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进行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激趣教学”

【作者】 周 宇

【机构】 贵州省兴义市教育局



【正文】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如何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的问题。学习兴趣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解决“要我学”与“我要学”成了教师的主要教研课题。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如何结合小学数学这门学科的特点,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我要学”的教学目的,我认为教师应在“引趣”的问题上多下些功夫。
  一、发挥图示、教具作用,重视直观教学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于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因为具体形象的东西直观、生动、给人印象深刻。所以,现行通用教材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大量的直观图,通过具体形象的实物来说明概念、性质、法则、公式等数学知识。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逐步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而且能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师在讲“同样多”的概念时,先将两队小朋友进行拔河比赛的情景图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从画面的观察分析中建立起“同样多”的概念。由于学生喜欢拔河比赛之类的游戏竞赛活动,所以学习就感兴趣。在讲比多(少)时,事先用白、黑纸版各剪兔子纸型 9个和7个。教学中运用教学磁珠在黑板上演示,说明“白兔比黑兔多”、“黑兔比白兔少”、“白兔比黑兔多多少”、“黑兔比白兔少多少”等概念,之后又要学生依据“同样多” 、“多多少”、“少多少”来说明图示或自己动手摆图形,这样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不仅较好地理解和掌握了这一类知识的有关概念和解法,而且提高了学习应用题的兴趣和爱好。
  二、抓住学生乐于猜谜语,听故事组织教学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乐于猜谜语,听故事,教学中如能紧密结合教材,运用谜语故事的形式组织教学,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起到良好的作用。例如,在教学“时、分的认识”时,首先让学生猜这样一个谜语:“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却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然后又根据书本四幅插图,编出一个小朋友是如何爱惜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故事。这样很自然地使学生认识了钟表,时、分,同时又及时地向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学生学习情绪也自然高涨。
  三、发挥学生好动的特点和长处,通过实践操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单凭老师讲,学生只通过一种感官来进行学习,就容易感到疲劳、厌倦,听不进、记不住,效果就差 。而通过多种感官,发挥学生好动的特点和长处,让他们亲自动手做一做、摆一摆、比一比、量一量、拼一拼 、剪一剪、学生积极性就高,教学效果就好,也会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教学“11——20”各数的认识时,先让学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让学生回答10根小棒捆前与捆后各是怎么摆放的,使学生体会到捆之前是10个一,捆之后是1个十,10个一是1个十,由此“十”也是一个计数单位的概念初步进入孩子的头脑。学生在摆的“11—19”中的每个数时,就很自然地拿出1捆再添上几根。这样教学,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而持久,既提高学习兴趣,又理解了知识,培养了实践能力。
  四、重视数学的美感、灵感、直觉巧妙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要求我们每节课的导入要生动,教师的思维角度要新,知识面要宽,课堂教学要形成自己的风格,要重视数学的美感、灵感、直觉激发。如:教学“6.7的加减法”时,让学生每人拿出准备好的6颗水果糖,把水果糖放在画好圆圈的桌子上,接着自己统计圈内有几颗,圈外有几颗,然后汇报(如2+4=6,4+2=6,6-4=2,6-2=4…….),像这样创设情景,学新知,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游戏中既激起浓厚的兴趣,又发现新的知识。
  五、采取游戏等多种练习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对某一事物集中一段时间就开始分散、就不感兴趣、喜欢多变,这是小学生的又一心理特点。因此,教学中应运用各种变换的教学手段促使学生兴趣发展,特别是一堂课的练习,切忌单调的形式和简单机械的重复,否则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低年级教学中,利用游戏进行教学,把学生对游戏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如口算、笔算接力、组数对口令、找朋友、开火车、夺红旗等;不仅能提起学生学习精神,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消除学习疲劳,而且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通过以上这些“激趣”教学手段,基本上能够达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较好的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