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 袁丕会
【机构】 山东省滕州市教师进修学校
【正文】 近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经历了较大程度的改革,在全新的课程标准模式下,新的教学要求决定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具备更强的教学能力及更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决定了数学教师要积极寻求新方法、新途径以提高自身的数学教学有效性。下面就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谈几点看法。
一、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常规诸要素、诸环节中,备课是基础和前提。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特别强调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引领和互动。因此,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只有备好课才能确保课堂教学按照预期目标进行,才能确保教学的有效性。怎样保证教师备课卓有成效?集体备课是一种好形式,把教师的个体行为变为集体行为,集思广益,互相促进,在研讨交流中共同成长,从而实现最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共同发展的目标。
二、制订“教学案”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尝试把传统的“教案”与“学案”相结合,将二者融为一体,制订“教学案”。使课堂教学中心由“教”转到“学”上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学案是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设计的,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既要备好教案,也要备好学案。既要站在教学的角度,对教材进行必要的理解、消化和处理,更要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针对每堂课学习的内容编制出学案。利用学案作为导航,使学生在课前对将要学习的内容预先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带着未能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教师为学生主动学习设计方案。教学案中对概念教学做到了细致分析,对知识点、知识规律、方法技巧做到了重点教学,同时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找准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最终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优化课堂结构
数学课堂教学一般有复习、引入、传授、反馈、深化、小结、作业布置等过程,如何恰当地把各部分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是上好一节数学课的最重要的因素。设计课堂层次时,要努力做到使教学层次的展开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的活动协调和谐。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当同学初步获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后,应安排动脑动手独立思考与练习,教师及时捕捉反馈信息,并有意识地让它们产生“撞击”与“交流”,这样,同学们对某一概念的理解,对某一例题的推演,就会有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并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而对知识的领会加深,能力也得到发展。设计课堂教学层次还必须注意紧扣教学目的与要求,充分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基本要求与能力要求,从多方面围绕教学目的来组织课堂教学。
课堂结构大致归纳为三种形式:一种是承接型。一般是先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再引导学生深入并指导解题,变为能力,这种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前后承接,脉络清晰,它对于内容浅显易懂的章节比较适用。第二种是螺旋型。它主要是在讲解比较抽象的概念和难度较大的章节采用,如数列极限的“ε-N”定义,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不等式的证明,轨迹方程的求法等,它的主要特点是把知识与能力紧密衔接、交替上升,通过举一反三、环环紧扣,逐步升华来达到课堂教学目的。第三种是辐射型。它的特点是抓住关键,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方位思维,通过筛选归纳使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这种形式多在复习课中采用,如三角变换、数列、复数及立体几合中点到平面的距离等。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对教师来说,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十分重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其显著的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课堂的容量,减少板书,使教师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在引导学生探究重点、难点问题上,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二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三是使一节课所学内容的小结更具有条理性,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关键的内容和方法。例如1:在讲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时,传统教学只能将A、ω、φ代入有限个值,观其“量变”而怎样发生“质变”的,可利用多媒体flash动画展示的变化对曲线形状的改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总结比较图象的异同。
五、关注生活原型,彰显课堂魅力
数学教学更加重视知识的实用性和实效性。数学课堂能否洋溢着生活气息,教师能否将数学知识生活化是课程改革强调的一项重点工作。数学教学只有摆脱机械、僵化、低效、呆板的教学模式才能激发出学生的理性思维火花,形成乐学状态。例如:“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的学习中,有一道例题。如图,
A
B C
某对象从A点经过B点到C点,两次位移AB、BC的结果,与A点直接到C点的位移AC结果相同。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我对问题进行了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变形,将数学题目进行了生活化改革,设计了操作性强的例子。变形为:小红从A点出发,首先向南走50米到达B点,然后改变方向向东走50米到达C点,说一说小红的实际位移是怎样的?我让学生们进行亲身体验,然后谈一谈感受。此外,我还引导学生结合物理学科的知识再举出一些矢量的例子,让学生从数学知识的角度考虑物理问题,看到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
总之,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必须具备创新的勇气与信心,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使得我们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加出色的完成数学教学任务。
一、集体备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常规诸要素、诸环节中,备课是基础和前提。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特别强调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强调教师对学生的引领和互动。因此,充分的课前准备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只有备好课才能确保课堂教学按照预期目标进行,才能确保教学的有效性。怎样保证教师备课卓有成效?集体备课是一种好形式,把教师的个体行为变为集体行为,集思广益,互相促进,在研讨交流中共同成长,从而实现最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共同发展的目标。
二、制订“教学案”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根据课堂教学实际,尝试把传统的“教案”与“学案”相结合,将二者融为一体,制订“教学案”。使课堂教学中心由“教”转到“学”上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教学案是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设计的,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既要备好教案,也要备好学案。既要站在教学的角度,对教材进行必要的理解、消化和处理,更要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针对每堂课学习的内容编制出学案。利用学案作为导航,使学生在课前对将要学习的内容预先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带着未能解决的问题进入课堂,教师为学生主动学习设计方案。教学案中对概念教学做到了细致分析,对知识点、知识规律、方法技巧做到了重点教学,同时着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找准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最终学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优化课堂结构
数学课堂教学一般有复习、引入、传授、反馈、深化、小结、作业布置等过程,如何恰当地把各部分进行搭配与排列,设计合理的课堂教学层次,是上好一节数学课的最重要的因素。设计课堂层次时,要努力做到使教学层次的展开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的活动协调和谐。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当同学初步获取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后,应安排动脑动手独立思考与练习,教师及时捕捉反馈信息,并有意识地让它们产生“撞击”与“交流”,这样,同学们对某一概念的理解,对某一例题的推演,就会有一个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并由认识到实践的过程,从而对知识的领会加深,能力也得到发展。设计课堂教学层次还必须注意紧扣教学目的与要求,充分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基本要求与能力要求,从多方面围绕教学目的来组织课堂教学。
课堂结构大致归纳为三种形式:一种是承接型。一般是先让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再引导学生深入并指导解题,变为能力,这种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前后承接,脉络清晰,它对于内容浅显易懂的章节比较适用。第二种是螺旋型。它主要是在讲解比较抽象的概念和难度较大的章节采用,如数列极限的“ε-N”定义,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不等式的证明,轨迹方程的求法等,它的主要特点是把知识与能力紧密衔接、交替上升,通过举一反三、环环紧扣,逐步升华来达到课堂教学目的。第三种是辐射型。它的特点是抓住关键,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方位思维,通过筛选归纳使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这种形式多在复习课中采用,如三角变换、数列、复数及立体几合中点到平面的距离等。
四、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重要手段。对教师来说,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是十分重要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其显著的特点,一是能有效地增大课堂的容量,减少板书,使教师能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放在引导学生探究重点、难点问题上,讲深讲透所举例子,提高讲解效率;二是直观性强,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三是使一节课所学内容的小结更具有条理性,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关键的内容和方法。例如1:在讲函数y=Asin(ωx+φ)的图象时,传统教学只能将A、ω、φ代入有限个值,观其“量变”而怎样发生“质变”的,可利用多媒体flash动画展示的变化对曲线形状的改变,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总结比较图象的异同。
五、关注生活原型,彰显课堂魅力
数学教学更加重视知识的实用性和实效性。数学课堂能否洋溢着生活气息,教师能否将数学知识生活化是课程改革强调的一项重点工作。数学教学只有摆脱机械、僵化、低效、呆板的教学模式才能激发出学生的理性思维火花,形成乐学状态。例如:“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的学习中,有一道例题。如图,
A
B C
某对象从A点经过B点到C点,两次位移AB、BC的结果,与A点直接到C点的位移AC结果相同。为了便于学生掌握,我对问题进行了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变形,将数学题目进行了生活化改革,设计了操作性强的例子。变形为:小红从A点出发,首先向南走50米到达B点,然后改变方向向东走50米到达C点,说一说小红的实际位移是怎样的?我让学生们进行亲身体验,然后谈一谈感受。此外,我还引导学生结合物理学科的知识再举出一些矢量的例子,让学生从数学知识的角度考虑物理问题,看到各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
总之,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们必须具备创新的勇气与信心,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使得我们能真正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加出色的完成数学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