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用全新理念为幼儿健康发展创设良好环境
【作者】 赵 燕
【机构】 新疆哈密地区中心幼儿园
【正文】 幼儿园提供的环境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幼儿是环境的主人,他们不仅具有适应环境、选择环境的能力,而且还具有改造环境与创设环境的能力。随着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环境已远远不能满足开放性、多元化课程模式发展的要求。要让幼儿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就必须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情绪、言语、活动和习惯形成的环境空间,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使幼儿全面、独立、富有个性地成长、发展。
一、以“乐”为基,积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情绪环境
幼儿时期情绪极端丰富而强烈,且起伏变化大。教师要积极地采取多种办法,引导幼儿调整情绪,控制幼儿的情绪,使他们始终保持快乐、积极的心态,让他们对游戏和集体活动充满热情。一要积极运用宣泄调节法。当幼儿情绪不佳或烦燥不安而哭闹时,应让幼儿自由哭叫,而且还要让他哭得淋漓尽致,决不可强迫、压制幼儿哭叫。但哭闹时间不宜过长,可用适当的方法转移情绪,让他们破涕为笑。二要积极运用逗乐调节法。在幼儿情绪低落时,要用讲笑话,做鬼脸,模仿幼儿熟悉的滑稽动作、语言等方法,尽量逗幼儿发笑,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但切忌为了让幼儿高兴而许诺。因为若诺言不能兑现,幼儿就对教师产生不信任感;若兑现,幼儿也会养成“只要耍脾气、哭闹,就会满足要求”的不良心理倾向。三要积极运用运动调节法。
幼儿情绪低落时,往往不爱活动,不爱说话,不爱跟小朋友玩。而越不活动、不说话,情绪越低落。此时,要尽量想办法带幼儿做一些他们喜欢的运动,如:滑滑梯、玩游戏、与小宠物玩耍等。使幼儿从低落的情绪中走出来,由悲伤转为喜悦。四要积极运用转移注意调节法。当幼儿情绪不好、甚至有抵触情绪时,不能对幼儿下强制性的命令,更不能惩罚幼儿,最好的办法是转移幼儿的注意力。比如给幼儿讲故事、念儿歌、画画给他们看,进而转移幼儿的注意焦点,冲淡以至使他们忘却烦恼,使情绪逐渐好起来。
二、以“说”为要,积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要使幼儿健康成长,必须抓住机遇,为幼儿学习语言创设良好环境,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首先,要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培养。要根据幼儿直观感知的特点,给幼儿创设条件,使幼儿充分感受自然界千姿百态的变化,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让幼儿具有语言能力,在幼儿直接感知中丰富知识和发展语言。同时,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幼儿学会举一反三,依照原有的语言范例,填换内容,表达新的意思,提高言语表达能力。其次,要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看,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带领幼儿直接观察,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丰富他们的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多听,就是给幼儿积极创设听的环境,如给幼儿听故事,邀请幼儿谈话,让幼儿模仿动物的声音,培养幼儿良好的倾
听习惯。多说,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幼儿来园、饭后、游戏、离园等时间,有计划、有目的的与幼儿交谈;并注意给每个幼儿说话的机会,在交谈中,教师要让幼儿易于进行感情交流;在组织幼儿集体学习时,要启发幼儿说话的积极性。第三,要教导幼儿礼貌用语。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使用礼貌用语的条件和环境,使孩子从小就会使用礼貌语言,有良好的语言习惯。重点是教育幼儿会问早、问好,道别,会说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教育孩子讲话时声音要大,速度要适中,语言要准确,吐字要清楚;说话时,要看着对方,不要东张西望等等,使孩子拥有良好的语言礼貌,直观地理解礼貌用语的含义,并正确使用。另外,教师要处处以身作则,努力做孩子的模范和榜样。
三、以“动”为脉,积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自主活动环境
好动是幼儿的最大特点。幼儿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为幼儿提供动态性、亲近性、共享性和开放性环境,引导并发展幼儿的好动性,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锻炼思维,动手创造,健康成长。一要创设富于变化的动态性环境。幼儿需要的活动环境应该是随时可以根据活动需要进行调整的,在添置活动室的各类设施时,应尽可能提供可活动、富于变化的材料。如带有轮子的玩具橱、小黑板,轻巧、高矮不等可随意搬动的小桌子、小椅子、小纸箱等等。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拥有对活动环境重新布置或调整的权力,使幼儿置身于这种可变化的场景中时,能够自由地根据各自需要对活动室环境进行大胆的调整和布置,并对各自环境不断充实、完善。二要建构利于互动的亲近性环境。要改变以往活动室墙面均由教师统一布置,只许看、不可摸的做法,把活动室周围墙面的处理权还给幼儿,让他们根据活动需要自由选择墙面,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各类材料和作品。支持、鼓励幼儿与环境互动的行为,拉近幼儿与所在环境的距离,使幼儿对周围环境产生亲近感,激发幼儿自主活动的热情。三要营造便于交往的共享性环境。不同的教师为幼儿所提供的环境都会有一定的差异。要针对同年龄班级幼儿有许多共同兴趣和发展需要的特点,按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需要,以功能室的形式来设置各种活动室,打破以往班级与班级之间的界线,增大幼儿之间的交往和活动范围,让每个幼儿每天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自由选择活动内容,提高活动效果。
四、以“德”为本,积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习惯形成环境
幼儿良好的习惯是他们品德形成的基础。在幼儿教育中,要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使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内化为他们自身的品德素养。一是用游戏化的生活培养幼儿学习的习惯。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幼儿的学习与生活、游戏是分不开的。他们需要通过游戏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学习与生活,老师在引导幼儿学习的过程中,必须选择与幼儿学习息息相关的生活和游戏内容,通过不断的操作、探究、重复和延续,来帮助幼儿形成爱学习的良好习惯。二是以表扬、鼓励为主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幼儿渴望成人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肯定的评价,成人一个和蔼可亲的眼神、微笑、轻轻的扶摸、点头、拥抱、亲吻等等,都将鼓励幼儿的信心。教师在幼儿生活中要乐于发现每一个幼儿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惩罚,使幼儿建立良好的自信心。对幼儿的合理正当要求,教师要尽量满足,条件不成熟时,要正面回答和引导,而不能粗暴对待,使幼儿产生自卑心理。三是用温和的态度改掉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教师的一言一行幼儿都会模仿,一个脾气温和的教师往往会赢得幼儿的喜欢。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当幼儿做了错事时,要耐心细致地关怀、爱护、引导,而不能粗暴地训斥,帮助幼儿改掉不良习惯。
总之,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大部分时间在幼儿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幼儿将来的成长和发展,只有幼儿园以及教师为幼儿在情绪、学习语言、自主活动和日常习惯的形成上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使幼儿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一、以“乐”为基,积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情绪环境
幼儿时期情绪极端丰富而强烈,且起伏变化大。教师要积极地采取多种办法,引导幼儿调整情绪,控制幼儿的情绪,使他们始终保持快乐、积极的心态,让他们对游戏和集体活动充满热情。一要积极运用宣泄调节法。当幼儿情绪不佳或烦燥不安而哭闹时,应让幼儿自由哭叫,而且还要让他哭得淋漓尽致,决不可强迫、压制幼儿哭叫。但哭闹时间不宜过长,可用适当的方法转移情绪,让他们破涕为笑。二要积极运用逗乐调节法。在幼儿情绪低落时,要用讲笑话,做鬼脸,模仿幼儿熟悉的滑稽动作、语言等方法,尽量逗幼儿发笑,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但切忌为了让幼儿高兴而许诺。因为若诺言不能兑现,幼儿就对教师产生不信任感;若兑现,幼儿也会养成“只要耍脾气、哭闹,就会满足要求”的不良心理倾向。三要积极运用运动调节法。
幼儿情绪低落时,往往不爱活动,不爱说话,不爱跟小朋友玩。而越不活动、不说话,情绪越低落。此时,要尽量想办法带幼儿做一些他们喜欢的运动,如:滑滑梯、玩游戏、与小宠物玩耍等。使幼儿从低落的情绪中走出来,由悲伤转为喜悦。四要积极运用转移注意调节法。当幼儿情绪不好、甚至有抵触情绪时,不能对幼儿下强制性的命令,更不能惩罚幼儿,最好的办法是转移幼儿的注意力。比如给幼儿讲故事、念儿歌、画画给他们看,进而转移幼儿的注意焦点,冲淡以至使他们忘却烦恼,使情绪逐渐好起来。
二、以“说”为要,积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要使幼儿健康成长,必须抓住机遇,为幼儿学习语言创设良好环境,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首先,要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培养。要根据幼儿直观感知的特点,给幼儿创设条件,使幼儿充分感受自然界千姿百态的变化,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让幼儿具有语言能力,在幼儿直接感知中丰富知识和发展语言。同时,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幼儿学会举一反三,依照原有的语言范例,填换内容,表达新的意思,提高言语表达能力。其次,要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看,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带领幼儿直接观察,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丰富他们的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多听,就是给幼儿积极创设听的环境,如给幼儿听故事,邀请幼儿谈话,让幼儿模仿动物的声音,培养幼儿良好的倾
听习惯。多说,就是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幼儿来园、饭后、游戏、离园等时间,有计划、有目的的与幼儿交谈;并注意给每个幼儿说话的机会,在交谈中,教师要让幼儿易于进行感情交流;在组织幼儿集体学习时,要启发幼儿说话的积极性。第三,要教导幼儿礼貌用语。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使用礼貌用语的条件和环境,使孩子从小就会使用礼貌语言,有良好的语言习惯。重点是教育幼儿会问早、问好,道别,会说谢谢、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教育孩子讲话时声音要大,速度要适中,语言要准确,吐字要清楚;说话时,要看着对方,不要东张西望等等,使孩子拥有良好的语言礼貌,直观地理解礼貌用语的含义,并正确使用。另外,教师要处处以身作则,努力做孩子的模范和榜样。
三、以“动”为脉,积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自主活动环境
好动是幼儿的最大特点。幼儿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为幼儿提供动态性、亲近性、共享性和开放性环境,引导并发展幼儿的好动性,使他们在活动中学习知识,锻炼思维,动手创造,健康成长。一要创设富于变化的动态性环境。幼儿需要的活动环境应该是随时可以根据活动需要进行调整的,在添置活动室的各类设施时,应尽可能提供可活动、富于变化的材料。如带有轮子的玩具橱、小黑板,轻巧、高矮不等可随意搬动的小桌子、小椅子、小纸箱等等。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拥有对活动环境重新布置或调整的权力,使幼儿置身于这种可变化的场景中时,能够自由地根据各自需要对活动室环境进行大胆的调整和布置,并对各自环境不断充实、完善。二要建构利于互动的亲近性环境。要改变以往活动室墙面均由教师统一布置,只许看、不可摸的做法,把活动室周围墙面的处理权还给幼儿,让他们根据活动需要自由选择墙面,展示自己收集到的各类材料和作品。支持、鼓励幼儿与环境互动的行为,拉近幼儿与所在环境的距离,使幼儿对周围环境产生亲近感,激发幼儿自主活动的热情。三要营造便于交往的共享性环境。不同的教师为幼儿所提供的环境都会有一定的差异。要针对同年龄班级幼儿有许多共同兴趣和发展需要的特点,按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需要,以功能室的形式来设置各种活动室,打破以往班级与班级之间的界线,增大幼儿之间的交往和活动范围,让每个幼儿每天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自由选择活动内容,提高活动效果。
四、以“德”为本,积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习惯形成环境
幼儿良好的习惯是他们品德形成的基础。在幼儿教育中,要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使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内化为他们自身的品德素养。一是用游戏化的生活培养幼儿学习的习惯。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幼儿的学习与生活、游戏是分不开的。他们需要通过游戏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学习与生活,老师在引导幼儿学习的过程中,必须选择与幼儿学习息息相关的生活和游戏内容,通过不断的操作、探究、重复和延续,来帮助幼儿形成爱学习的良好习惯。二是以表扬、鼓励为主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幼儿渴望成人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肯定的评价,成人一个和蔼可亲的眼神、微笑、轻轻的扶摸、点头、拥抱、亲吻等等,都将鼓励幼儿的信心。教师在幼儿生活中要乐于发现每一个幼儿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惩罚,使幼儿建立良好的自信心。对幼儿的合理正当要求,教师要尽量满足,条件不成熟时,要正面回答和引导,而不能粗暴对待,使幼儿产生自卑心理。三是用温和的态度改掉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教师的一言一行幼儿都会模仿,一个脾气温和的教师往往会赢得幼儿的喜欢。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当幼儿做了错事时,要耐心细致地关怀、爱护、引导,而不能粗暴地训斥,帮助幼儿改掉不良习惯。
总之,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大部分时间在幼儿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幼儿将来的成长和发展,只有幼儿园以及教师为幼儿在情绪、学习语言、自主活动和日常习惯的形成上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使幼儿健康成长、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