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名: 课程·教材·教法
Curriculum, Teaching Material and Method
主办: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周期: 月刊
出版地:北京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K
ISSN: 1000-0186
CN: 11-1278/G4
历史沿革:
1981年创刊期刊荣誉: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
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2011年度核心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收录 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百种重点期刊,社科双百期刊,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
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作者】 李红玲
【机构】 四川省宣汉县土主镇中心校
【摘要】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育工作者在长期从事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稳定的职业观念与规范的总和,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行为提出的基本道德概括。师风,即教育工作者遵守职业道德规范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工作和生活作风,是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延伸和补充,是师德的表现形式和载体。【关键词】师德师风;政治教育;制度建设
在当代中国,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主要通过自身的师风、师德体现。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教师一言一行所体现出来的师风、师德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具有不可替代的指引作用。然而,近年来教师队伍中极少数人师德师风欠缺,不仅损坏了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本应有的形象,还给学校的整体教学工作带来了不好的影响。因此,对症下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健全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制度,对于建设一个完善、长效的师德师风体系从而从根本上保证中小学教育健康良性发展,应对“打造教育品牌,迎接世纪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社会经济改革的深入,我国中小学在教职工队伍建设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教师的学历级别有所提高,政治、业务素质明显增强,结构渐趋合理。然而,就在教师队伍业务素质不断提升的同时,部分教师的师风师德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例如政治思想素质不高、治学不严谨、道德品质有待提升等等。这些问题虽未构成主流,但若任其发展必然会影响到中小学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当前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政治观念淡薄.
在现如今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存在着部分教师思想政治观念淡薄的现象,片面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的作业,忽视自身对政治思想理论的学习,思想认识不深刻,政治觉悟不够高,造成对党的政策方针的学习的欠缺,从而不能很好地以坚定的政治素养教育学生,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2.敬业精神弱化,以个人利益为导向.
在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就存在着过分看重个人利益的现象,部分教师通过课后补习、课上少讲的方式变相向学生收取费用。有的教师个人利益至上,通过学校培养成长起来以后,为追求个人利益,不顾学校的教学计划,漠视学生的信任,擅自离职离岗,使学校的教学工作出现断层,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
3.为人师表的意识淡化.
教师是阳光下最为光辉的职业,是令人尊敬的。但有一些教师治学不严,不注重为人师表,上课氛围散漫,重言传、轻身教,不能够做到身体力力,起到表率的作用。同时,仪容仪表不整、上课时接听手机、抽烟、随地吐痰等现象也是屡见不鲜,有的老师过分渲染社会的阴暗面,忽视了自己的言行对于学生的导向性。
二、当代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中问题出现的成因
当代中小学教师师风师德建设中问题出现的原因,有市场经济带来的负面效应,亦有学校管理体系存在的漏洞缺陷。具体来说:
1、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教育硬件设施越来越齐全,从而促进了教育的全面发展,这是不可否认的,但随经济发展而带来的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对于教育工作者也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2、学校教师队伍管理体制不完善
现如今,各中小学对于教师队伍的管理虽有一定的师风师德规范,但多流于形式,过于空泛,没有起到实质的引导作用。同时,我国教育体制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重教学质量绩效考核,轻师风师德评价。由于缺乏对于师风师德建设的有力规范与指引,中小学教师必定在师风师德建设中减弱对于自我的严格要求。
3、思想政治教育成效甚微
一直以来,中小学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关注更多的是学生的思想状况,对教师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则明显欠缺,即使有相关的政治教育培训,如中小学教师的岗前师德培训及思想政治学习,也因为学校与教师自身的不够重视而没有落到实处、起到应有效果,从而出现了作为灵魂工程师的教师自身政治意识淡薄、政治素养弱化的现象,直接影响师风师德的建设。
三、加强中小学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措施
高尚的师风师德是当代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加强师风师德建设对于整个中小学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着重要作用,不容忽视。因此,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立足实际,制订合理的师风师德建设措施势在必行。具体说来:
1.有效的政策导向
以师风师德建设为导向制订相关的政策、制度、守则,引导广大中小学教师注重自身师风师德的建设。通过建立
有效的政策导向机制,深化教学,形成有利于教书育人的良好环境与氛围,再以良好的教风,引导学生积极向学,不断奋发向上,营造一个良好的教风、学风相结合的教育氛围。
2.完善的制度保障
健全和完善与师风师德建设相关的规章制度,即激励机制、考核机制和监控机制,确保师风师德建设评估办法与奖惩机制标准明确、公正合理;将师风师德建设作为重要的考核内容写进中小学教师管理办法中去,使得师风师德建设能够在阳光透明的环境下健康成长,鼓励学生、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对教师职业道德状况进行监督和评议,对违反师德的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批评和相应的处罚,对情节严重并造成恶劣影响的要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制”。
3.科学的领导
加强中小学教师师风师德建设领导和组织,健全工作体系,明确具体工作部门及相关部门的职责。学校党员干部、负责人尤其要在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仅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成为教师的楷模,同时还要监督、指导学校教师师风师德建设工作的情况,以保证师风师德建设的良性开展。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落实素质教育的实施者,中小学教师的良好师德师风的形成对于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师德师风建设又是系统工程,它需要长期的努力与关注,根据现实的情况不断作出相应调整与规划,任务是艰巨的,教育的未来却是光明,这点我们要有足够的认识,也只有这样,才能脚踏实地,科学、理性地进行师德师风的建设。对于教师而言,只有具备良好师德师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民的教师”,才能不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称号,才能不断提升自我,真正地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担负起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设者、接班人的重任,为教育的全面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济.现代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张人杰.大教育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