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谈“渗透法”在低段作文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陈 兰

【机构】 四川省自贡市自流井区塘坎上小学



【正文】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在谈中国教育时说,他常常鼓励学生在参加研讨会时,即使不太明白其中的细节,也不必害怕。并说,有时一些研讨会,他到会场,也不明白其中的内情,但这并不见得是坏事,下次参加就会发现自己学会了一点点,这种学习方法就是“渗透”。
  作文在大多数学生心目中,是一件艰难的事,未入门却先畏惧。那么,如何消除学生的这种心理,使之在愉快的心情下进行写作呢?我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从一年级起,在学生还不知道作文为何物时,教者便进行作文“渗透”,使学生在毫无思想准备的情况下,不自觉地接受作文训练。我在低年级作文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从说到写,把口头语变为文学语言,在不知不觉中渡过难关
  语文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学生一入学,就注意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要求他们说完整的话,不带语病,在教师的指导下,把口头语言变为文学语言。通过口头回答、复述、看图说话等多种形式来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我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画,指导学生描述图意,然后指导学生把每一幅图写成一个自然段。这时学生没有思想束缚,想说什么,就写什么,话怎么说、就怎么写,作文完全跟着说话走。这个阶段最利于教师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写,加之学生喜欢表扬的心理,教师及时鼓励学生的进步,使学生的写作欲望加强,放开胆子写,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摸索写作文的门道,克服畏难情绪,从而渡过难关。
  二、由放到收,了解文章结构,逐步提高写作要求
  由放到收,就是指作文训练中,教师从放手让学生作文,培养学生大胆动笔,言之有物,到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规范作文的过程。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的体现。在作文“渗透”的同时,必须进行阅读教学的“渗透”。
  阅读的范文,往往就是指导学生写作的典范。我在汉语拼音教学时,让学生熟读儿歌,既帮助学生记忆汉语拼音字母的字形、发音,又丰富了儿童的语言。例如:教学单韵母e时,教给学“e”的发音儿歌,“扁扁嘴巴e、e、e”:字形儿歌、“白鹅的影子e、e、e,先横再绕半个圈”;读准四声的儿歌,“哥哥养了一群鹅,白鹅白鹅爱唱
  歌,ē、é、ě、è,大家听了笑呵呵!”在字词教学时。有意识地给学生灌输句子概念,让学生了解字、词、句之间的联系,懂得一句话必须具备:“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两部分才算完整。例如教学汉字“关”时,让学生组词造句:关——关窗——下雨了,赶快关窗吧;关——关心——老师关心我们。在句子教学时,给学生渗透段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句群关系。初接触课文,便对学生进行文章结构的训练,教给学生自然段的概念,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认识意义段,针对课文特点(结构明显的课文),尝试概括段意和主要内容。例如教学《精彩的马戏》一课,首先让学生清理文章层次,共有6个自然段。学生一段一段地读懂课文后,再指导学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把课文划分为三个意义段并概括段意。一段(一自然段)讲妈妈带我去看了一场精彩的马戏。二段(二至五自然段)讲猴子、熊、山羊等动物的精彩表演。三段(六自然段)讲马戏团的叔叔阿姨们真有办法。总之,在整个阅读教学中,把字、词、句、段、篇的训练融为一体,对学生进行高强度渗透。通过训练让学生在头脑中初步了解文章结构,写作训练就由“放”到“收”,逐步提高要求。在指导学生写《小鸭子得救了》一文时,先引导学生看懂图意,口述故事,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让学生编故事时,故事开头、结尾各写一段,中间小猴子、小熊、长颈鹿怎样救小鸭子各写一段,虽然学生不一定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写,但经过多次练习,学生会悟出这样一个道理:一件事情可以用一段话来写清楚,逐渐建立段的概念。又如学生看见下雪后,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能够按照“开始下雪—雪越下越大—雪后的情景”的顺序,生动描绘雪景以及对大雪的惊喜之情。
  三、扩大阅读量,初识作文类型,为中、高段作文打好基础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真实地反映了从读到写的客观规律。“小学以写记叙文为主,也要学会写常用的应用文”,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文教学时,让学生认识作文的类型,了解各种文体的特点。低年级的学生知识有限,只能通过扩大阅读量来进行渗透。城市学生思想活跃,爱说爱动,接受信息快,教师要求学生每人订一份报刊,如《中国少年报》、 《中国儿童报》、《红领巾》、《小学生作文》等,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教学中,经常给学生推荐好的文章,如教学《春天来了》一课时,就给学生推荐《小学生学习报》上《美丽的春天》一文,扩大学生的阅读量,开阔他们的视野。每节语文课前进行5分钟说话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又相互交流了阅读情况,扩大了阅读量。还成立了红领巾队报小组,定期出黑板报,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排版,选材。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办了一期内容丰富的板报。例如:义务教育法宣传“希望工程—人人献爱心”,“种太阳”(劳动实践)等,图文并茂,诗情画意,尽在其中,反映了学生的思想风貌,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欲望。在中队办队报的同时,带动全体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小报,定期出版,定期交流,教师批阅后选出好的展览,以指导其它学生。班上还经常举行朗读比赛、故事会等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初步了解各种常用文体。两年来,学生养成了良妤的阅读习惯,读了大量作品。与此同时,写作兴趣加强了,常常模仿作品编一些“东海龙太子”“星星月亮”之类的稀奇古怪的故事。
  通过以上作文“渗透”训练,学生对作文也不再有畏难情绪,而且有了一定的作文基础。到了三年级正式开笔作文时,只要教师从严要求,加强指导,学生的写作水平是会逐渐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