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如何提高汉语学科双语教学的课堂效果
【作者】 朱建国
【机构】 西藏江孜县闵行中学
【摘要】汉语是我国的通用语,是我国各民族都要学习和使用的语言。针对任教汉语课程教学中推行双语教学遇到了许多困难。本文就双语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找到了提高汉语课堂效果的途径;创设情境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正确掌握汉语的读法,减少语法上的错误;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加强学生的识字能力,提高读、写、说能力。【关键词】双语教学;汉语;课堂效果;兴趣;学习方式
【正文】
一、双语课堂存在的问题
1.学习汉语没有语言环境,实际生活中说汉语的机会少
少数民族学生在家与父母沟通交流都使用本民族语言。久而久之,养成在学校也用本民族语言和同学、老师交流沟通的习惯。只有在上汉语课时用汉语与老师交流,课下还是习惯用自己本民族语言进行交流。
2.学生的汉字积累较差、发音不准、学习兴趣不高
大部分学生在小学没有完全掌握好词汇,而且没有正确掌握每个汉字的用法及汉字的发音。到了初中,汉语课程中的词汇量多,课文比小学的内容多,难度加大,好多学生在读、写等方面遇到困难之后产生了畏难情绪,对汉语学习失去了兴趣。
二、解决双语课堂中存在的问题的有效方法
1.创设情境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其一,要让每位学生树立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首要秘诀,尊重、赞许和鼓励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手段。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培养每位学生的自信,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其潜力。学生的回答正确时适当加以赞扬和鼓励,比如:“好的!”“非常好!”“加油!”“继续努力!”其二,培养感情,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在课堂上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如把“同学”称呼改为“朋友”,当学生答错题时老师以鼓励的语气称呼他为“探索者”“勇敢者”“最棒者”等。
2.正确掌握汉语的读法,减少语法上的错误
汉语的读法是非常重要的,常见学生汉字写得工整,但一讲起话来,结结巴巴,词不达意,用一种声调讲话。怎样分清汉语中的声调,是少数民族学生的又一大困难。从我多年的执教经验来看,这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只会写,不会读,或者是发音错误等,阻碍了思想交流的进行,时间长了学生还会对学习语言失去兴趣。我在课堂上采用多读的方法,课外多听、多说、多读,在脑海里形成这个字的读音。通过以上方法,逐渐克服只能懂但说不出的毛病。在量词的应用上,少数民族学生也错误百出。而汉语,在人、动物或事物之前都必须有量词搭配,对象不同所用的量词也不同。例如:一个人、一匹马、一头牛、一件事,这里“个”“匹”“头”“件”即量词,用来表达事物的多少,一匹马不能说成一头马,一个人不能说成一件人。例如:“一个人”译成“一人”,“一匹马”译成“一马”等。因为少数民族语言的习惯,影响了学习另外一种语言。在名词前用什么样的量词,采取机械记忆和联想记忆法,可以正确掌握量词的运用,减少语法上的错误。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汉语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汉语的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通过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用汉语来实现。
第一,教师鼓励学生课前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语的读法、写法及词义运用进行预习和初步掌握,能依靠自己的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如自己查阅字、词典理解词义自己记笔记。汉字的笔画多,写起来比较麻烦,少数民族学生在写字时不注意笔画的顺序,只要能把字写对就可以了,因此,字体不工整,速度慢。针对这种情况,在抄写汉字的过程中,注意每个字的结构和笔顺,要求记住笔画顺序,如:先横后竖,先撇后捺,先里后外,先上车后走车等,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二,让学生边读边把文中较难的词语划出来板书在黑板上大家一起解决,如多音字、成语、形近字等的用法。
4.加强学生的识字能力,提高读、写、说能力
汉语课程要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汉语实践活动要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和手段,注重学生汉语综合能力的协调发展,要组织各种汉语小组学习活动,拓宽汉语学习渠道,创造汉语学习和运用的环境。
第一,鼓励和要求学生在校时和汉族班的学生用汉语交流,回到家用汉语和父母交流沟通。同时鼓励学生以汉语言参加学校及班级组织的各类活动。如“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识字比赛”“作文比赛”等。让学生充分展示汉语知识,激发学习汉语的热情。
第二,指导学生用汉语写作文,让每位学生每周坚持用汉语写作文,教师及时批阅并给予肯定和改正的方法指导。在教学中,一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课外多读书、多观察、多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而且会产生描述、书写的强烈愿望。
第三,教师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多媒体教学方式是立体的而非平面的,且学生学习轻松主动,在看惯了“无声”的书本之后,接触到“有声”的语言和画面,语言成为立体的、有感情的、生动有趣的,同时也是真实的,这些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语言、实践语言的兴趣。有兴趣才能做得好、学得好,这也是符合心理语言学的语言获得理论的。
一、双语课堂存在的问题
1.学习汉语没有语言环境,实际生活中说汉语的机会少
少数民族学生在家与父母沟通交流都使用本民族语言。久而久之,养成在学校也用本民族语言和同学、老师交流沟通的习惯。只有在上汉语课时用汉语与老师交流,课下还是习惯用自己本民族语言进行交流。
2.学生的汉字积累较差、发音不准、学习兴趣不高
大部分学生在小学没有完全掌握好词汇,而且没有正确掌握每个汉字的用法及汉字的发音。到了初中,汉语课程中的词汇量多,课文比小学的内容多,难度加大,好多学生在读、写等方面遇到困难之后产生了畏难情绪,对汉语学习失去了兴趣。
二、解决双语课堂中存在的问题的有效方法
1.创设情境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其一,要让每位学生树立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首要秘诀,尊重、赞许和鼓励是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手段。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培养每位学生的自信,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激发其潜力。学生的回答正确时适当加以赞扬和鼓励,比如:“好的!”“非常好!”“加油!”“继续努力!”其二,培养感情,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和课堂教学效果,教师要在课堂上用幽默风趣的语言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如把“同学”称呼改为“朋友”,当学生答错题时老师以鼓励的语气称呼他为“探索者”“勇敢者”“最棒者”等。
2.正确掌握汉语的读法,减少语法上的错误
汉语的读法是非常重要的,常见学生汉字写得工整,但一讲起话来,结结巴巴,词不达意,用一种声调讲话。怎样分清汉语中的声调,是少数民族学生的又一大困难。从我多年的执教经验来看,这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只会写,不会读,或者是发音错误等,阻碍了思想交流的进行,时间长了学生还会对学习语言失去兴趣。我在课堂上采用多读的方法,课外多听、多说、多读,在脑海里形成这个字的读音。通过以上方法,逐渐克服只能懂但说不出的毛病。在量词的应用上,少数民族学生也错误百出。而汉语,在人、动物或事物之前都必须有量词搭配,对象不同所用的量词也不同。例如:一个人、一匹马、一头牛、一件事,这里“个”“匹”“头”“件”即量词,用来表达事物的多少,一匹马不能说成一头马,一个人不能说成一件人。例如:“一个人”译成“一人”,“一匹马”译成“一马”等。因为少数民族语言的习惯,影响了学习另外一种语言。在名词前用什么样的量词,采取机械记忆和联想记忆法,可以正确掌握量词的运用,减少语法上的错误。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汉语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汉语的学习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通过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用汉语来实现。
第一,教师鼓励学生课前对课文中的生字、词语的读法、写法及词义运用进行预习和初步掌握,能依靠自己的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如自己查阅字、词典理解词义自己记笔记。汉字的笔画多,写起来比较麻烦,少数民族学生在写字时不注意笔画的顺序,只要能把字写对就可以了,因此,字体不工整,速度慢。针对这种情况,在抄写汉字的过程中,注意每个字的结构和笔顺,要求记住笔画顺序,如:先横后竖,先撇后捺,先里后外,先上车后走车等,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二,让学生边读边把文中较难的词语划出来板书在黑板上大家一起解决,如多音字、成语、形近字等的用法。
4.加强学生的识字能力,提高读、写、说能力
汉语课程要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学生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汉语实践活动要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和手段,注重学生汉语综合能力的协调发展,要组织各种汉语小组学习活动,拓宽汉语学习渠道,创造汉语学习和运用的环境。
第一,鼓励和要求学生在校时和汉族班的学生用汉语交流,回到家用汉语和父母交流沟通。同时鼓励学生以汉语言参加学校及班级组织的各类活动。如“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识字比赛”“作文比赛”等。让学生充分展示汉语知识,激发学习汉语的热情。
第二,指导学生用汉语写作文,让每位学生每周坚持用汉语写作文,教师及时批阅并给予肯定和改正的方法指导。在教学中,一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课外多读书、多观察、多交流,这样不仅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而且会产生描述、书写的强烈愿望。
第三,教师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多媒体教学方式是立体的而非平面的,且学生学习轻松主动,在看惯了“无声”的书本之后,接触到“有声”的语言和画面,语言成为立体的、有感情的、生动有趣的,同时也是真实的,这些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语言、实践语言的兴趣。有兴趣才能做得好、学得好,这也是符合心理语言学的语言获得理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