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职业成长与学校发展并肩前行
【作者】 姜 泳
【机构】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加格达奇区第一小学
【正文】 时光荏苒似白驹过隙,春华秋实育桃李满园。加区一小业务副校长姜泳从教25年来,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历任了科任教师、班主任、大队辅导员、政教主任、校办主任、后勤副校长、业务副校长等工作,多个岗位的历练使她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也让她从一名懵懂年少的青年教师逐步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教育教学行政服务员。作为一名教育人,她的教育梦想是“依法治教、尽职尽责、实干兴教”。她立志在大兴安岭基础教育这片沃土上竭尽所能的工作,她的成长、她的梦想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并肩前行。
她在工作中建立了正确教育观念和教育目标,以教育方针为统领,把立德树人、实施素质教育、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作为当下最根本的教育任务。作为主管业务的副校长,她敢于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观和人才观,要求教师积极参加课改、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尊重个体差异。她不断更新办学理念,引领师生不断成长,让自我发展与师生发展保持动态平衡。
一、努力做好校本培训的培训者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中,学校面临着专家与一线教师对接
的困难,她深知要解决这样的矛盾,业务校长要起到中介作用。一是要求自己和主任每次在参加培训和学习回校后,将学习内容内化整理及时给教师做专题培训,无一例外,使教师在第一时间学习了解最新的教育观念和理论实践经验。二是将培训时间化整为零,每次开会都要抽出20分钟左右对教师进行小专题讲座。内容包括:教材的改革、课程的结构、教学方式、课程评价等,坚持做到逢会必培,与老师同成长共进步。
二、努力做好教研工作的组织者
一是成立以她为首的各层级、各学科代表组成的8人课改团队,由于人数不多,集中起来特别灵活,下课10分钟也能开个短会,然后通过他们可以迅速将一些想法传达到基层。二是课改团队的教师分工明确、各有所长。有负责课件的,有负责做展示课的,有负责说课的,有负责评课的,有负责整理文字材料的,由于大家各司其职,在最短的时间就能做一次主题教研,也可以给全校教师做示范课的说、讲、评、议系列教研,这样的教研短时高效。
三、努力做好课题研究的引路人
一是对教育教学实际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具有较强的敏锐度。她提出“问题即课题”的要求,要求教师树立草根研究的理念,将问题需要做为选题范围,以教务处为统领,以一线教师作为课题研究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研究程序和一段时间的研究取得研究成果,经过课题小组的审核后,将研究成果直接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做到“对症下药”。近些年来培植了一批优质课,锻炼和培养了一支具有高水平教学和研究能力的学校群体和教师队伍。
四、努力做好教育教学评价的负责人
对课堂的过程性评价,姜泳从两个维度进行改革。一是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成立了课堂评价改革小组,自己起稿拟定了学校各个学科的新《课堂评价标准》,要求教务处带领小组成员,通过一段时间的课堂实践应用,进行了删减和修改,最终完善了《加区一小各学科课堂评价标准》,评价分为自评、互评、领导评三级评价。二是对课堂常规的评价。此评价表分别从“课前准备、侯课、师生问好、听讲、发言、读书、书写、合作交流、下课”等9各方面对师生的课堂常规进行了规范。以上两个维度的长期的
课堂评价,都记录在教学考核成绩里,发挥了教学评价的功能。
五、努力做好专业成长发展的践行者
姜泳深知作为业务校长必须在专业知识和智能才华方面要走在教师的前列。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对于学习她从不敢懈怠,或多或少、或快或慢的不断“充电”已经成为了她的习惯。为了提高师资力量,她积极创建“学习型”团队。一是通过由外而内的方向进行培训学习,二是由内而外的方向发展,要求教师要从做中学,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学反思进行知识生产过程,把自己的知识和外界的知识有机地融合,这样教师在专业发展中就更为主动,会以探究者和研究者的角色来审视自己的教学所得。
六、努力做好模式建构的设计者
自地区实施三级建模工作以来,姜泳按照地区、加区教育局要求,在学校课改中经过了“培训学习→模仿迁移→独立实施→创新突破→形成特色”的五步走,确立了“和谐有效六步法”的校本一级模式,即“目标引领、多元导入;导学探究、合作交流;顺学而教、夯实新知;分层练习、变式拓展;多维检测、验收目标;归纳总结、有效评价”。近一年来,经过研讨、调整、修正,在不同的学科形成了“一科多模”和“一模多法”的良好态势。
在教学模式的创建和改革过程中,姜泳注重打造“真实课堂”体系。依据王敏勤教授的和谐教学法,姜泳确立了加区一小的真实课堂的理念是:“以学定教、顺学而教、当堂达标”,确立了加区一小真实课堂的要素:一是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当堂检测;二是“三真、三实、一及时”的课堂策略。“三真”是真思考、真合作、真理解;“三实”是设计实、反馈实、检测实;“一及时”是评价要及时。只有将虚假课堂和课堂中的虚假成分打掉,课堂才能走向真实、和谐、高效。
“让教育回归生活本质,让学校充满创造活力,让学生绽放个性光彩,构建一个人文、和谐、多元的教育发展生态圈”,是大兴安岭地区国家级课题《基于生态观下的区域教育发展的实践研究》提出的总要求,也是姜泳坚定的教育追求。她将坚持不懈的公正、廉洁,富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地感召和带领学校的教师团队,在教改之路上不断探索。她知道:这条路可能会走的辛苦,但她会快乐其中,享受其中。她要尽己绵薄之力,与加区一小的教学改革和教育发展并肩前行!
她在工作中建立了正确教育观念和教育目标,以教育方针为统领,把立德树人、实施素质教育、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作为当下最根本的教育任务。作为主管业务的副校长,她敢于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观和人才观,要求教师积极参加课改、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实施分层教学、尊重个体差异。她不断更新办学理念,引领师生不断成长,让自我发展与师生发展保持动态平衡。
一、努力做好校本培训的培训者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中,学校面临着专家与一线教师对接
的困难,她深知要解决这样的矛盾,业务校长要起到中介作用。一是要求自己和主任每次在参加培训和学习回校后,将学习内容内化整理及时给教师做专题培训,无一例外,使教师在第一时间学习了解最新的教育观念和理论实践经验。二是将培训时间化整为零,每次开会都要抽出20分钟左右对教师进行小专题讲座。内容包括:教材的改革、课程的结构、教学方式、课程评价等,坚持做到逢会必培,与老师同成长共进步。
二、努力做好教研工作的组织者
一是成立以她为首的各层级、各学科代表组成的8人课改团队,由于人数不多,集中起来特别灵活,下课10分钟也能开个短会,然后通过他们可以迅速将一些想法传达到基层。二是课改团队的教师分工明确、各有所长。有负责课件的,有负责做展示课的,有负责说课的,有负责评课的,有负责整理文字材料的,由于大家各司其职,在最短的时间就能做一次主题教研,也可以给全校教师做示范课的说、讲、评、议系列教研,这样的教研短时高效。
三、努力做好课题研究的引路人
一是对教育教学实际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具有较强的敏锐度。她提出“问题即课题”的要求,要求教师树立草根研究的理念,将问题需要做为选题范围,以教务处为统领,以一线教师作为课题研究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研究程序和一段时间的研究取得研究成果,经过课题小组的审核后,将研究成果直接用于教育教学活动,做到“对症下药”。近些年来培植了一批优质课,锻炼和培养了一支具有高水平教学和研究能力的学校群体和教师队伍。
四、努力做好教育教学评价的负责人
对课堂的过程性评价,姜泳从两个维度进行改革。一是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成立了课堂评价改革小组,自己起稿拟定了学校各个学科的新《课堂评价标准》,要求教务处带领小组成员,通过一段时间的课堂实践应用,进行了删减和修改,最终完善了《加区一小各学科课堂评价标准》,评价分为自评、互评、领导评三级评价。二是对课堂常规的评价。此评价表分别从“课前准备、侯课、师生问好、听讲、发言、读书、书写、合作交流、下课”等9各方面对师生的课堂常规进行了规范。以上两个维度的长期的
课堂评价,都记录在教学考核成绩里,发挥了教学评价的功能。
五、努力做好专业成长发展的践行者
姜泳深知作为业务校长必须在专业知识和智能才华方面要走在教师的前列。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对于学习她从不敢懈怠,或多或少、或快或慢的不断“充电”已经成为了她的习惯。为了提高师资力量,她积极创建“学习型”团队。一是通过由外而内的方向进行培训学习,二是由内而外的方向发展,要求教师要从做中学,通过自主学习和教学反思进行知识生产过程,把自己的知识和外界的知识有机地融合,这样教师在专业发展中就更为主动,会以探究者和研究者的角色来审视自己的教学所得。
六、努力做好模式建构的设计者
自地区实施三级建模工作以来,姜泳按照地区、加区教育局要求,在学校课改中经过了“培训学习→模仿迁移→独立实施→创新突破→形成特色”的五步走,确立了“和谐有效六步法”的校本一级模式,即“目标引领、多元导入;导学探究、合作交流;顺学而教、夯实新知;分层练习、变式拓展;多维检测、验收目标;归纳总结、有效评价”。近一年来,经过研讨、调整、修正,在不同的学科形成了“一科多模”和“一模多法”的良好态势。
在教学模式的创建和改革过程中,姜泳注重打造“真实课堂”体系。依据王敏勤教授的和谐教学法,姜泳确立了加区一小的真实课堂的理念是:“以学定教、顺学而教、当堂达标”,确立了加区一小真实课堂的要素:一是学案导学、小组合作、当堂检测;二是“三真、三实、一及时”的课堂策略。“三真”是真思考、真合作、真理解;“三实”是设计实、反馈实、检测实;“一及时”是评价要及时。只有将虚假课堂和课堂中的虚假成分打掉,课堂才能走向真实、和谐、高效。
“让教育回归生活本质,让学校充满创造活力,让学生绽放个性光彩,构建一个人文、和谐、多元的教育发展生态圈”,是大兴安岭地区国家级课题《基于生态观下的区域教育发展的实践研究》提出的总要求,也是姜泳坚定的教育追求。她将坚持不懈的公正、廉洁,富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地感召和带领学校的教师团队,在教改之路上不断探索。她知道:这条路可能会走的辛苦,但她会快乐其中,享受其中。她要尽己绵薄之力,与加区一小的教学改革和教育发展并肩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