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拓展教学渠道 培养合格的中职音乐特长生
【作者】 罗 瑶
【机构】 新疆巴州师范学校
【摘要】音乐教学对人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古希腊伟大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过:“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求,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中等职业学校中,音乐教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中职学前专业教育音乐课程普遍存在的与就业关联不足、不能结合幼儿园的实际需要、未能充分体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等问题,因此从实际出发,结合幼儿园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对中职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有效教学策略就成为了重要的问题,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粗浅的解读。【关键词】拓展渠道;培养;音乐;特长生
【正文】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生产力不断进步,教育体制不断变革,中等职业学校也正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出更多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目前中职学前专业教育音乐课程普遍存在的与就业关联不足、不能结合幼儿园的实际需要、未能充分体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等问题,从实际出发,结合幼儿园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对中职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有效教学策略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最终达到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创新教学方式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年龄大多在15至18岁,这个年龄层的学校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处在人生的特殊时期。一方面,在生理上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时期,这一时期最大特点是生理的蓬勃成长、急剧变化,特别是处于外形剧变、机能增强和性成熟的“三大巨变”中;另一方面,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也颇具特色,智力迅速发展,突出表现在逻辑思维的发展上,自我意识迅速增强,情绪情感比较强烈,常有明显的两极性。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学创新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出发。
长期以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习惯于把学生当作教学的对象,当作知识的承载体。在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学上,教师为了确保“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教学目标得到落实,一味地对学生进行枯燥的技能训练,不厌其烦地、长时间地讲解乐理知识,要求学生背诵大量音乐家的出生日期、代表作品等等。
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大都分为乐理视唱、声乐、琴法、舞蹈等几门学科,任课教师均“各自为政”,都希望在自己执教的课程领域中培养出独具特长的学生。这种立足于本学科,忽略各学科之间内在联系的教学方式,反复、单一、机械的技能操作训练,应用在底子薄弱的中职生当中,只会让学生感觉学习压力过重和枯燥烦闷,最终失去学习兴趣。为改变现状,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各学科的内在联系。
1.注意音乐课程各学科内部的横向联系教学中,教师们应采取联动教学,使各单一学科相互融合形成整体教学。刚入学时,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认识大都为零,教师可以用简单、短小的儿歌为范例,将弹、唱、跳、音乐基础等几门学科融合在一起:通过乐谱中小节的划分规律引导学生学习音符、时值、节拍、节奏等乐理知识;通过引导学生在钢琴上进行单旋律弹奏进行认谱、视唱和键盘练习;通过判断节拍、分析歌词帮助和引导学生创编律动。以儿歌为载体,将理论与实践相互沟通联动,可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自然而然掌握必备的音乐技能。
2.注意音乐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纵向联系教师可将音乐和“三学”核心课程的知识互为联系,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幼儿“好游戏”的心理特点以及在“玩中学”的学习特点,在课堂里嵌入各种音乐游戏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这样既能进一步深化学生对音乐技能的学习,还初步了解了音乐教学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的方法。
二、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1.创设主题音乐教学,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现在的中职生大多思想观念模糊,缺乏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教师可针对学生喜爱流行歌曲的特点“投其所好”,以通俗歌曲为切入点,将歌曲分类归纳成特定主题,通过声乐教学对学生进行美育和德育教育,如《时间去哪了》、《亲亲宝贝》、《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等歌曲形成爱的主题,以感恩祖国、父母和老师;以《隐形的翅膀》、《阳光总在风雨后》、《心的方向》等歌曲形成励志主题,促其振奋;以幼儿歌曲形成“花朵主题”,培养学生从内心去爱幼儿,激发其对幼教工作的热爱。
2.创设情境教学,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着名教育家杜威提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中职教师应努力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音乐与情感体验相结合,让学生在兴趣中自动、自悟,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音乐素质。
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好游戏是幼儿的心理特点、是儿童本性”, 游戏是适合和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一种独特的活动方式。因此,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音乐游戏活动,如歌唱游戏、律动游戏、演奏游戏、欣赏游戏等,引导学生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各类游戏活动能力的发展特征,制定相应的活动目标和活动设计方案,并对活动实施进行指导。
充分利用观摩教学,加强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直观感受。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幼儿园优质课例的录像视频,也可让学生到幼儿园或请幼儿园的优秀教师到校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对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具体实施形成直观感知,了解幼儿园音乐教育的规范与过程,感受不同的教育风格与模式。
改变教学考核模式,促进学生反思与发展一名幼儿音乐教师是否合格,主要看她是否具有将艺术技能转化为教学技能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考核方式,重新制定专业技能考核标准,综合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总之,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应以幼儿园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这样才能使得音乐技能和实践教学相得益彰,从而更好地提升中职音乐特长生的能力,最终为幼儿服务。
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生产力不断进步,教育体制不断变革,中等职业学校也正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出更多社会发展所需人才。目前中职学前专业教育音乐课程普遍存在的与就业关联不足、不能结合幼儿园的实际需要、未能充分体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特点等问题,从实际出发,结合幼儿园需要,以就业为导向,对中职学前教育音乐课程的有效教学策略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最终达到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创新教学方式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年龄大多在15至18岁,这个年龄层的学校在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处在人生的特殊时期。一方面,在生理上学生处于青春发育时期,这一时期最大特点是生理的蓬勃成长、急剧变化,特别是处于外形剧变、机能增强和性成熟的“三大巨变”中;另一方面,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也颇具特色,智力迅速发展,突出表现在逻辑思维的发展上,自我意识迅速增强,情绪情感比较强烈,常有明显的两极性。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学创新过程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出发。
长期以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习惯于把学生当作教学的对象,当作知识的承载体。在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教学上,教师为了确保“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教学目标得到落实,一味地对学生进行枯燥的技能训练,不厌其烦地、长时间地讲解乐理知识,要求学生背诵大量音乐家的出生日期、代表作品等等。
当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音乐教学大都分为乐理视唱、声乐、琴法、舞蹈等几门学科,任课教师均“各自为政”,都希望在自己执教的课程领域中培养出独具特长的学生。这种立足于本学科,忽略各学科之间内在联系的教学方式,反复、单一、机械的技能操作训练,应用在底子薄弱的中职生当中,只会让学生感觉学习压力过重和枯燥烦闷,最终失去学习兴趣。为改变现状,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地加强各学科的内在联系。
1.注意音乐课程各学科内部的横向联系教学中,教师们应采取联动教学,使各单一学科相互融合形成整体教学。刚入学时,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认识大都为零,教师可以用简单、短小的儿歌为范例,将弹、唱、跳、音乐基础等几门学科融合在一起:通过乐谱中小节的划分规律引导学生学习音符、时值、节拍、节奏等乐理知识;通过引导学生在钢琴上进行单旋律弹奏进行认谱、视唱和键盘练习;通过判断节拍、分析歌词帮助和引导学生创编律动。以儿歌为载体,将理论与实践相互沟通联动,可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自然而然掌握必备的音乐技能。
2.注意音乐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纵向联系教师可将音乐和“三学”核心课程的知识互为联系,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幼儿“好游戏”的心理特点以及在“玩中学”的学习特点,在课堂里嵌入各种音乐游戏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这样既能进一步深化学生对音乐技能的学习,还初步了解了音乐教学活动设计和组织实施的方法。
二、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营造良好教学氛围
1.创设主题音乐教学,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现在的中职生大多思想观念模糊,缺乏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教师可针对学生喜爱流行歌曲的特点“投其所好”,以通俗歌曲为切入点,将歌曲分类归纳成特定主题,通过声乐教学对学生进行美育和德育教育,如《时间去哪了》、《亲亲宝贝》、《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等歌曲形成爱的主题,以感恩祖国、父母和老师;以《隐形的翅膀》、《阳光总在风雨后》、《心的方向》等歌曲形成励志主题,促其振奋;以幼儿歌曲形成“花朵主题”,培养学生从内心去爱幼儿,激发其对幼教工作的热爱。
2.创设情境教学,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着名教育家杜威提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中职教师应努力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音乐与情感体验相结合,让学生在兴趣中自动、自悟,使其产生内在学习动机,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音乐素质。
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好游戏是幼儿的心理特点、是儿童本性”, 游戏是适合和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一种独特的活动方式。因此,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音乐游戏活动,如歌唱游戏、律动游戏、演奏游戏、欣赏游戏等,引导学生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各类游戏活动能力的发展特征,制定相应的活动目标和活动设计方案,并对活动实施进行指导。
充分利用观摩教学,加强学生视觉和听觉上的直观感受。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幼儿园优质课例的录像视频,也可让学生到幼儿园或请幼儿园的优秀教师到校进行现场教学,让学生对幼儿园音乐教育的具体实施形成直观感知,了解幼儿园音乐教育的规范与过程,感受不同的教育风格与模式。
改变教学考核模式,促进学生反思与发展一名幼儿音乐教师是否合格,主要看她是否具有将艺术技能转化为教学技能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打破传统的考核方式,重新制定专业技能考核标准,综合性地对学生进行评价。
总之,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应以幼儿园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这样才能使得音乐技能和实践教学相得益彰,从而更好地提升中职音乐特长生的能力,最终为幼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