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作者】 汤海梅
【机构】 山东省枣庄市第十六中学语文组
【正文】 素质教育是人本主义教育,是尊重人的个性、全面开发人的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的贯彻,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科教学的落实。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基础学科,它对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高中阶段,语文的教学不仅要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更要重视从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进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目标。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现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认识。
一、转变教学重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实现教学重心的转移,就要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言“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学习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里的学习兴趣、自主意识、学习习惯、学习情境、学习方式等,均属于学生主体的意识和行动。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尽可能把学生和自己的距离拉近,使之感到亲近;和教材的距离拉近,使之感到亲和;和教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距离拉近,使之与作者共振共鸣。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学生的生活为中介解决学生生活的多样性、具体性和教材内容的抽象性、概括性的矛盾语文教学就是要提倡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去获得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理解。教师要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和行为、使自己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阐释者,更不是神圣殿堂里那些冷漠的喋喋不休的说教者。教师应有民主意识,要善于创设课堂氛围来保护学生作为对话人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引导而不是拉拽”,“激发而不是压制”,“促进而不是代替”,淡化课程执行中的预定性和统一性,注重对话过程中的再现性和多样性,不以有限的结论锁定无限的对话进程。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要蹲下来看学生,以平常的心态和学生交朋友。要在教学中重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二、适时激活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考中,积极地学习、快乐地学习,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只有“教活了”,学生才能“活学活用”。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锐意开拓,不受传统思维和教学模式的束缚,用新异的方式来处理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民主带进课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语文课堂活了,学生就会尽情地学、大胆的说,说错了没关系,扯远了也无妨,没有意外就没有精彩。比如:在教授《项脊轩志》一课时,讲到:“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我点出“手”,名词作了状语,亲手的意思,一个学生突然提问:“谁亲手种植?”我趁势追问:“是啊!谁亲手种植的呢?”一下子,学生议论纷纷。一说归有光,一说归有光的妻子,一说夫妻二人。最后大家一致认可第三种是最好的理解。我都给予了肯定。学生在思考、讨论中快乐的学习,发展了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三、改变被动的接受知识,激发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
自主合作探究的关键在与“自主”。要调动学生地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首先要在知识本身下工夫,我们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大胆创新,精选素材,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时政热点和科技发展相联系,通过内容的补充、扩展、组合,赋静态的知识以新鲜的时代气息,增强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并在欲望和兴趣的引导下,走进思维的殿堂。其次要注意知识的呈现方式,呈现的方式对于知识好比包装商品,精美的包装会引起消费者对商品的兴趣,同样,恰当的呈现方式会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要运用富于变化有声有色的教学语言,引起学生的兴趣,根据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创设故事情境、新闻情境、漫画情境、问题情境、寓意情境、成语情境等。
四、组织语文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兴趣,提高素质
我们语文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提高。为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特长,提高其素质,我们语文组的教师分工合作,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指导他们写新闻、写通讯、写文学作品;指导他们开展人物采访、社会调查;指导他们组稿、约稿、出版文学期刊;指导他们利用校园的广播之声来反映校园里美的生活与生活的美。此外,我们还适时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譬如,带领学生游览旅游胜地,让学生领略祖国的秀丽风光以陶冶性情,眺望城乡的建设风貌,从而激发同学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美好情怀。这些课外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知识,使学生对家乡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成绩有更具体更深入的感知。每一次课外活动,我们都指导学生写一篇文章:或新闻或游记或散文,等等。经过亲身实践,同学们都能写出有血有肉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总之,高中语文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对学生和社会都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高中语文素质教育的实施牵涉诸多方面,决非一日之功,在高中语文素质教育中讲究方式方法,注重策略的实施,循序渐进,必定能达成素质教育的目标,最终使高中语文素质教育走出困境。
一、转变教学重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实现教学重心的转移,就要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言“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学习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里的学习兴趣、自主意识、学习习惯、学习情境、学习方式等,均属于学生主体的意识和行动。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尽可能把学生和自己的距离拉近,使之感到亲近;和教材的距离拉近,使之感到亲和;和教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距离拉近,使之与作者共振共鸣。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学生的生活为中介解决学生生活的多样性、具体性和教材内容的抽象性、概括性的矛盾语文教学就是要提倡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去获得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理解。教师要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和行为、使自己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阐释者,更不是神圣殿堂里那些冷漠的喋喋不休的说教者。教师应有民主意识,要善于创设课堂氛围来保护学生作为对话人的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力求做到“引导而不是拉拽”,“激发而不是压制”,“促进而不是代替”,淡化课程执行中的预定性和统一性,注重对话过程中的再现性和多样性,不以有限的结论锁定无限的对话进程。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要蹲下来看学生,以平常的心态和学生交朋友。要在教学中重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二、适时激活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语文教师要在教学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考中,积极地学习、快乐地学习,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只有“教活了”,学生才能“活学活用”。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教学过程让学生参与,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锐意开拓,不受传统思维和教学模式的束缚,用新异的方式来处理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目的。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民主带进课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语文课堂活了,学生就会尽情地学、大胆的说,说错了没关系,扯远了也无妨,没有意外就没有精彩。比如:在教授《项脊轩志》一课时,讲到:“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我点出“手”,名词作了状语,亲手的意思,一个学生突然提问:“谁亲手种植?”我趁势追问:“是啊!谁亲手种植的呢?”一下子,学生议论纷纷。一说归有光,一说归有光的妻子,一说夫妻二人。最后大家一致认可第三种是最好的理解。我都给予了肯定。学生在思考、讨论中快乐的学习,发展了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三、改变被动的接受知识,激发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
自主合作探究的关键在与“自主”。要调动学生地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首先要在知识本身下工夫,我们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大胆创新,精选素材,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时政热点和科技发展相联系,通过内容的补充、扩展、组合,赋静态的知识以新鲜的时代气息,增强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并在欲望和兴趣的引导下,走进思维的殿堂。其次要注意知识的呈现方式,呈现的方式对于知识好比包装商品,精美的包装会引起消费者对商品的兴趣,同样,恰当的呈现方式会激发学生的探索欲,要运用富于变化有声有色的教学语言,引起学生的兴趣,根据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创设故事情境、新闻情境、漫画情境、问题情境、寓意情境、成语情境等。
四、组织语文课外活动,发展学生的兴趣,提高素质
我们语文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提高。为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特长,提高其素质,我们语文组的教师分工合作,给学生以具体的指导:指导他们写新闻、写通讯、写文学作品;指导他们开展人物采访、社会调查;指导他们组稿、约稿、出版文学期刊;指导他们利用校园的广播之声来反映校园里美的生活与生活的美。此外,我们还适时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譬如,带领学生游览旅游胜地,让学生领略祖国的秀丽风光以陶冶性情,眺望城乡的建设风貌,从而激发同学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美好情怀。这些课外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知识,使学生对家乡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成绩有更具体更深入的感知。每一次课外活动,我们都指导学生写一篇文章:或新闻或游记或散文,等等。经过亲身实践,同学们都能写出有血有肉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
总之,高中语文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方向,对学生和社会都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高中语文素质教育的实施牵涉诸多方面,决非一日之功,在高中语文素质教育中讲究方式方法,注重策略的实施,循序渐进,必定能达成素质教育的目标,最终使高中语文素质教育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