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刍议尝试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周文建
【机构】 新疆实验中学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尝试教学法得到了广大师生的青睐。尝试教学法主张“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即先让学生进行尝试联系,再将新的内容导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提高尝试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本文以高中数学为例,尝试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讨。【关键词】高中数学;尝试教学法;有效应用;提高效益
【正文】
高中阶段的数学课程学习难度较大,且大多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使学生学习过程枯燥无味,很多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多样化,尝试教学法就是其中之一。为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可是將尝试教学法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我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尝试教学法有简单了解,现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于尝试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讨。
一、让学生尝试练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法中,都是教师先讲解,学生再做练习,这样的教学方法比较难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效率较低。将尝试教学法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可在导入新的内容之前,让学生尝试利用上一节课所讲的内容,对于本课时的练习题进行解答。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使得学生的旧知识得以迁移,同时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对于不懂的问题会产生极大的兴趣,迫切想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一来,学生就有了学习新内容的兴趣。
以等比数列这一课程为例,学生在学习等比数列之前,可将等差数列的内容进行迁移,尝试去做等比数列这一内容的习题,等差数列中,从第2项起,后一项减前一项的差总是相等的;而等比数列中,从第2项起,后一项除以前一项的商也总是相等的,学生了解这一定理之后,便开始尝试做相关的练习,以例题1为例,在例题1中,学生可以用后一项除以前一项计算出为数列的第13项。然而在例题2中,学生认为该数列例题1中的数列相比,仅仅是前面多了一个0,因此398应该是数列中的第14项,但是例题2的正确答案为D,学生表示不解,因此迫不及待想到书中翻找答案。
例题1.数列1,37,314,321,328,…中,398是这个数列的( )。
A.第13项B.第14项C.第15项D.不在此数列中?
例题2.数列0,1,37,314,321,328,…中,398是这个数列的( )。
第13项B.第14项C.第15项D.不在此数列中
二、让学生翻阅课本,尝试找到问题答案
在学生的学习欲望被激起的时候,教师便让学生自己翻阅课本,对于新的内容进行预习,并尝试从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去阅读新的知识,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学习,从而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当阅读新的内容时,学生能够认真地去分析每一句话、每一个公式,研究所阅读的内容与自己所做习题之间的关联性,最终通过努力找到问题的答案。
学生翻阅课本之后,学生发现等比数列中,除数是不能为零的,而在例题2中,数列的第一个数为0,因此该数列不能视为等比数列。了解了这一点之后,学生恍然大悟,便想要尝试更多的练习来验证这个定理。
三、让学生进行讨论,试图验证尝试结果
小组讨论可以达到取长补短的学习效果,当学生找到答案之后,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验证自己所找到的答案是否正确。学生之间相互对照自己所得结果,当发现不同的答案时,可继续进行讨论和探究,直至找到最终答案。同时,在谈论这一环节,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比如某学生对于某一个题目不是很明白,可向会做这道题的同学请教,尽力弄懂所有的问题,对于最终还是无法解出的题,学生可做好笔记,听教师最终讲解。
在学生做了一定量的练习之后,教师让学生将各自的答案相互对照,例如,在习题2中,有些学生所得答案为B,有些学生答案为D,当学生发现答案有分歧时,就会就这道题进行讨论和探究,找到最终的答案。
四、教师作最后讲解,全面疏通课程内容
在学生完成“尝试”学习后,基本上对于该章节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仍然还会漏掉一些知识的“盲区”,并且也有一些较为难懂的地方不是特别理解,教师应进行最后的讲解,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来了解学生对于本章节内容的掌握程度,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对一些重点难点进行详细讲解,扫除学生在自学中的盲区,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并对于本课时的内容做一个全面的疏通,让学生对于本章节的内容有一个系统的认知。
学生讨论结束之后,学生在这个状态下的学习兴趣是最浓的,教师的讲解能够达到非常好的效果。例如,学生了解了等比数列的定义、第n项的计算方法,但是对于前n项和的计算方法却不熟悉,教师便可对于前n项和以及等比中项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全面掌握该章节的内容。
尝试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其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很大的提高。高中数学教师应及时更新教学观念,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技术加强对于尝试教学法的研究与应用,全面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水平,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周继光.尝试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5,07:77.
[2]陈礼平.“纠错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尝试[J].中国校外教育,2016,05:139.
高中阶段的数学课程学习难度较大,且大多教师教学方法单一,使学生学习过程枯燥无味,很多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越来越多样化,尝试教学法就是其中之一。为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可是將尝试教学法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我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对尝试教学法有简单了解,现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于尝试教学法在高中数学中的应用策略进行探讨。
一、让学生尝试练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传统教学法中,都是教师先讲解,学生再做练习,这样的教学方法比较难以吸引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效率较低。将尝试教学法应用到高中数学教学中,可在导入新的内容之前,让学生尝试利用上一节课所讲的内容,对于本课时的练习题进行解答。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但使得学生的旧知识得以迁移,同时学生在做题过程中,对于不懂的问题会产生极大的兴趣,迫切想找到问题的答案。这样一来,学生就有了学习新内容的兴趣。
以等比数列这一课程为例,学生在学习等比数列之前,可将等差数列的内容进行迁移,尝试去做等比数列这一内容的习题,等差数列中,从第2项起,后一项减前一项的差总是相等的;而等比数列中,从第2项起,后一项除以前一项的商也总是相等的,学生了解这一定理之后,便开始尝试做相关的练习,以例题1为例,在例题1中,学生可以用后一项除以前一项计算出为数列的第13项。然而在例题2中,学生认为该数列例题1中的数列相比,仅仅是前面多了一个0,因此398应该是数列中的第14项,但是例题2的正确答案为D,学生表示不解,因此迫不及待想到书中翻找答案。
例题1.数列1,37,314,321,328,…中,398是这个数列的( )。
A.第13项B.第14项C.第15项D.不在此数列中?
例题2.数列0,1,37,314,321,328,…中,398是这个数列的( )。
第13项B.第14项C.第15项D.不在此数列中
二、让学生翻阅课本,尝试找到问题答案
在学生的学习欲望被激起的时候,教师便让学生自己翻阅课本,对于新的内容进行预习,并尝试从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去阅读新的知识,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和学习,从而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当阅读新的内容时,学生能够认真地去分析每一句话、每一个公式,研究所阅读的内容与自己所做习题之间的关联性,最终通过努力找到问题的答案。
学生翻阅课本之后,学生发现等比数列中,除数是不能为零的,而在例题2中,数列的第一个数为0,因此该数列不能视为等比数列。了解了这一点之后,学生恍然大悟,便想要尝试更多的练习来验证这个定理。
三、让学生进行讨论,试图验证尝试结果
小组讨论可以达到取长补短的学习效果,当学生找到答案之后,教师应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验证自己所找到的答案是否正确。学生之间相互对照自己所得结果,当发现不同的答案时,可继续进行讨论和探究,直至找到最终答案。同时,在谈论这一环节,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比如某学生对于某一个题目不是很明白,可向会做这道题的同学请教,尽力弄懂所有的问题,对于最终还是无法解出的题,学生可做好笔记,听教师最终讲解。
在学生做了一定量的练习之后,教师让学生将各自的答案相互对照,例如,在习题2中,有些学生所得答案为B,有些学生答案为D,当学生发现答案有分歧时,就会就这道题进行讨论和探究,找到最终的答案。
四、教师作最后讲解,全面疏通课程内容
在学生完成“尝试”学习后,基本上对于该章节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仍然还会漏掉一些知识的“盲区”,并且也有一些较为难懂的地方不是特别理解,教师应进行最后的讲解,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交流来了解学生对于本章节内容的掌握程度,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对一些重点难点进行详细讲解,扫除学生在自学中的盲区,让学生全面掌握知识。并对于本课时的内容做一个全面的疏通,让学生对于本章节的内容有一个系统的认知。
学生讨论结束之后,学生在这个状态下的学习兴趣是最浓的,教师的讲解能够达到非常好的效果。例如,学生了解了等比数列的定义、第n项的计算方法,但是对于前n项和的计算方法却不熟悉,教师便可对于前n项和以及等比中项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全面掌握该章节的内容。
尝试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应用取得较好的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其主观能动性得以发挥,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很大的提高。高中数学教师应及时更新教学观念,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技术加强对于尝试教学法的研究与应用,全面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水平,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周继光.尝试教学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5,07:77.
[2]陈礼平.“纠错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尝试[J].中国校外教育,2016,05: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