关。但是学校教育工作的疏忽或失误,班级和学校的管理不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在我和后进学生的多次交谈中发现,相当多的后进生从小学起就被老师冷落,被同伴看不起,有了问题不敢问老师和同学,怕遭到老师的责骂和同学的嘲笑,长期下来他们丧失了自信和自尊,更严重的是在他们心中播下了对教师乃至对教育的敌意的种子,干脆放弃了对知识的渴求和对理想的追求。
  二、对后进生的转化的几点认识
  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固然需要学校与家庭的通力合作,但作为一名数学教育工作者,我们在面对“后进学生”问题时,应该首先把着眼点放在日常数学教学工作。下面就如何进行初中数学后进学生的转化问题,谈一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一)倾注爱心,开启心灵之门
  对于后进生,最忌讳的莫过于“放弃”和“歧视”。在教育转化工作中, 教师应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提高后进生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培养后进生是非观念,必须坚持正面诱导,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挖掘闪光点,赏识与激励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事实上,只要我们细心地观察,所有的数学后进学生都有其自身的某些闪光点。因此,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平时多观察,只要我们不是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每一个学生,即使再差的学生,我们也可以挖掘出某些方面的长处与优势。教学中,应及时发掘他们的优点,及时表扬,赏识和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让后进学生在激励中找回自信,在被赏识中找回自尊。同时,要尽量为后进生创设尝试成功的机会和条件,鼓励他们进行大胆尝试。不要轻易地就把一名学生看成是后进生,每一个学生身上都有闪光点,找着了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往往也就是他们的转折点。
  (三)激发兴趣,建立自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要经过调查和分析我们就不难发现,数学后进生的形成,多数都是始于对数学学习的无兴趣,始于缺乏学好数学的内驱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用良好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有利于学生内驱力的学习环境。例如,创设切合学生生活实际和经验的情境,让学生在丰富的现实背景中学习对他们有吸引力、能使他们产生兴趣的数学知识,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数学并不是那么抽象和枯燥乏味,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从而也有利于增强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最后请允许我引用国内知名教育学者肖川博士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的结束语:“良好的教育一定能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蒙昧的双眼带来清明,给孱弱的身躯带来强健,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琐的人们带来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