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
【作者】 尹 静
【机构】 广西桂林市全州县城关完小
【摘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能提高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促使学生在感情上和行为上都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正文】
新课程教育理念认为,教师的根本任务不在于讲授知识多少,而是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唤起同学们的求知欲,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全过程中去。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有效地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添学生的学习动力,并优化课堂教学显得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激发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挖掘教学内容,有效增强课堂教学色彩。
一、声乐渲染,图文并茂
《秋天的图画》是第三册语文课本上一篇生动、直观、形象、有趣的课文。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和课文特点,在教学时我运用了电子手段,使学生在课堂内轻松愉快的学习。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感悟到语言文字的美,并且产生了喜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儿童的兴趣往往带有积极的心理倾向。在课文一开始我应用电脑录制孩子们的欢呼声“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创设出如临其境的氛围。那欢快的声音仿佛一下子把他们带进了一片美丽的风景画,看见了那些从没看见的美景。我激情的说;“孩子们,快看哪,窗外有一幅美丽的图画!”这时学生们激情高昂,迫不及待地想看到这幅美丽的图画。我马上播放秋天音乐风光图片,把学生们都吸引到优美的画中,他们被这美妙的轻音乐和画面陶醉了。我立刻问到:“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他们把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都绘声绘色地讲述出来,学生观察、想象、表达能力同时得到了训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被激发起来了,再引他们走进课文,孩子们如饥似渴,用心读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比较与自己想象不同之处。在饶有兴趣的氛围中,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开始了这一段的学习。他们带着浓浓的感情读出了意味,表达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不待老师多讲就自然领悟到了课文中的情感。
二、直观演示,启发思维
自制电脑课件,能创设出生动有趣的直观形象,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教《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时,我设计并运用了“动态演示——静态画面——语言文字”相结合的教学媒体结构方式。静态画面展示“蒲公英、苍耳、豌豆妈妈传播中转的画面。”我一边朗读课文,一边展示课件,将植物播种的情景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此时,我不失时机的发问:“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你还知道那些植物播种的方法?”学生情绪高涨,纷纷举起手争先恐后地回答。生动形象的画面帮助学生开动脑筋,启发了他们的思维;与此同时,学生也深深地体会到植物的有趣,为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激发他们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热情奠定了基础。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发展个性
语文教学的重点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要提高语文学生的语文素养, 要提高学生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艺术地引导学生敢于参与、乐于善于,善于参与,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教师可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改变现有课堂教学以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参加获取知识过程与途径的意识,发展学生个性。
如《雷雨》一课的教学中,通过计算机中的图像、声音、动画,从表现形式上唤起学生对语言的主动感悟,积累词语,表达思想、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得到发展,体会词语运用的精妙,“渐渐,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小了”一句中“渐渐地”一词,学生理解上有难度,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先听两组声音:一组雷声由大慢慢变小;一组雷声突然变小,学生马上指出第二组声音不对,可见学生主动领悟到雨的变化是从小到大,慢慢变化的。接着我又出示几组图像:花儿慢慢地开放,太阳从海上慢慢升起......学生马上举手用“渐渐”说话,不仅说了老师展示的画面,而且还马上联系生活实际说了很多渐渐变化的事物。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学生主动感悟词语,积累词语、表达思想、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发展。
四、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
情感是学生学习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激发学生情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尤其语文教学更应引导学生报之入情,悉心品味,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喜同悲,以达到情感共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如《丰碑》讲述了将军在云中山行车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位穿御寒衣服冻死的战士,而这位战士竟是负责发放给养被服的军需外长的感人故事,文短情深,催人泪下,但是现在小学生对过去年代的特点环境了解甚少,为了激发学生对这位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情教学,为了帮助学生先进课文的特定场景,开课时设计一个“大雪纷飞,狂风呼啸的大雪山上,一支队伍艰难的行进着”,“同学们让我们把纷飞的思绪拉回到艰苦的战争岁月,你们看......”教师绘持绘色的描述,以及生动的画面,立即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为下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了学生学习的主导地位,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培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与能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课堂效率。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根据教材的需要,合理适当的运用多媒体启发学生的智慧,使我们的教学“锦上添花”,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呈现最优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年2月版
[2]《现代教育技术教程》,人民邮电出版,2009年9月版
新课程教育理念认为,教师的根本任务不在于讲授知识多少,而是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唤起同学们的求知欲,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全过程中去。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有效地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添学生的学习动力,并优化课堂教学显得十分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激发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挖掘教学内容,有效增强课堂教学色彩。
一、声乐渲染,图文并茂
《秋天的图画》是第三册语文课本上一篇生动、直观、形象、有趣的课文。根据二年级学生年龄和课文特点,在教学时我运用了电子手段,使学生在课堂内轻松愉快的学习。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感悟到语言文字的美,并且产生了喜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儿童的兴趣往往带有积极的心理倾向。在课文一开始我应用电脑录制孩子们的欢呼声“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创设出如临其境的氛围。那欢快的声音仿佛一下子把他们带进了一片美丽的风景画,看见了那些从没看见的美景。我激情的说;“孩子们,快看哪,窗外有一幅美丽的图画!”这时学生们激情高昂,迫不及待地想看到这幅美丽的图画。我马上播放秋天音乐风光图片,把学生们都吸引到优美的画中,他们被这美妙的轻音乐和画面陶醉了。我立刻问到:“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打开了学生的话匣子,他们把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都绘声绘色地讲述出来,学生观察、想象、表达能力同时得到了训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被激发起来了,再引他们走进课文,孩子们如饥似渴,用心读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比较与自己想象不同之处。在饶有兴趣的氛围中,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开始了这一段的学习。他们带着浓浓的感情读出了意味,表达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不待老师多讲就自然领悟到了课文中的情感。
二、直观演示,启发思维
自制电脑课件,能创设出生动有趣的直观形象,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在教《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时,我设计并运用了“动态演示——静态画面——语言文字”相结合的教学媒体结构方式。静态画面展示“蒲公英、苍耳、豌豆妈妈传播中转的画面。”我一边朗读课文,一边展示课件,将植物播种的情景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此时,我不失时机的发问:“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情景,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你还知道那些植物播种的方法?”学生情绪高涨,纷纷举起手争先恐后地回答。生动形象的画面帮助学生开动脑筋,启发了他们的思维;与此同时,学生也深深地体会到植物的有趣,为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以及激发他们观察植物、了解植物知识、探究植物奥秘的热情奠定了基础。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发展个性
语文教学的重点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要提高语文学生的语文素养, 要提高学生就必须在课堂教学中艺术地引导学生敢于参与、乐于善于,善于参与,真正做到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教师可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改变现有课堂教学以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参加获取知识过程与途径的意识,发展学生个性。
如《雷雨》一课的教学中,通过计算机中的图像、声音、动画,从表现形式上唤起学生对语言的主动感悟,积累词语,表达思想、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得到发展,体会词语运用的精妙,“渐渐,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小了”一句中“渐渐地”一词,学生理解上有难度,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先听两组声音:一组雷声由大慢慢变小;一组雷声突然变小,学生马上指出第二组声音不对,可见学生主动领悟到雨的变化是从小到大,慢慢变化的。接着我又出示几组图像:花儿慢慢地开放,太阳从海上慢慢升起......学生马上举手用“渐渐”说话,不仅说了老师展示的画面,而且还马上联系生活实际说了很多渐渐变化的事物。在多媒体课件的帮助下,学生主动感悟词语,积累词语、表达思想、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发展。
四、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
情感是学生学习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激发学生情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尤其语文教学更应引导学生报之入情,悉心品味,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喜同悲,以达到情感共鸣,增强学生情感体验。
如《丰碑》讲述了将军在云中山行车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位穿御寒衣服冻死的战士,而这位战士竟是负责发放给养被服的军需外长的感人故事,文短情深,催人泪下,但是现在小学生对过去年代的特点环境了解甚少,为了激发学生对这位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教师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激情教学,为了帮助学生先进课文的特定场景,开课时设计一个“大雪纷飞,狂风呼啸的大雪山上,一支队伍艰难的行进着”,“同学们让我们把纷飞的思绪拉回到艰苦的战争岁月,你们看......”教师绘持绘色的描述,以及生动的画面,立即把学生带入了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为下面的学习做了铺垫。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了学生学习的主导地位,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培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与能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课堂效率。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要根据教材的需要,合理适当的运用多媒体启发学生的智慧,使我们的教学“锦上添花”,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呈现最优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湖北教育出版社,2012年2月版
[2]《现代教育技术教程》,人民邮电出版,2009年9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